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电磁波的发现及其应用 自主提升过关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 )
A.电阻的存在 B.电流的存在
C.电磁波的存在 D.电压的存在
2.关于汽车中的物理知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呆在汽车里要比呆在木屋里危险
B.后挡风玻璃上有一根根电热丝,通电后可快速清除霜雾
C.某些小汽车顶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是用来避免雷击的
D.汽车上坡要换高速挡,其目的是增大速度,得到较小的牵引力
3.关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机场车站所用的测试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应用的是紫外线
B.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C.γ射线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
D.医院给病人做的脑部CT利用的是X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
4.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学历史的是 ( )
A.麦克斯韦预言了并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e的数值,这也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
C.特斯拉提出了场的概念,并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并且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越易沿地面传播
B.发射出去的电磁波可以传播到无限远处
C.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波长恒定
D.为了实现全球的电视转播,需要利用卫星传播无线电波,它传播的是超短波或微波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带电量越大,其电容就越大
B.电磁波是一种假想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C.点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为匀强电场
D.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7.某病人拍摄CT胸片,病发区的密度与其他部位不同,片中显示为白色斑点。CT机可以诊断病情是因为利用了( )
A.长波 B.紫外线 C.红外线 D.X射线
8.手机通话时,手机是将信号发送到( )
A.基站 B.对方手机
C.电缆或光缆 D.地方电信局总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诊断中,要用X光扫描肺部,是因为在电磁波中X光的穿透能力最强
B.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微波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用微波炉加热食物
10.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着磁场
B.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着变化的磁场
C.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着变化的电场
D.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12.第一位提出“光本身也是一种电磁波”的科学家是( )
A.赫兹 B.法拉第 C.麦克斯韦 D.爱因斯坦
13.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赫兹最早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C.电磁波在所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D.微波炉主要利用电磁波中的红光加热食物
14.有一种多功能LED限速牌,如图所示,没有车通过的时候,它显示出该路段的限速值。当有车通过时,它显示出该车的车速,并根据该车是否超速给出提示,这是雷达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雷达只需发送一次电磁脉冲就能知道车的速度
B.该雷达至少要发送两次电磁脉冲才能知道车的速度
C.该雷达只需发送一次电磁脉冲就能知道车离雷达的距离
D.该雷达必须发送两次电磁脉冲才能知道车离雷达的距离
15.最近,我们的马路边出现了某种新型的共享单车,如图甲所示,这种单车外观结构简单,没有链条,但单车质量比普通自行车大,达到了25 kg.如图乙所示,单车的车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SIM卡等,便于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实现防盗.同时手机APP上有定位系统,也能随时了解单车的实时位置;手机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动开锁,关锁后APP就显示计时、计价等信息.此外,单车能够在骑行过程中为车内电池充电,满足定位和自动开锁等过程中的用电.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是
A.单车比普通自行车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
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讯卫星定位确定的
C.单车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充电的
D.单车和手机之间是利用声波传递的
二、解答题
16.如图所示的振荡电路中,自感系数L=300 μH,电容C的范围为25~270 pF,求:
(1)振荡电流的频率范围;
(2)若自感系数L=10 mH,要产生周期T=0.02 s的振荡电流,应配置多大的电容?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C=1 μF,线圈的自感系数L=0.1 mH,先将开关S拨至a,这时电容器内有一带电油滴恰能保持静止,然后将开关S拨至b,求:(g取10 m/s2,π取3.14,研究过程中油滴不与极板接触)
(1)至少经过多长时间,油滴的加速度最大?
(2)当油滴的加速度为何值时,LC回路中的磁场能最大?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故选C。
2.B
【详解】
A.由于汽车金属外壳的静电屏蔽作用,打雷时呆在汽车里要比呆在木屋里安全。故A错误;
B.后挡风玻璃上有一根根电热丝,通电后快速发热,用于清除霜雾。故B正确;
C.某些小汽车顶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是用来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故C错误;
D.汽车上坡要换低速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一切物体均发出红外线,随着温度不同,辐射强度不同,人体温度的测温仪应用的是红外线,故A错误;
B.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借助于多普勒效应现象,故B正确;
C.γ射线,可以化疗,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症,故C正确;
D.给病人做的脑部CT应用的是X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故D正确;
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4.B
【详解】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故A错误;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元电荷e的数值,这也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故B正确;
C.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故C错误;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沿地面传播的电磁波应该为波长较长,频率较低的电磁波,故A错误;
B.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随距离的增大,能量不断损失,故B错误;
C.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波长也发生相应变化,故C错误;
D.由于电视信号属微波段,实现全球的电视转播,需要利用卫星传播无线电波,卫星传播的是超短波或微波,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电容器的电容取决于电容器本身的性质,电容与带电量及电压无关,故A错误;
B.电磁波是变化电磁场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产生变化的磁场,逐渐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实际存在的,故B错误;
C.点电荷的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的电场是辐射状的电场,故C错误;
D.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指示针在磁场中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CT机可以诊断病情是因为利用了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的性质。故选D。
8.A
【详解】
在通话时,手机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调制后,把信号发送到基站中转,故选A。
9.C
【详解】
A.医院用X光进行透视,是因为它是各种电磁波中穿透能力较强的,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故B错误;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选项C正确;
D.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之所以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是由于微波能使水分子间产生碰撞、摩擦生热,选项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如果电场不变化,不会产生磁场,同理,磁场不变化,不会产生电场,故A错误;
BD.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稳定的电场,故BD错误;
C.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
ABC.在变化的电场周围才存在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非均匀变化的)会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存在着稳定的电场,选项ABC错误;
D.电磁波在空间存在,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建立完整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麦克斯韦,而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对于法拉第首次提出场的概念,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AB
【详解】
A.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赫兹最早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正确;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故B正确;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c=3×108m/s ,故C错误;
D.因为红外线有热作用,微波炉主要利用电磁波中的红外线加热食物,故D错误。
故选AB。
【点睛】
14.BC
【详解】
CD.电磁脉冲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在测距点向被测目标发射一束短而强的电磁脉冲,电磁脉冲到达目标后会反射回一部分被光功能接收器接收,假设目标距离为L,电磁脉冲往返的时间间隔为t,光速为c,则测距公式为,故C正确,D错误;
AB.电磁脉冲测速是基于测距原理实现,即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测量目标距离,用两次目标距离的差值除以时间间隔就可得知目标的速度值,故该雷达至少要发送两次电磁脉冲才能知道车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C。
15.BC
【详解】
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故单车的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故A错误;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讯卫星定位确定的,故B正确;单车在运动过程通过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充电,故C正确;单车和手机之间没有电路连接,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
16.(1)0.56×106~1.8×106 Hz ;(2)10-3 F
【详解】
(1)由f=得:
fmax= Hz=1.8×106 Hz
fmin=Hz=0.56×106 Hz
所以频率范围为0.56×106~1.8×106 Hz.
(2)由T=2π得:
C=F=10-3 F.
17.(1)3.14×10-5 s;(2)10 m/s2
【详解】
(1)当S拨至a时,油滴受力平衡,可知油滴带负电。
当S拨至b时,LC回路中有电流,其振荡周期为
T=2π=2×3.14×s=6.28×10-5 s
当电容器恰好反向充电结束时,油滴所受静电力向下且最大,此时油滴受到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至少经过的时间为
t==3.14×10-5 s
(2)LC回路中的磁场能最大时,电流最大,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0,油滴只受重力作用,油滴的加速度为
g=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