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B.稀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 D.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
2.下列有关除杂方案中,错误的是
选项 除去的杂质 方案
A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
B 除去炭粉中的铁粉 用磁铁吸
C 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蒸馏
D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固体时绿色粉末逐渐变黑
B.硫磺燃烧闻到了有刺激性气味
C.煅烧碳酸钙听到了尖锐的爆鸣声
D.镁带燃烧看到了耀眼的白光
4.下列各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氨水和酒精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氮气、空气、氧气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D.除去食盐中的蔗糖:加水溶解,然后过滤
5.地球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水资源大多以海水的形式存在。所以海水淡化就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方向。下列原理你觉得完全不可行的是
A.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 B.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
C.利用过滤除去海水中的盐分 D.利用电渗析法淡化海水
6.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空气 伸人带火星的小木条
B 除去CaCO3中的CaO 高温煅烧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D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A.A B.B C.C D.D
7.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序号组是
序号 混合物 试剂或方法
A CO(CO2) 将混合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B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C 铜粉(铁粉) 磁铁吸引
D KOH溶液(K2CO3) 适量C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9.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降低温度溶液中一定能析出溶质
C.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 D.溶液的体积为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
10.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 CaCO3 B.NaOH NaCl
C.CuSO4 Cu(OH)2 D.H2SO4 HCl
1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NaOH 溶液(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B.Cu(氧化铜):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CO2 (CO):通入氧气,点燃 D.CaO(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二、简答题
12.钴广泛应用于制造磁性合金,其化合物是有色玻璃、高级颜料的重要原料。
(1)上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钴元素的相关信息,据此回答:
①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②以下钴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
A.其有金属光泽 B.高温下易被氧化
C.在潮湿空气中稳定 D.能缓慢被碱性溶液腐蚀
(2)氯化钻(CoCl2)常应用于湿度和水分的指示剂,易溶于水。结合所学知识预测,CoCl2能与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是: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
(3)依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设计两种制备CoCl2的方案(要求依据两种不同的反应规律)。完成下表:
方案 原料 1 原料 2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CoSO4溶液 ______ ________ 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中有沉淀。
②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推断题
13.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D的俗名叫______。
(2)C的用途为______。
(3)B→D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这个反应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Cl、Na2SO4、(NH4)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向实验(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证明实验(1)的白色沉淀一定还有___________;
(4)向实验(3)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发现没有沉淀产生,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有人由此得出原混合物中一定含的氯化钠。你认为正确吗?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5)上述实验无法确定有无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5.A、B、C、D、E、F、G七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略去),其中A为胃液中的酸,B为红色粉末,C为固体单质,B、D、E为氧化物,D转化为F放出大量热。
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D_______,G_______。
(2)以上转化中没有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不属于基本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A和B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
四、实验题
16.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五、计算题
17.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PH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
(2)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8.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g水中,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O4溶液。如图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9.某石灰石中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一兴趣小组想测定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他们将一块样品敲打粉碎后,取出 6g 放入质量为 20g 的烧杯 中,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掉盐酸的质量为 50g。反应所需时间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C 6.C 7.B 8.B 9.C 10.B 11.B
12.(1) 27 BCD
(2) 盐 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出现白色沉淀
(3) 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钴 稀盐酸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3.(1) CaCO3 纯碱##苏打
(2)用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3) 不属于
(4)
14.(1) CaCO3、BaSO4、BaCO3 CuSO4##硫酸铜
(2)BaCl2、Na2SO4
(3)BaCO3##碳酸钡
(4)不正确,因为实验已确定含有氯化钡,其氯离子也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CaCO3、NaCl
15.(1) Fe2O3 H2O Na2CO3
(2) 分解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3)除铁锈
16.(1)
(2) 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小明,理由:碳酸钠和氢氧化钙能反应,不能共存 滴加碳酸钠溶液 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
17.(1)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2)Na2CO3+CaCl2=CaCO3↓+2NaCl
(3)解:由图可知,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20g×10.6%=2.12g
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 x=2.34g
= y=0.88g
由图可知,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30g 20g)×10.6%=1.06g
设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m,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n
= m=1.17g
= n=1g
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34g+1.17g=3.51g
C点时所得溶液的质量=51.88g+30g 0.88g 1g=80g
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4.4%
答: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4%。
18.(1)23.3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氯化钡的质量为x,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9.(1)2.2g
(2)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