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91—92页内容。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小学教材中分两段进行,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是从“量”抽象到“数”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即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整数十进位值制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学习本课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等学习内容打基础的。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在数的认识等内容中体现发展数感。本节课,我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准备丰富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展开学习历程,激发兴趣,唤起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发现、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迁移类推,利用长度单位多角度地完善对小数的认知。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渗透迁移、归纳、推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认识小数,会读、写不超过2位的小数。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推理的过程,了解小数的具体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数形结合、迁移类推,认识0.1米、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师:认识数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
师:像我们已经学习过的1、2、3、7、14叫做整数,1/2、1/8、1/10叫做分数,在生活中我们还常见过哪种数?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揭示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索新知、自主构建
1.激活经验,唤起认知。
(1)师:课前就让大家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师板书小数,然后说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小数,这些小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教学小数点)(3)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数谁会读,学生读师板书最后一个。
(4)大家已经会读小数了,那你会写小数吗?出示题目让学生上台写一写。
2.数形结合、探索推理。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小数,说明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在米尺中也藏有小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老师出示米尺,是把这把米尺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1)根据学习经验,1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1/10米。
师: 1/10米还可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小数:不足一米就在小数点左边写0,在小数点右边写1。就是0.1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1分米、1/10米、0.1米有什么关系。
(2)2分米呢,分数,小数?怎么想的。3分米呢?7分米呢?9分米呢?
(3)师:像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观察黑板上的这些一位小数和分数,一位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样的分数?
(4)玩一个老师说小数生说分数,师说分数生说小数的游戏。
(5)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如果只用米作单位怎么用小数表示?怎么想的?谁能在米尺上找到1.3米?15米7分米呢?
(6)观察这些米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是表示(米),右边第一位是表示(分米)。
3.完成课本第92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94页的第3题。
三、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了解小数发展史,渗透数学文化
五、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
小数:
3.50
、
0.20
、
0.15….
1
分米
=
1/10
米
=
0.1
米
2
分米
=2/10
米
=0.2
米
3
分米
=
3/10
米
=
0.3
米
7
分米
=7/10
米
=0.7
米
9
分米
=9/10
米
=0.9
米
1
米
3
分米
=1.3
米
分米
米
46.46
读作:四十六点四六
小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