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1 15: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
与半径的关系,并且学会用圆规正确画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运用于生活实践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 学 重 点 : 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 学 难 点 : 理解在同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活动:开红包。
谈话:老师最喜欢坐摩天轮,你知道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图形吗?
完成板书:圆的认识。
你能帮小精灵找出游乐场中的圆吗?
交流:仔细观察,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他们都是封闭图形/他们都是平面图形。多边形由线段围成,
有顶点。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总结:没错,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
点。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圆,然后借助直观比较,感知圆和
其他图形的区别,使表象更清晰。)
二、学习新知
1. 要求: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
圆?请你开动脑筋,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2. 交流:
① 用圆形纸片描边画圆。
画圆时要注意什么?纸片不能移动。
② 用图钉和绳子画圆。
用图钉和线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图钉的位置能移动吗?画的过程
中能改变线的长短吗?
③ 用圆规画圆。
(目的:展示不同的画法,优化出圆规画圆比较方便。)
3. 要求:原来有这么多画圆的方法。但我们通常会借助圆规这个专
门的工具来画圆,圆规有两个脚,一个是带有针尖的脚,一个是带
有铅笔的脚。你也能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吗?
4. 交流: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画的可真标准,找规范的圆,说说画法。
哦,原来你圆画的这么好,是有原因的,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①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板书:两脚叉开)
② 有针尖的脚要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固定针尖)
③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板书:旋转成圆)
(目的:学生自主发现画圆的注意点。)
回顾:你认为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
刚刚同学们画的圆有大有小,同学们怎么样才能画一个大小都一样
的圆呢?
练习:请你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固定为 3 厘米,按照步骤再画一
个圆,和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好。
5.我们刚刚画的这个圆里有很多奥秘,你想去一探究竟吗?接下来
请同学们自学 P86 文字。
说一说:什么是圆心?
操作: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 O 来表示。(请学生
指一指。)
交流:刚刚在画圆的时候,两个脚打开,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一段距
离呀?老师把它画下来,那这一条线段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你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半径。追问: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
追问:什么是半径?从哪儿到哪儿的线段?(多找几位学生说)
老师操作: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 r
表示。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呀?说说你的理解。圆上有无数个点,
就能画无数条线段。
6.圆里还有一种线段叫做直径。什么是直径?
老师操作: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你是怎么理
解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提问:圆的直径要满足几个条件呢?
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那能画多少条直径呢?
我们来通过动画一起看一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一个圆里可以
画无数条半径,这些半径都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所以在
这个圆里,他们的长度是相等的。在这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就
有无数条直径,这些直径都是通过圆心,圆上两端之间的距离,所
以他们的长度也是相等的。
要求: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
用字母表示。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他标的半径对吗?直径对吗?
7.请你就在刚刚标的这个圆里,通过观察、测量,小组讨论看看直
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画点表示出两个半径组成一个
直径。所以我们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反过
来,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边说边板书)追问:你的直径长
度是老师半径长度的 2 倍吗?强调同一个圆里。
8.巩固活动:趣味分类。
提问:你能找出直径和半径吗?交流:其他的线段为什么不是呢?
10.巩固活动:趣味分类。
提问:你能找出直径和半径吗?交流:其他的线段为什么不是呢?
11.游戏活动。通过折纸讨论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
12.刚刚我们画了一个圆规两脚之间是 3 厘米的圆,这个 3 厘米就是
半径。如果老师想画一个直径是 5 厘米的圆,你想怎么画?
三、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