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 专题三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人教版)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要求
名师解读
钠的化合物
Ⅰ
考纲要求:“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多而繁琐,需要记忆的较多,重点是“铝三角”和“铁三角”这两块,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从而找出知识的规律性,同时要强化各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明年的高考中,考生需要注意三种题型,一是Al3+、Al(OH)3、AlO2–间的转化和Fe2+、Fe3+之间的转化在无机框图题中的应用;二是铝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与实验相联系的综合实验题;三是选择题,主要有Na2CO3和NaHCO3的计算和实验、铁的氧化合物的计算、铝的化合物的图像题分析等。
镁、铝的化合物
Ⅱ
铁、铜的化合物
Ⅱ
基础巩固
一、钠的氧化物
1、Na2O2:
颜色状态 : 电子式:
与H2O 、CO2化学方程式 : 、
2、Na2O: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电子式:
与H2O 、CO2化学方程式 : 、
三、钠及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Na2O2
Na Na2O NaO H Na2CO3 NaHCO3
【思考交流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生成什么物质?
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 色 体,硬度 ,熔沸点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为 。
(2)化学性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性氧化物:与 、 都能反应生成 和 的氧化物。
(3)用途:用作 、Al2O3可做 等。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色 体, 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两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为:与盐酸的反应:
; 。
与NaOH的反应: 。
3、用途:
(1)治疗胃酸过多,其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2)铝盐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可净水。明矾的电离方程式为: 。Al3+水解生成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胶粒有强吸附能力,可用于净水。
4、制取: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三、铝盐和偏铝酸盐分别与碱和酸反应生成Al(OH)3沉淀的关系图像
(一)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
1、向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1)现象: 。
(2)离子方程式: 。
2、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至过量:
(1)现象:
(2)离子方程式: 。
(二)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1、向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现象: 。
(2)离子方程式: 。
2、向盐酸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1)现象: 。
(2)离子方程式: 。
(三)向H+和Al3+、OH-和AlO2-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加NaOH溶液、盐酸的反应图像
1、向H+和Al3+混合液中滴加NaOH至过量:
(1)现象: 。
(2)离子方程式: 。
2、向OH-和AlO2-混合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1)现象: 。
(2)离子方程式: 。
(四)以上六种情况的图像
【思考交流2】是否只有铝粉与氧化铁所发生的反应才叫铝热反应?
提示 不是。铝粉可与许多难熔金属的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用以冶炼相应的金属。
自我校对:
2、无沉淀→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全部溶解
H++OH-=H2O,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
实验探究
拓展实验:Fe(OH)2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原理】Fe(OH)2极易被氧化,溶解在水中少量的氧都能将它氧化成Fe(OH)3,所以很难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要制得Fe(OH)2白色沉淀必须用加热煮沸过的蒸馏水临时配制的FeSO4溶液,并加入少量的Fe粉,准备加入的NaOH溶液也要加热煮沸;加入NaOH溶液时,应将滴管尖嘴伸入盛FeSO4溶液的试管底部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就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
【准备】不含Fe3+的FeSO4溶液 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 长滴管 NaOH溶液铁屑 稀H2SO4 止水夹
【操作】方法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方法二 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方法三 利用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练一练:
方法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Fe(OH)2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 利用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如右图所示,已知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电极的材料应为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电解液c可以是__________(填编号)。
A.纯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溶液
(3)d为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加入苯之前对电解液c应作何简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编号)。
A.改用稀H2SO4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适当减小两极间的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5)若c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后看到白色Fe(OH)2沉淀,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另一明显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突破
一.直击考点:
考点一 关于过氧化钠的性质的考查
这类试题近几年不经常出现,难度不会很大,只要认识变化规律解题就容易了。
Na2O2跟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反应时的先后顺序。若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必还发生2NaOH+CO2Na2CO3+H2O,即应先考虑Na2O2跟CO2的反应。
【例1】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 : 1 B.1 : 2 C.1 : 3 D.2 : 1
考点二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
复习本节内容时,紧紧抓住性质对比这条主线,归纳出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找到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及在一定条件下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原理。
【例2】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
①用水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②用观察法区别Na2O和Na2O2;③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④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的方法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考点三 氢氧化铝的制取
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弄清物质制备的原理,从原理为切入点设计方案。在近几年的高考里经常出现这种试题。
(1)制取Al(OH)3若用铝盐与强碱作用,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强碱过量会使制得的Al(OH)3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盐(或偏铝酸根AlO2-):Al(OH)3+OH(=[Al(OH)4](。
(2)若用强酸,强酸的量控制不当会使制得的Al(OH)3溶解:[Al(OH)4] (+H+=Al(OH)3↓+H2O;Al(OH)3+3H+=Al3++3H2O。
【例3】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填空: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1.28g氨)__________mL,用规格为_______mL量筒量取。
(2)氨水浸出后得到固体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SO42(外,还有大量的NH4+。检验NH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I的成分是水和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请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6)若试样为m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四 铁的探究性实验试题
我们必须在认真做过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此类题,该类题体现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此类题常以探究铁氧化物中铁元素的价态、混合物的组成、含量为知识载体,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
【例4】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解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元素的价态,根据加酸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推测铁元素可能的化合价,然后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根据KMnO4溶液是否褪色,确定铁氧化物是否存在+2价铁元素;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根据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确定铁氧化物是否存在+3价铁元素。
【答案】(1)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
(2)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步骤2:取步骤1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
步骤3:另取步骤1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点评】铁元素价态的检验一般使用典型方法,要记住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应用。
二.走出误区:
误区一、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
(1)多种物质之间同时进行的反应,究竟是谁先反应,是学生往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命题者常设的陷阱。一般的规律是:
①一种氧化剂氧化与多种还原剂,或一种还原剂还原与多种氧化剂反应,强的氧化剂和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也称“强强反应”或“强强联合”,其它的化学反应也符合“强强联合”的规律。②化学反应也应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多种物质同时能进行的反应,优先生成稳定的物质(包括水、难溶物等)。反之亦然(若是反应物越是稳定的物质越在最后反应;如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首先是微溶于水的Ca(OH)2和盐酸反应,过量的盐酸再和难溶于水的CaCO3反应)。
(2)图像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中的图像实质上隐藏了许多解题条件,要考生在试题的图像中将条件挖掘出来。应重点研究图像的起点、曲线的变化趋势、曲线的拐点和终点等。
【例1】向X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沉淀和加入Y的物质的量的
关系如下图:下图所示的情况正确的是 ( )
向NaOH、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向盐酸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NH4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向NH4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错解:C
原因: A中氢氧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强,开始时随CO2的通入,CO2将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CO3,所以没有沉淀,所以A错了。
B中盐酸酸性强,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所以一开始无沉淀,所以也错了。
C中加入氢氧化钠先和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再和NH4Cl反应,最后再和氢氧化铝反应,使沉淀完全溶解,所以C正确。
D中的氢氧化镁沉淀无两性,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很明显是错误的。
误区二、Al2O3和Al(OH)3性质应用
Al2O3和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因此铝盐溶液和强碱溶液之间量的关系应多一份思考,一般有两种结果;偏铝酸盐和强酸溶液间的反应,它们量之间的关系,也应多一份思考,一般也有两种结果。能全面思考问题,才能确保不漏解。
【例2】将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沉淀中的铝元素的质量和溶液中的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A.1∶3 B.2∶3 C.1∶4 D.2∶7
错解:B
原因:溶液中的Al3+的物质的量等于Al(OH)3的物质的量,所以选B
正解:D
原因:对试题的理解不全面,将溶液中的铝盐酸片面理解成只有Al3+,本题应从两方面进行讨论:
(1)若AlCl3过量,NaOH不足,溶液中的铝元素为Al3+。
AlCl3+3NaOH==Al(OH)3↓+3NaCl
1mol 3mol 1mol 根据题意;溶液中应有1mol的Al3+剩余。
c(AlCl3)∶c(NaOH)== (1mol+1mol)∶(3mol)==2∶3
(2)若氢氧化钠过量,AlCl3完全反应,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AlO2―。
设:AlCl3的物质的量是2mol,有1mol生成了Al(OH)3沉淀,另1mol以AlO2―的形式。
则:AlCl3+3NaOH==Al(OH)3↓+3NaCl
2mol 6mol 2mol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1mol 1mol 1mol
n(AlCl3)=2mol n(NaOH)=6mol+1mol = 7mol
因为两溶液的体积相等,所以:c(AlCl3)∶c(NaOH)== 2∶7。
误区三、铁的氧化物计算
铁有多种氧化物,在氧化物的计算中较复杂,往往用守恒法能收到好的效果,能防止运算过程中的差错和陷阱;另一种方法是将元素的质量比转换成物质的量之比,当比例处于特殊值时,应全面思考,防止漏解。
【例3】铁有多种氧化物,现有FeO、Fe2O3、Fe3O4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21:8,则这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 )
A.1:1:1 B.1:2:1 C.2:4:1 D.1:1:3。
错解:A
原因:
设:FeO的物质的量是x, Fe2O3的物质的量是y,(x+2y):(x+3y)==3:4
X:y==1:1,所以选A。
正解:AD
原因:主要是漏选,Fe3O4的组成恰好符合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8,所以Fe3O4的多或少对最终的结论无影响,只要FeO和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的答案均符合题意。
巩固复习
1.(原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C.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Ba(OH)2溶液至SO4 2—恰好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D.将气体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1.D 解析: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如Na的金属不如Ca、Ba等强,A错误;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变化学能,B错误;,C项应为: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C错误;D项中SO2被NO2(HNO3)氧化为硫酸根,会生成硫酸钡沉淀,D正确。
2.(2011北京)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3.(原创)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 Fe,B为 FeO
B.C→D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浅绿色到黄色
C.④的离子方程式:Fe+Fe3+2Fe2+
D.⑤的离子方程式:4Fe(OH)2 + O2 + 2H2O4Fe(OH)3
3.B
解析: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考查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从最初条件看,框图很模糊,直接得不出结论,但找到“题眼”——“红褐色固体F”,就可迅速得出F是Fe(OH)3。从而得出A为Fe,“ 黑色晶体”B为Fe3O4,继而推出C为FeCl2,D为Fe Cl3,E为Fe(OH)2。④的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⑤的离子方程式:2Fe2+ + Cl22Fe3++2Cl-。
4.将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
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B解析:Na2O2呈淡黄色,Fe(OH)3呈红褐色、[Fe(SCN)]2+呈红色、CuSO4溶液呈蓝色。
5.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5.A【解析】 2NaHCO3Na2CO3+CO2↑+H2O ?m(减少)
2×84 106 62
x (w1-w2)
解得x = ,
从而有:w(Na2CO3) = (w1-x)/ w1 = ,A项正确。
6、(2011广东)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6、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铝及其化合物与碱的反应,考查了反应中的数量关系。铝及其化合物与过量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为Na[Al(OH)4](或表示为NaAlO2),由反应后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守恒关系可知关系式:Al~NaOH,Al(OH)3~NaOH,AlCl3~4NaOH, Al2O3~2NaOH;所以相同质量(设质量为m)的铝及其化合物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2。
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气体,这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1。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2,则p1与p2之比为( )
A.1∶1 B.2∶1 C.4∶1 D.8∶1
6、C
[解析] 设充入的CO2、CO物质的量各为2 mol,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2CO+O2===2CO2,将两式相加,从总反应来看,相当于过氧化钠与CO反应生成碳酸钠;2 mol CO2与过氧化钠完全反应放出1 mol O2,又因为在同温同容积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故p1∶p2=4∶1。
7.在Fe、Fe2O3、FeO和CuO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的2.2 mol/L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896 mL(标准状况),得到不溶固体1.28g。过滤后,滤液中的金属离子只有Fe2+,(滤液仍为100 mL)。向滤液中加入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4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则未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前,滤液中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8 mol/L B. 2 mol/L C.2.2 mol/L D.无法计算
7.A解析:依题意,滤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根据SO42-守恒知,n(FeSO4)=0.1L×2.2 mol/L-0.04L×2mol/L×1/2=0.18 mol,c(FeSO4)=1.8 mol/L.
提高训练
8.向明矾溶液里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A.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3+存在于溶液中
B.一部分为Al(OH)3沉淀,一部分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C.全部为Al(OH)3沉淀
D.几乎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8.D
解析:当硫酸根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时,n(Al3+)和n(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所以铝元素几乎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9.(改编)某自来水中主要含有Ca2+、Mg2+、Na+、K+、HCO3—、SO42—、Cl—等离子,长期烧煮上述自来水会在锅炉内形成水垢。锅炉水垢不仅耗费燃料,而且有烧坏锅炉的危险,因此要定期清除锅炉水垢。已知部分物质20℃时的溶解度数据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加入适量明矾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 B.可通入适量的氯气来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
C.可对该自来水进行蒸馏以制取少量蒸馏水 D.该自来水极富营养化
9.C
解析:明矾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悬浮杂质,不能除去题中所涉及的离子,氯水具有消毒杀菌的功能,也不能除去上述离子,该自来水中几乎不含N、P等元素,因此谈不上水体富营养化。应选C。
10.(2011宁夏)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0 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10.C
11.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析出,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1. A [解析] Na2CO3、NaHCO3分别与HCl反应,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g 73 g 44 g
NaHCO3+HCl===NaCl+H2O+CO2↑
84 g 36.5 g 44 g
显然,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Na2CO3消耗盐酸多,A正确,B不正确;向NaHCO3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有如下反应:HCO+OH-===CO+H2O,CO+Ba2+===BaCO3↓,C选项不正确;Na2CO3不能与NaOH反应,D选项不正确。
12. (2011黄冈)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氯化铝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C.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办法制取金属铝 D.氯化铝为非极性分子
12.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合物的性质。氯化铝是中学化学中物质性质反常的一种特例,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分子晶体。在做这类题目时要根据信息进行解答。通过本题信息,氯化铝的熔点为190℃,不能够采取电解其熔融物进行电解。
13.(2011南阳)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其氯化物分子内键型相同,故其氯化物晶体的熔点都较低。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
B.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
C.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13.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以根据信息,利用AlCl3与NaAlO2的性质以及之间的反应,推得BeCl2与Na2BeO2之间的关系。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加热然后进行过滤、灼烧得到的残留物仍为Na2BeO2,A错误。BeCl2溶液的pH<7,B错误。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具有两性,C正确。由于BeCl2晶体的熔点都较低,具备分子晶体的特征,为分子晶体。
14.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6:1 B、3:1 C、2:1 D、1:2
14.D
解析:由50→60mL时,可知10mLNaOH溶液刚好溶解了Al(OH)3,故产生这些Al(OH)3需30mLNaOH,则在50mLNaOH溶液中有20mL与Mg2+反应,∴n(Al3+):n(Mg2+)=1:1,则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15.(2010上海)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15.C
解析:原溶液强碱性,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L时,NaOH反应完;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生成酸式盐:HCl+ Na2CO3= 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要加入0.1L稀盐酸才完成此反应;再继续滴加盐酸就生成CO2气体了:NaHCO3+HCl =NaCl+H2O+CO2↑;分析图像,可知C图符合。
16.将几滴KSCN(SCN-是“类卤素离子”)溶液加入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氧化,使Fe(SCN)3消失
B.②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为Fe2+
C.②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D.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16.C
解析:由于SCN-是类卤素离子,与卤素离子性质相似,可以被KMnO4氧化为(SCN)2,而使红色消失。Fe3+具有氧化性,可被SO2还原为Fe2+,也可使红色消失。综上分析可知C项错误。
17.当向蓝色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时,观察到首先生成蓝色沉淀,而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成为深蓝色的溶液,向深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又生成了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中,又生成了红色粉末状固体和SO2气体,同时溶液呈蓝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Cu2+和Ag+相似,能与NH3结合生成铜氨络离子
B.白色沉淀为+2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溶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
C.白色沉淀为+1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只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反应过程中消耗的SO2与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相等
17.A
18.(原创)⑴实验指出,无水氯化铝在常压条件下不同温度时的密度为:
t(℃)
200
600
800
ρ(g/L)
6.881
2.650
1.517
气体摩尔体积(L/mol)
38.8
71.6
88.0
可见,600℃时无水氯化铝存在形式的化学式为
A.AlCl3 B.Al2Cl6 C.AlCl3和Al2Cl6 D.Al3Cl9
⑵一般认为“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的氯化铝不导电,在电解槽中不能电解”,但这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改变它的环境,比如电解NaCl—AlCl3熔盐制铝,这一类似问题在中学教辅材料中早有体现,如电解Al2O3—Na3AlF6制铝,其中Na3AlF6的引入便是问题的关键,近年来Al在NaCl—AlCl3熔盐体系中的电解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由此可知:
①熔融的氯化铝不导电说明氯化铝是 晶体。
②电解NaCl—AlCl3熔盐制铝的阳极电极反应式是: 。
③电解NaCl—AlCl3熔盐制铝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与电解Al2O3—Na3AlF6制铝相同,反应式是: ,电解NaCl—AlCl3熔盐制铝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3)写出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并填空。
Al + NO3-+ _______ + H2O → AlO2-+ _______
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利用铝粉除去含氮废水中的NO3-,当控制溶液pH在10.7左右时,所得产物中还有氮气。若氮气和氨气的体积比为4:1,则除去0.1mol NO3-,消耗铝______ g。
18.答案:(1)C
(2)①分子 ②2Cl--2e-=Cl2↑ ③ Al3++3e-=Al 2AlCl3= 2Al +3 Cl2↑
(3)8,3,5 OH-,2,8,3 NH3 NaAlO2 (4)4.8 g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计算。摩尔质量等于相同状态下的密度乘以气体摩尔体积,600℃时,氯化铝的摩尔质量为:2.650 g/L×71.6 L/mol=189.74 g/ mol ,AlCl3 的摩尔质量为133.5g/ mol和Al2Cl6的摩尔质量为267g/ mol ,Al3Cl9 的摩尔质量为400.5g/ mol,故答案为C
(2)①熔融氯化铝不导电说明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②电解NaCl—AlCl3熔盐制铝的阳极电极式应是阴离子Cl-放电,反应式是:2Cl--2e-=Cl2↑;③阴极电极反应式是阳离子放电,Al3++3 e-=Al,电解NaCl—AlCl3熔盐制铝总反应方程式是2AlCl3= 2Al+3Cl2↑。
(3)反应物中还有氢氧化钠,生成物还有氨气,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并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4)根据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相等进行计算,3n(Al)= 0.08mol ×5 + 0.02mol×8 = 0.56mol,
19.(2011海南)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_____,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MgBr2与Cl2反应的△H<0
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⑤MgF2(s)+Br2(l)=MgBr2(s)+F2(g)△H=+600kJ·mol-1
19.答案:(1)MgO,Mg3N2;
(2)+2,;
(3)①②③⑤
解析: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的综合考查,包括物质性质及反应方程式、特殊图表信息的处理。
(1)镁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有氧化镁和氮化镁;(2)化合物的水解要看化合物中离子的正负价,题中Mg是+2价,氯为-1价,则CH3为-1价,负价的与H+结合,正价的与OH-结合得产物;(3)能量越低越稳定,越稳定的物质内部化学键键能越大,故①正确④错误,其他各选项可类比反应热中能量计算。
www.gkst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