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五节黄土高原
一、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题。
形成甲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修筑梯田 B. 水土流失 C. 开采煤矿 D. 取土烧砖
针对甲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
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乙地现象出现在黄河的(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源头
形成乙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B. 河流携带甲地泥沙在此地大量沉积
C. 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D. 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
读“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四城市位于黄土高原范围以外的是()
A. 兰州 B. 银川 C. 西安 D. 太原
对该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黄土地貌类型单一 B. 植被覆盖率高
C. 煤炭资源贫乏 D. 水土流失严重
读图,回答下列题。
当前甲地区出现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泥石流 C. 地震 D. 台风
造成甲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
①破坏植被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过度发展畜牧业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下列属于治理甲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生物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 B. 修建梯田 C. 植树种草 D. 打坝淤地
为了实现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
A. 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修挡土坝,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 植树种草,合理发展林果业和牧业 D. 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木生产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是()
A. 云贵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该地区()
A. 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 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 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 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造成“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陕西省南北狭长,自然环境差异大,生物种类繁多。读“陕西省知名农产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洛川位于陕南 B. 临潼位于关中 C. 周至位于热带 D. 紫阳位于陕北
柞水县因地制宜把“小木耳”发展为“大产业”,下列说法不当的是( )
A. 柞水县自然环境适宜木耳生长
B. 木耳产业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C. 科技兴农是陕西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D. 应无限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木耳产量
二、综合题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和“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⑥___________。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②是__________。
(2)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___________”得到广泛的认同。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C.破坏农田和村庄
D.加剧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④开垦陡坡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图1为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山脉) 以北, 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改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 。
(4)图中R河为 ,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 量最大的河流。
(5)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因此 (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6)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2所示的 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答案和解析
1~4.【答案】B、C、C、B
【解析】
1.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简单
【解答】读甲地景观图,可判定该图所示是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故选B。
2.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较难
【解答】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一方面要采取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等生物措施和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3.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从图中可知,乙地黄河为“地上河”,从“开封”二字可知乙地处于黄河的下游。故选C。
4.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流、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形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地沉积。
5~6.【答案】B、D
【解析】
5.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范围。
【解答】
读图可知,银川不在黄土高原的范围内。故选B。
6.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
【解答】
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在流水的冲蚀作用下,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形态复杂,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多种地貌类型。虽然黄土高原地表荒芜,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2/3,而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乌金高原”。
故选D。
7~10.【答案】A、D、C、C
【解析】
7.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图中甲地区为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泥石流和地震发生的频率较水土流失低,危害较水土流失轻;黄土高原不受台风的影响。
故选A。
8.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植被遭到破坏,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活动不注意保护地表等方面。
故选D。
9.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缓坡修建梯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合理的生产方式;打坝淤地属于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A、B、D三项均属工程措施,不符合题目要求。
10.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故选C。
11~13.【答案】B、A、D
【解析】11. 由材料可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地区是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12. 由上题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A正确;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B错误;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北,C错误;该地区河流较少,河流较长且平缓,D错误。
13. 该地区土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与河流结冰无关。
14~15.【答案】B、D
【解析】14.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临潼等地级城市,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洛川位于陕西省中部;周至位于北温带;紫阳位于陕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柞水县因地制宜把“小木耳”发展为“大产业”,该地自然环境适宜木耳生长,故A叙述正确;
木耳产业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故B叙述正确;
科技兴农是陕西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故C叙述正确;
不能为增加木耳产量而无限扩大种植面积,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16.【答案】(1)太行山 秦岭 黄河
(2)风成说
(3)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地表裸露、缺少植被 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开垦、采矿、修路
(4)B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山脉、河流、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采取的措施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山脉、河流、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采取的措施等是解题的关键。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太行山脉,⑥是秦岭,②是黄河。
(2)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释,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同。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原因为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少植被,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开垦、采矿、修路等。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破坏农田和村庄,加剧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下游河段,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故选B。
(5)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有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不能开垦陡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①②③对,④错。故选A。
17.【答案】(1)黄土高原
(2)牧(畜牧)
(3)降水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
(4)D (5)旅游业
【解析】本题考查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能力。(1)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地区大致位于太行山以西,兰州以东,北到长城,南抵秦岭, 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2)黄土高原东南为我国的种植业区,西北为畜牧业区,是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3)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降水具有“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的特点, 加剧水土流失。(4)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会加剧地表植被的破坏,进一步恶化了该地的生态环境。(5)特色鲜明的山川、众多的历史古迹、独特的民俗文化是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18.【答案】(1)秦岭
(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4)黄河 含沙
(5)煤炭工业
(6)窑洞
【解析】(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大致东到太行山,西抵乌鞘岭,北起长城,南至秦岭,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跨山西、陕西北部、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海拔800~2500米。(2)我国降水的地区分部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3)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4)图中的R河是黄河,因水土流失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5)黄河中游流经的山西和陕西也就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储量巨大,因此煤炭工业突出。(6)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利用黄土直立的特性, 挖掘了窑洞, 成为当地人们的传统民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