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蜜饯(jiàn) 徘徊(pái) 栗子(lì) 急遽(jù)
B.追悼 (dào) 复返(fǎn) 通宵(xiāo) 华侨 (qiáo)
C.唾沫(mò) 染缸(gāng) 耽搁(dān) 包裹 (guǒ)
D.雄浑(hún) 脱缰(jāng) 挪移(ná) 惊惶 (huáng)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展览 沸腾 书藉 旋转 B.避免 寄托 送葬 威协
C.收潋 抽噎 斑白 响彻 D.匪徒 魔鬼 抽屉 鸿毛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严峻:严厉,严肃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诲)
B.相去复几许(离) 非然也 然:(正确)
C.演绎:表演,表现 益发:越发,更加
D.通国:全国 弗若之矣(不如)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教室门刚一开,等在门口的同学们便一拥而入。
B.我们班的成员个个都很出色,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写会画。
C.他半张着嘴,微微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听着音乐。
D.他饶有趣味地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啊?太神奇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B.“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到:“我求您带我离开这儿。”
C.有了书,同学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D.恐怕第三件事情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匆匆》《背影》《荷塘月色》都是其散文名篇。
B.及笄之年指20岁,知命之年指50岁,花甲之年指60岁。
C.《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本文属于一篇议论文。
D.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等。
二、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完成下面题目,完成7--11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7.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出门在外的人过年都想着赶回家吃团圆饭;大人们都要守岁。
B.出门在外的人过年要赶回家吃团圆饭,过年要守岁,这都是普遍的习俗。
C.用“除非”“除了”加强语气,强调了人们回家过年和守岁的热情。
D.用“除非”“除了”加强语气,强调了不能回家过年和守岁的特殊情况。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除夕夜家家户户要守岁 B.正月初一全城人都在家休息
C.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D.各形各色的元宵灯有广告的作用
9.对选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场景描述画面感强,有点有面,井然有序。
B.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C.过渡自然,如“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D.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如详写初一、初六、元宵节,略写除夕和正月十九。
10.下列诗句中写春节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11.对选文语言风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郁顿挫,灵动传神。 B.内涵丰富,华美浓丽。
C.浅易平实,通俗易懂 D.风趣幽默,感染力强。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4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下列词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B.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C.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听课不专心的人在一起学习。
D.弗若之矣:(学问)是比不上他的呀!
14.对文章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对学生要严格。
B.人存在兴趣程度差别。
C.人存在智力差别。
D.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能够三心二意。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16题。(共6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石灰”为意象,写石灰的品格,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B.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C.第二句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指经过烈火焚烧后好像很清闲。
D.三四句意为: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得为人们留取清白,高度赞扬了石灰的品格。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字面上是吟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B.本诗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C.全诗采用描写手法来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全诗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D.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很强,还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第Ⅱ卷 表述题 (共102分)
五、按要求做题(共 19分)
17.填空(7 分)
(1)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
(2) ,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3)有意栽花花不发, 。
(4)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5) ,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6)常将有日思无日, 。
(7)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
18.语言运用(7分)
(1)下面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分)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修改:
(2)根据提示,完成题目。(4分)
请从“春天 小草 大地 生机 绿色 希望”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19.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完成相关题目。( 5分)
“不料,星期五一听见他说话,把他的脸一看,立刻又是吻他,又是拥抱他,又是大哭大笑,又是大喊大叫;接着又是一个劲儿地乱跳狂舞,大声唱歌;然后又是大哭大嚎,又是扭自己的两手,打自己的脸和头,继而又是高声大唱,又是乱跳狂舞,活像个疯子。 ”
文中的“他”指谁?这段文字中星期五为什么有如此表现?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樊重种树
樊重欲作器①,先种梓、漆②。时人嗤之,曰:“尔老矣,俟③日后作器,何及?”樊重不答。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④。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⑤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⑥也。
【注释】①器:这里指家具。②梓:zǐ,梓树,木质坚硬。漆:漆树。③俟:等到。④假:借。⑤树:种。⑥此之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每小题2分)
(1)时人嗤之 嗤:
(2)何及 及:
(3)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已: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3分)
(2)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3分)
22.本文给你什么启示?(4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向导?谁啊?”我发问。
“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野马能当向导么?”
“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23.概括选文主要内容。(4分)
24.结合选文,说说巴图大爷是怎样一个人。(4分)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26.“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5分)
八、作文(50分)
27.题目: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要求:1.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写一篇记叙文。
2.叙事生动,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3.字数不少于600字。六下期中检测题答案
一、1--6:D D B C D B 二、7--11: D B D A C
三、12--14: A C D 四、15--16:C C
五、17.⑴脉脉不得语 ⑵今夜月明人尽望 ⑶无心插柳柳成荫 ⑷千磨万击还坚劲
⑸何当金络脑 ⑹莫把无时当有时 (7)寒食东风御柳斜
(1)修改:“事迹”改为“形象” (3分)
(2)小草是绿色的天使,让大地充满生机;小草是自然的精灵,给山林增添乐趣;小草是春天的使者,赋予人们希望。【评分】共4分。
19.“他”指星期五的父亲(或野人);因为星期五发现这个被营救的野人原来是他父亲,心里很狂喜。(5分,2+3)
六、(16分)20.(1)嘲笑(2)赶得上(3)停止 【评分】每小题2分,共6分。
21.(1)春天来了秋天又走了,这样过了许多年,梓树和漆树都有了它们的用处。(3分)
(2)谚语说:“一年的计划,没有比种庄稼更好的了;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更好的了。”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3分)
22. 植树造林是不可以停止的,不断地栽种,便可不断地使用。培养人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樊重想做家具,先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嘲笑他,说:“你老了,等到以后(这些树)能做家具时,怎么还来得及呢?”樊重不回答(他们)。春天来了秋天又走了,这样过了许多年,梓树和漆树都有了它们的用处。之前笑他的人们,都来请求借他的木材。这样的种植是不可以停止的。谚语说:“一年的计划,没有比种庄稼更好的了;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更好的了。”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七、(17分)
23. 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水源的故事。(4分)【评分】要有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否则酌情扣分。
24. 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4分)【评分】答对任意二点2分,结合选文分析2分。意近即可。
25.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4分)【评分】答出二种修辞2分,表达效果分析2分。
26. 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即使没有“野马”做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清泉”。(5分)
【评分】扣住文章意旨2分;结合生活实际2分;语言组织1分。意近即可。
八、27.(50分)【评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①内容22分 22-16分 16-14分 14—13分 13分以下
②表达23分 23-19分 18-16分 15-14分 14分以下
③文面5分 5分 4分 3分 3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