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2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2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11 18: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 章节 下册第二课“难忘的歌”聆听
学时 1课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中的部分唱段,尤其是唱中的“家”“叔”“清”“门”等字的位置和咬字。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频、讲解、模唱等方法,学习京剧的唱腔,在模仿、表演、游戏等多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京剧的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体验花旦的唱腔特点:假声的感觉,声音高,亮,细。感受京剧特有的韵味,乐于参与表演,分享学习京剧的快乐。
三、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在学习能力和音乐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对京剧了解不多。另外,平时学生教材的乐谱都是线谱,本节课的唱段要用简谱,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考虑让学生简单过渡一下。对于较偏题材“京剧”进行预设,降低难度。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跃有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感受京剧唱腔的韵味,学会用假声的状态轻声高位置的演唱前半部分。 2.教学难点:唱段中“家”“叔”“清”“门”等几个字的位置和咬字是这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起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作用及分析
一 、学生跑圆场入场,导入新课 从京剧的跑圆场入场,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刚刚咱们上场的动作在京剧中叫什么吗? 跑圆场。谈到京剧很多人都误认为京剧起源于北京,其实这是个误区,京剧呀,最早起源于安徽,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昆曲和秦腔的特点,在北京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称为“京剧”,今天王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2下面呀,让我们用京腔来齐读课题《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生读。 生饶有兴趣“跑圆场”并对本节音乐课充满期待。生积极认真聆听。 师给学生示范,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背景三学唱唱段”三 拓展京剧的提眉亮眼四展示 了解背景,讲《红灯记》故事情节。1吊嗓子2师口口相传旋律师高层次教学,教学生咬好每个字,把字唱实了,尤其“家”“叔”“清”“门”1师生配合展示,完整演唱。2师总结3生“跑圆场”下课。首位呼应。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唱段是由谁在什么情况下演唱的吗?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事中的女儿李铁梅呢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父亲李玉和是一位铁路扳道工,但是他真正的身份却是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最近一段时间呀,铁梅家里来了许多铁梅不认识的人,奶奶和爸爸呢叫铁梅管她们叫“表叔”,铁梅真有那么多“表叔”吗?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懂事的小铁梅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啊,她心里却很明白,她明白什么呢?就让小铁梅来告诉大家吧?同学们请看,师扮演小铁梅开始演唱。1吊嗓子师:同学们刚刚视频中的小铁梅的演唱跟咱们平时的唱歌有什么不同?她的声音什么特点?生:假声的感觉,声音高亮,细。师:同学们,这个呀就是京剧行当中花旦的声音特点,那你们想有这么漂亮的声音吗?跟着王老师,咱们一起来吊吊嗓子吧。“yi”,伸出手,边画边唱?“yi”找找眉心的位置,轻声高位置的演唱。2学唱旋律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里都会用假声的状态,轻声高位置来演唱了,那接下来,让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带到咱们的念白中好吗?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奶奶,您听我说”。同学们来试试吧?师找几个学生来展示,并点评。3 师“现在跟着老师咱们一起来学唱旋律吧?师用口口相传的办法来教生唱准旋律。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唱京剧啊,把旋律唱准只是第一步,京剧的学问啊可大着哪?最早以前,还没有像话筒,音响这种现代化设备,台上的京剧演员想让台下的观众听清楚自己在唱什么?靠的可全是自己扎实的唱功,同学们,你们想让台下的老师也能听清楚你们在唱什么吗?生:想师:那咱们得把每一个字都咬实了。同学们请看,出事板书: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这里面有好几个字需要注意了。不过,老师这里有小诀窍。老师在家的后面加了个什么呢?生a,对了,咱们在唱的时候找找打开的感觉,我家(a)的表叔,叔字要想唱好啊,那的把嘴巴竖起来,嘴皮用劲,同学们跟老师念“叔”,好,咱们连起来唱。嗯,这个“清”字有两种唱法,同学们听,第一种“清”掉下来的状态。第二种“清”挂着的状态。最后一个“门”字,同学们,这个门啊是在门里面,不是在门外面。最后归韵是归在鼻腔上的,咱们在唱的时候感觉你们鼻子变大了,肿起来了。来,咱们再来试试。1师:听同学们的演唱啊,老师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李铁梅,那现在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游戏,老师需要一个小帮手,谁来?老师呢给大家三个拍子,前两个拍子大家回头,第三排的时候要甩头变脸,你来先给大家个速度,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认真看。 那谁来说说老师的表情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那咱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小助手打节奏,学生做提眉亮眼。师:记住现在的这种状态,把他保持到唱段中,好吗?师:现在啊,咱们不用声音,用你们的眼睛和表情来讲故事,讲铁梅猜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好吗?第二遍,声音发出来一半,小声跟唱。第三遍,把声音完全放出来。1师让几个穿铁梅衣服的孩子站在最前面,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配合演唱整首唱段,生唱今天学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 生:注意力集中的在听老师讲故事,听老师的唱腔。]生来念念白,来模仿老师的表情,用老师的小诀窍来学习。事半功倍。生:认真听辨老师的两种不同“清”字的唱法。模仿老师竖嘴巴,嘴皮用劲。生:模仿老师的感觉唱“家”“叔”“清”“门”这几个难点。1生积极参与老师的游戏当中,眼神,表情相当到位,乐此不疲。2生纷纷举手来当老师的小帮手。3 老师示范后学生的提眉亮眼的感觉非常好。4生回答老师的表情特点:眼睛睁得大大的,很明亮,而且眉毛还轻轻挑起来了1 生积极踊跃的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用媒体介绍京剧和《红灯记》,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唱段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接下来的演唱。师唱前让声先找找假声的状态,吊吊嗓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比较高的花旦的唱腔,这是学习这个唱段的基础。这是学唱京剧的第二个层次,咬准字音,尤其“家”“叔”“清”“门”这几个字不好唱,要让声在同一个位置上唱好,得有好的科学的方法。1生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大胆自信的态度,最后的“跑圆场”结束营造浓郁的京剧氛围,首尾呼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难忘的歌》中的欣赏曲目,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京剧得唱腔与韵味,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学会用京腔来念念白,用京腔来学唱前几句唱段,体验小花旦的轻声高位置,声音高亮细的音色特点。
本节课我有意避开那种大量的文字性的对京剧的起源,行当,基本功等等的铺设,而选一个小的切入点,即花旦的声音特点,让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并学会用轻声高位置,用京腔来念念白,用京腔来学会前几句唱段,尤其是“家”“叔”“清”“门”等字,科学的细致的去教学生,高标准的要求学生。
上过之后,班级里学生基本都会唱,但是在唱腔上,那个京味还是有待提高,还有感觉自己还是有点紧张,没有完全放开,只有老师完全放开,解放自己,全情投入之后才能感染学生,这也是我今后要完善的地方。
在课堂中,孩子们对京剧的喜爱与热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孩子们只是缺乏引导与感染,我觉得如果能坚持去熏陶感染,孩子们一定都会对京剧喜欢上的,我个人觉的把京剧加进课本是很好的发扬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还通过学唱京剧,更好的展示出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