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处于咽喉要道。
3.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和首都。
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势及地形特点。
5.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说出其东方“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处于咽喉要道。
3.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主要国家和首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感受异国的美丽风景 (导入)投影展示图片,学生朗读简介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承转: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你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吗?你知道这些地区位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单元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拂光掠影”、“景观各异”的东南亚。 让学生感受东南亚浓厚的宗教氛围及美丽的海滨城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读图分析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探究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投影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师生一起找一找重要的国家和首都: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国家有 、( ) 、( ) ( )。其中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 ( ),其国家领土既在中南半岛上又在马来群岛上的是 ( ),面积最大被称为“万岛之国”的是 ( ),新建的国家是 ( )。讲述:东南亚在中国的南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其中马六甲海峡是西方国家与东南亚、东亚互通有无的重要的海运通道。提问:东南亚被称为海上“十字路口”,请同学们把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通向哪里写出来。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通过的重要航线追问:通过活动探究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教师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西亚、北非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亚、北非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径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读图、自主学习1.纬度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两部分。北回归线穿过东南亚的 部,赤道穿过它的 部。所以东南亚大部分位于 带。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大陆的 部,西临 洋、东临 洋。2.从图中找出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3.探讨: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板演。合作探究:分别找出下列货物运输的最短航线,看看它们经过哪个海峡:(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中国青岛。(2)日本大阪的钢材出口北非。(3)印度的铁矿由加尔各答运往中国湛江。讨论交流得出:日本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大部分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根据学习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来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衔接与过渡 东南亚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全球航运中的重要性。那么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如何呢?结合课文的插图和投影展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点拨讨论探究拓展知识活动探究中南半岛城市分布与河流关系 投影展示:东南亚地形图教师点拨:蓝色代表河流,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这些河流的流向是从北向南,山脉走向是南北纵列。所以中南半岛的地形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地势是北高南低。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可想而知它的岛屿数量非常多所以地形崎岖,平原较少。投影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讨论探究:马来群岛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追问:火山活动对人类有很多危害,你能说出哪些危害,为什么印度爪哇岛的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和种地呢?知识链接:印度洋海啸简介引导: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毅元帅曾作诗《赠缅甸朋友》,“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活动:探究中南半岛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中南半岛的河流和城市分布探究: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点拨:聚落的形成一般都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这样的位置有哪些有利条件。 结合东南亚的地形图和课文图7-1-3中南半岛沿20°N地形剖面图。观察中南半岛河流的分布和山脉的走向。讨论交流: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 。北部山区,水流, ,南部地势渐低,水流趋缓,分布着一系列沿岸 和 ,是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2. 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由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岛屿的总称。这里地形崎岖,平原较少,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 , 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讨论回答:因为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学生说说火山活动对当地居生产、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不利:火山活动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摧毁农田、房屋,还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有利:马来群岛的很多山地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学生看图:感受巨大的灾难印度洋海啸卫星图海啸灾后图生在图中找到缅甸,看流经缅甸的河流说明。读图探究,小组合作交流1.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看看它们分布注入哪个大洋。2.结合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目城市河流国家注入大西洋河内金边万象曼谷3.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学生回顾聚落形成的条件。思考回答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要互帮互助。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利用学过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构建与梳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东南亚的学习我们知道掌握了学习的地理的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很容易。东南亚是我们的近邻,它们那里的物产也非常的丰富。请同学们课下预习东南亚的气候和物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图说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湿热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知道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了解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出口情况。
4.举例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东南亚主要的农作物,了解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出口情况。
2.指图说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按照《协议》规定,目前由东盟进口的动、植物产品全部实行零关税,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关税优惠,而“中国制造”产品也将有7000多种实现零关税,销往东盟国家。统一的大市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赢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那么,东盟地区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这是由于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决定的。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东盟的所在地区----东南亚的气候和旅游业。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思维启迪:通过引导学生找图、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探究提示:
实物投影展示:
图C:“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D:“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实物投影展示)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特征 成因
读书及图7-1-6回答:
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很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还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只要正确的答案均可)
尝试分析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1.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的 产区和出口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具有热量 、降水 的特点。
2.东南亚称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的气候条件是 。
合作探究二: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1.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曾经去过东南亚的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景点?
2.请你设计一条东南亚旅游路线,说出主要游览景点和所在国家。
(图片展示:东南亚主要旅游景点图)
活动方式: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全班同学交流。
看图,完成表格,识记主要旅游景点和项目
旅游景点和项目 仰光大金塔 吴哥窟 巴厘岛 大皇宫大象节 水上市场 吉隆坡石油双塔 婆罗浮屠塔 圣淘沙公园和鱼尾狮公园
所在国家
师:游览过东南亚,你能给它的旅游资源归个类吗?
1.热带风光、文化景观、风土民情等。
2.近些年来中国人到东南亚国家旅游成为一大热点,为什么?
缅甸80%的人口信奉佛教,据统计,该国现在有佛塔10万多座,平均300多人一座,因此,缅甸又有“万塔之国”的美称。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方。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的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和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著名旅游区,该岛地处热带,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绿水青山,林木参天。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
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美称。新加坡河口立着一座乳白色的“鱼尾狮”雕像,它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标志。新加坡旅游,可以漫步优雅恬静的圣淘沙岛,欣赏壮观的音乐喷泉表演……
(大洋洲)
(亚洲)
东南亚
(印度洋)
(太平洋)
印度洋海啸简介: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地处安达曼海。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据统计数据显示这次地震和海啸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在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对外救援行动,共捐赠人民币达12亿元。
东南亚
范围
地形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
平原较少
位置
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
马来群岛
C D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