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选择题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半径为、质量为、质量分布均匀的铜球中挖去一个半径为的球形部分,留下的空穴与铜球表面相切。在铜球外有一个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它位于铜球、空穴球心连线的延长线上,到铜球球心的距离为。挖去后铜球剩余部分对小球吸引力的大小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最近处相距为球的质量为 半径为,球的质量为,半径为,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D. 3.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3.9×102倍。则太阳对地球上某部分海水的引力是月球对地球上该部分海水的引力的多少倍( ) A.17.8倍 B.1.78×102倍 C.1.78×103倍 D.1.78×104倍 4.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球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沿地球的南北极打一个内壁光滑的洞,在洞的上端无初速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的直径略小于洞的直径),在小球向下端运动的过程中,你可能不会推导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表示式,但是你可以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定性画出小球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取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C.D. 5.在牛顿时代,好些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万有引力的存在,且猜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距离存在“平方反比”关系,但在那个时代证实这一关系存在诸多困难。当时坊间有两种传言,一是牛顿已经证明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存在“平方反比”关系,二是胡克已经证明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存在“平方反比”关系。为此,前者的支持者哈雷与后者的支持者打赌。为使朋友哈雷赌胜,牛顿重新进行了证明,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克服了重重困难,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下不是牛顿的创造性观点或做法的是( ) A.将太阳和行星都视为质点 B.发明微积分 C.用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 D.只考虑太阳对行星的作用 6.甲、乙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m甲=2.5m乙,轨道半径r甲=0.5r乙,则甲、乙两颗卫星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之比为( ) A.5:1 B.2.5:1 C.8:1 D.10:1 7.如图所示,1、2分别是A、B两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1为圆轨道,2为椭圆轨道,椭圆轨道的长轴(近地点和远地点间的距离)是圆轨道半径的4倍。P点为椭圆轨道的近地点;M点为椭圆轨道的远地点,TA是卫星A的周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卫星在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中受到地球引力将先增大后减小。 B.地心与卫星B的连线在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为椭圆面积 C.卫星B的周期是卫星A的周期的8倍 D.1轨道圆心与2轨道的椭圆焦点重合 8.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围绕万有引力的研究,物理学家们经历了大量曲折顽强而又闪烁智慧的科学实践。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中,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通过分析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记录,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C.卡文迪什通过实验推算出来引力常量G的值,被誉为第一个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伽利略利用“地-月系统”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使得万有引力定律得到了推广和更广泛的应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增加 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一定变化,加速度可能不变 C.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分别是kg、m、N D.牛顿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0.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密度为的均匀球,距离均匀球最右端为R的位置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二者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去掉均匀球的右半部分,保持小球的位置不变,剩余部分与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引力常量为G,则(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径为、质量为的均匀大球,沿直径挖去两个半径均为的小球,并把其中一个小球放在球外与大球靠在一起。图中大小四个球的球心在同一直线上,则大球剩余部分与球外小球间的万有引力约为(已知引力常量为)( )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什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C.在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中,当趋近于零时,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无穷大 D.单位、、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3.某人站在地表,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约为F,那么当他在离地表距离等于地球半径的飞船中时,他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 ) A. B. C. D. 14.2020年5月5日,我国最新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组合体,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分别于6日、8日安全回收实验船和返回舱,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假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组合体质量为m。在离地面高h的空中时,组合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 ) A. B. C. D. 15.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中的G是一个比例系数,它没有单位 B.公式中的G是引力恒量,这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C.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D.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16.如图所示,两质量均匀分布的小球半径分别为R1、R2,相距R,质量为m1、m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B. C. D. 17.第谷、开普勒等人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漫长而曲折,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谷通过研究观测记录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 B.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 C.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并不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 D.开普勒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18.两质点相距L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3L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3F B. C. D.9F 19.哈雷彗星绕日运行的轨道为椭圆,近日距离为8800万公里,远日距离为53亿公里,公转周期为76年。若哈雷彗星在近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为,在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为.则( ) A. B. C. D.不能确定和的大小关系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 C.牛顿利用扭秤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千克、秒、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作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2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的大小( ) A.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成正比 B.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C.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D.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3.演示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采用了放大法,下列研究用到相同实验方法的是( ) A.斜面理想实验 B.卡文迪什扭秤实验 C.共点力合成实验 D.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实验 24.要使相距较远的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变成原来2倍,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减少为原来的,质量不变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两个物体质量都减少原来的 25.如图所示,两颗质量相等的卫星A、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A到地心的距离是卫星B到地心距离的3倍。则A、B两颗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之比为( ) A.1:9 B.9:1 C.3:1 D.1:3 26.下列有关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轨道半长轴越长,其公转的周期就越大 B.在月球绕地球运动中,中的T表示地球自转的周期 C.由可知,,由此可见G与F和的乘积成正比,与和的乘积成反比 D.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长轴为,周期为,月球绕地球运动轨道的半长轴为,周期为,则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27.如图所示,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有一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中,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 大小增大,方向不变 B.大小增大,方向改变 C.大小减小,方向不变 D.大小减小,方向改变 28.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软着陆。如图所示是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器从火星上空向火星表面软着陆过程的示意图,用表示着陆器与火星表面的距离,用表示它所受的火星引力大小,则在着陆器从火星上空向火星表面软着陆的过程中,能够描述随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是( ) A.B.C.D. 29.已知地球质量为,半径为,引力常量为。质量为的导弹被发射到离地面高度为时,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D. 30.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之旅。经过约112h的奔月飞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约400km处成功实施发动机点火制动,顺利进入环绕月球的椭圆轨道。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轨道变为近似的圆形轨道(如图所示),为顺利落月做好了准备。探测器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月点向远月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这个引力的大小( )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先变大后变小 31.火星和太阳的质量分别为、,距离为r,引力常量为G,则太阳对火星产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 C. 3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牛顿 卡文迪许 B.开普勒 伽利略 C.奥斯特 安培 D.麦克斯韦 法拉第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最早提出了日心说 B.第谷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C.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卡文迪许第一次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34.如图所示,a、b、c是以O为圆心的三个圆上的点,物体A固定在O点,将另一物体B先后放置在a、b、c三处,A、B两物休均可视为质点。比较物体B在这三处受到A的万有引力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最大 B.b处最大 C.c处最大 D.三处一样大 二、多选题 35.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火星车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假设火星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a 倍,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b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质量均匀的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 则( ) A.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B.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C.火星表面正下方距表面距离为火星半径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D.火星表面正下方距表面距离为火星半径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36.下列四幅图中,相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多次实验两球均同时落地,表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图乙运动员要想射中靶心,必须符前头沿水平方向瞄准靶心射出 C.图丙水杯随转盘一起匀速转动,杯中水减少时,水杯仍然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D.图丁为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37.下列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行星运动的方向总是沿椭圆轨道的切线方向 B.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 C.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比在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 D.树上的苹果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38.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制动系统工作约15分钟后,探测器成功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的环绕火星的大椭圆轨道。后又经过一系列轨道调整后,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一定位于“天问一号”大椭圆轨道的中心 B.“天问一号”在大椭圆轨道近火点的速率小于在远火点的速率 C.“天问一号”从远火点运动到近火点的过程中,火星对“天问一号”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 D.当“天问一号”环绕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周期一定小于10个地球日 39.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前期多颗北斗导航卫星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取得成功,如图所示,a为“天和"核心舱、b为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周期为24小时),若a、b在同一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小于 B.核心舱a所受地球引力大于卫星b所受地球引力 C.核心舱a运行的周期小于24小时 D.在相同时间内,核心舱a、卫星b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40.质量为的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它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是。若地球的质量是,半径是,万有引力常量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B.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C.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 D.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根据 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的球形空穴,则挖去质量为M′ 在没有挖去前,大球对m的万有引力为 挖去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 则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大小 2.D 【解析】 两球球心间的距离为 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 3.B 【解析】 设太阳的质量为M,月球质量为m,海水质量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由题意知 由万有引力公式,太阳对海水的引力 月球对海水的引力 则 4.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小球在光滑的洞中运动时,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地心处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5.C 【解析】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值。 6.D 【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 由于其质量m甲=2.5m乙,轨道半径r甲=0.5r乙,则甲、乙两颗卫星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之比为10:1,故D正确。 7.D 【解析】 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B卫星在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中受到地球引力逐渐减小。A错误; B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解得 所以地心与卫星B的连线在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小于椭圆面积。BC错误; D.1轨道圆心在地心,2轨道的椭圆的一个焦点也是地心,所以二者重合。D正确。 8.C 【解析】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故A错误; B.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故B错误; C.卡文迪许通过扭称测出了引力常量,由黄金代换可得地球质量,故C正确; D.牛顿利用“地-月系统”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D错误; 9.B 【解析】 A. 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没有增加,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重力,A错误; B.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一定变化,加速度可能不变,例如平抛运动,速度变化加速度不变,B正确; C.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分别是kg、m、s,N是导出单位,C错误; D. 牛顿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后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 D错误。 10.B 【解析】 AB.依题意,未去掉均匀球的右半部分时,球体的质心在球心上,根据万有引力公式有 故A错误,B正确; CD.若去掉均匀球的右半部分时,由几何知识知,左半部分球体的质心在距球心左侧水平处,显然 故CD错误。 11.B 【解析】 【解析】 大球的质量为M,则小球的质量为,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则大球剩余部分与球外小球间的万有引力为 12.D 【解析】 A.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位移是物理概念,故A错误;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什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故B错误; C.在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中,当趋近于零时,两物体就不能视为质点,外有引力表达式不在适用,故C错误; D.单位、、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13.C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在地球表面时 当他在离地表距离等于地球半径的飞船中时,他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14.C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离地面高h的空中时,组合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 15.B 【解析】 A.公式 中的G是一个比例系数,由公式知G的单位是,故A错误。 B.公式 中的G是引力恒量,G值首先是由卡文迪许测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故B正确。 C.公式 适用于质点间引力的计算,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趋于零时,物体不能看成质点,该公式不再适用,所以得不出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的结论。故C错误; D.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 16.B 【解析】 两质量均匀分布的小球可以看作位于球心的质点,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17.B 【解析】 A.开普勒在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时发现如果假设行星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故A错误; B.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即太阳吸引行星,行星也同样吸引太阳,在引力的存在与性质上,行星和太阳的地位完全相当,所以行星与太阳的引力不仅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还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故B正确; C.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同样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故C错误; D.卡文迪什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D错误。 18.C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3L时 19.C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哈雷彗星在近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于在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故C正确,ABD错误。 20.B 【解析】 A.用质点来代替有质量的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A错误; B.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B正确;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错误; D.千克、秒、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D错误。 21.C 【解析】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故A正确;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故B正确; C.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人是伽利略,牛顿是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思想,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故C错误;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故D正确。 22.D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为 故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ABC错误,D正确。 23.B 【解析】 A.斜面理想实验采用了实验与理论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所以A错误; B.卡文迪什扭秤实验也是采用了放大法,所以B正确; C.共点力合成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所以C错误; D.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所以D错误; 24.D 【解析】 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可知,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变成原来2倍,距离不变,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故可行,A错误;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可知,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距离不变,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故可行,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可知,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减少为原来的,质量不变,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故可行,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可知,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两个物体质量都减少原来的,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变,故不可行,D正确。 25.A 【解析】 依题意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得:A、B两颗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之比为 26.A 【解析】 A.开普勒第三定律表明:所有的行星公转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所以a越大,公转周期越大,故A正确; B.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所以月球绕地球运动中的T表示月球的公转周,故B错误; C.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G是万有引力常数,与F、、、都无关,故C错误; D.地球绕太阳转动,而月球绕地球转动,二者不是同一中心天体,故对应的k不同,故D错误。 27.D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R逐渐增大,万有引力逐渐减小,方向始终指向地球,所以ABC错误,D正确。 28.C 【解析】 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对比图线可知,C正确。 29.A 【解析】 导弹被发射到离地面高度为时,距离地球球心为(R+h),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得导弹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30.C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探测器所受月球引力的大小为 探测器在由近月点向远月点运动的过程中,它到月心的距离r越来越大,所以F越来越小,故选C。 31.A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太阳对火星产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32.A 【解析】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牛顿;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 33.D 【解析】 A.哥白尼最早提出了日心说,故A错误; B.亚当斯和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克莱德 汤博发现了冥王星,故B错误;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 D.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第一次精确测出了引力常量G,故D正确。 34.C 【解析】 由万有引力公式得 可知,距离越小,万有引力越大,即c处最大。故ABD错误,C正确。 35.AC 【解析】 AB.在地球表面有 在火星表面有 联立解得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则A正确;B错误; CD.设火星的密度为,火星的半径为 ,由于质量均匀的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则在火星表面正下方距表面距离为火星半径处的重力加速度相当火星内部那部分产生的引力产生的,则火星内部那部分质量为 火星表面正下方距表面距离为火星半径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则有 联立解得 所以C正确;D错误; 36.AC 【解析】 A.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两球同时落地,可知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A正确; B.射出的箭具有水平的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箭在空中运动时,竖直方向要下落一段距离,所以不能正对靶心水平射出,应高于靶心射出,才能射中靶心,B错误; C.水杯随转盘一起匀速转动,则有 f = mrω2 f为静摩擦力,其在0到μmg之间,则当m减小f和mrω2均减小,则水杯仍然不会发生相对滑动,C正确;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量,D错误。 37.ACD 【解析】 A.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物体做曲线运动,运动的方向总是沿轨道的切线方向,A正确; B.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近日点速率大,远日点速率小,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近日点的距离比远日点的距离小,所以在近日点万有引力大,C正确; D.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来自地球的引力,重力也来自地球的引力,D正确。 38.CD 【解析】 A.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火星在“天问一号”大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位置,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天问一号”在近火点的速率大于在远火点的速率,故B错误; C.“天问一号”从远火点运动到近火点的过程中,由于两者的距离逐渐减小,根据 火星对“天问一号”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C正确; 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则周期越小,因探测器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则“天问一号”环绕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周期一定小于10个地球日,D正确。 39.AC 【解析】 A.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 所以 选项A正确; B.由于a和b的质量未知,无法比较其受地球引力的大小,选项B错误; 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运行的周期越长,因b运行的周期为24小时,故a运行的周期小于24小时,选项C正确; 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对同一行星而言,它与中心天体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选项D错误。 40.AC 【解析】 AB.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正确,B错误; CD.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 C正确,D错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