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回延安》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18: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回延安》同步学案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
灯盏( ) 糜子(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土窑( )
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同学,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因事不能前来祝贺,我的祝福望你心领。
B.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那汉子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
D.小王和小张是高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小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提升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提升”改为“促进”)
B.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中国交上了令世人瞩目的一份答卷,其背后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资源。(删去“在”和“中”)
C.把体育纳入中高考,提高体育分值,对于提高体育科目和体育教师的地位无疑有直接推动。(在句末加“的作用”)
D.20世纪90年代初,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左右。(删去“近”或“左右”)
4.阅读下列材料,将供选词语排列成下联。
清朝有个宰相张英,平时喜欢对联,很有一些文采。有一次,他到民间微服私访,碰上那里的农民用稻草捆秧,一位农民邀请张英对对子,其上联是:稻草捆秧父抱子。
这上联妙在前半句“稻草捆秧”是写了眼前实景,下半句以“父抱子”来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捆之“秧”喻“子”,颇为生动传神。
张英在田头想了好久也没有对出下联,回家后他和夫人谈起此事,觉得很不好意思。一旁的侍女听见忍不住笑了,张英问她笑什么,她忙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下联对得工整巧妙,和上联一样暗含比喻,而且和上联意境相合,堪称绝对。张英连连点头称赞。
供选词语:怀 母 装 竹篮 笋 儿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回延安》,回答问题。
5.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析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2)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7.结合作者贺敬之的经历,谈谈作者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
拓展阅读
母亲延安
马 楷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记得小时候读书时,朗诵到贺敬之同志的《回延安》是那么动人,那么真情。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扑进了延安母亲的怀抱!头顶着湛蓝的天空,自豪而欢畅!感受到母爱的广博、无私、温暖、伟大,她是儿女成长的摇篮,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哦,延安,我心中曾经遥远的延安,曾经神圣的延安。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你庄严的模样。
②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③静心思考,人们不禁会问小米加步枪,何以得天下?在延安,让人感叹的不只是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也不只是同甘共苦的历史记忆,还有历久弥新的理论光辉。延安,让人难以割舍,缘于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存活着中国革命的真理。
④记得解放战争时期,红军为了牵制敌人,把敌人的有生力量消灭在西北战场,决定留在陕北。对于有的领导同志从安全考虑,劝毛泽东离开延安,东渡黄河,毛泽东深情地说:“长征后,我党像小孩子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在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他们?陕北问题不解决,我绝不过黄河。”这就是延安母亲,用她那无私的母爱滋养着像孩子一样的我党,披肝沥胆,走向胜利。
⑤《延安保育院》是用血泪铸成的红色经典革命故事。看完情景剧《延安保育院》后,任弼时之女老保育生任远芳写下感言:“延安保育院,看了还想看。眼泪流不尽,长夜不能眠。这也是我的童年的再现,我在异国他乡、在战争严寒中靠着保育院的妈妈,才留下了我的生命。”
⑥延安更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中华民族的圣地。是呀,那滚滚的延河水哦,你曾滋养了一个民族的身躯,如今,你依然穿过岁月的烽烟,把朴实和厚重传给你的后人,交给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虔诚的朝拜者。只是,你变得纤弱,变得不再澎湃。但是我知道,你像一个被儿女吸干了乳汁的母亲一样,纤弱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崛起,是一个民族的自强,是一个民族的兴旺!
8.开头引用贺敬之先生《回延安》一诗中的片段,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从开头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延安母亲”等关键词句思考。)
9.“她是儿女成长的摇篮,是孩子避风的港湾。”(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温馨提示:先弄清运用何种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句点出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延安有哪些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可从文中挑选相关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赏析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回延安》一文既有直接抒情,还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等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
一、直接抒情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第1句运用夸张修辞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与热爱。第2句表达了诗人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二、间接抒情
3.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4.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5.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6.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7.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第3句中“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搂定”则更表达了对延安的无限热爱之情。第4句使用一个“扑”的动作,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第5句和第6句分别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第7句运用铺陈手法罗列了新延安的众多事物,属于场景描写,“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彰显了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新气象,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2《回延安》同步学案 答案
1.zhǎn méi mó pàn kuàng yáo
2.B(A.“心领”用于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此处用错对象;C.“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可改成“令尊”;D.“久仰久仰”一般用于初次见面时说,这里不符合语境。)
3.B(应将“一份”移到“令世人瞩目”前面。)
4.竹篮装笋母怀儿
5.回延安、忆延安、会亲人、观新颜、祝延安。(意思对即可)
6.(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赋予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以人的神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回到延安时看看种种景物均备感亲切的感受。(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延安的变化之大,也抒发了诗人急于想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
7.贺敬之16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参加创作了著名的新歌剧《白毛女》,由此可知他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因此,在他的心目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
8.借诗句来表现“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于延安的深情与期待。
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延安比作摇篮、港湾,将共产党人比作儿女和孩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安对于共产党人的呵护之情。
10.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中华民族的圣地;延安造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的自强,和民族的兴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