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2 10: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两点的电势、及电场强度、的关系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某处不受电场力,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B.电荷在电场中某处不受电场力,则该处的电势一定为零
C.运动电荷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一定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
D.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某处不受洛仑兹力,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3.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电势分别为A、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AC.A<B D.A=B
4.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D.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5.一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在一次试飞过程中,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加速上升高度为h,已知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所提供的升力恒为F,飞行器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一过程中飞行器(  )
A.所受恒定升力做功为Fh
B.所受的重力做功为mgh
C.恒定升力做功等于重力做功
D.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是m1和m2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轻丝线悬挂起来,两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是α和β(α>β),两小球恰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 )
A.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q1一定大于q2
C.m1一定等于m2
D.m1所受库仑力一定等于m2所受的库仑力
7.如图所示,在直线l上A、B两点各固定电量均为Q的正电荷,O为AB的中点,C、D两点关于A点对称,C、D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C、ED,电势分别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EC>ED、>
B.EC
C.除D点外,在直线l上与D点场强相同的点可能还有2个
D.将一负电荷从C点移到D点其电势能减小
8.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L下端栓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固定细 细绳上端悬点,小球可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给小球一个水平方向的初速度v,在地球表面小球恰能运动到如虚线所示的水平位置;同样在最低点获得水平初速度v,在某星球表面小球恰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则下列关于该星球与地球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之比是2:5
B.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1:5
C.近地卫星的周期之比为5:2
D.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 2
9.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与小齿轮通过链条相连,而后轮与小齿轮是绕共同的轴转动的。设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半径分别为RA、RB和RC,其半径之比为RA:RB:RC=3:1:6,在它们的边缘分别取一点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2:3
B.角速度之比为2:3:1
C.转速之比为3:2:1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18
10.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1/4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于最低点B,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后沿水平轨道运动,并停在到B点距离等于圆弧轨道半径的C点.圆弧轨道粗糙,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到达B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
A.2μmg B.3mg C.(1+2μ)mg D.(1+μ)mg
11.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东京奥运会,男子跳远比赛我国有三位选手获得参赛资格。其中黄常洲在沈阳全国田径锦标赛首日夺得跳远冠军,如图所示,他(可看作质点)跳远的水平距离可达8.16m,高达2.04m。设他离开地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若不计空气阻力,则tanα的倒数等于(  )
A.1 B.2 C.4 D.8
二、实验题
1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
(1)在实验器材选择上,除了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铁架台、纸带夹和重物外,还需要选择下列哪些器材?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C.弹簧秤 D.毫米刻度尺 E.天平及砝码 F.秒表
(2)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物,打出的某条纸带如图所示,O是纸带静止时打出的点,A、B、C是选取的3个连续计时点,测出它们到O点的距离,利用给出的数据求出打B点时重物的速度vB=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实验中选用的重物质量为1.00kg,重物在计数点O、B对应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根据所测量数据,还可以求出重物在计数点O、B对应的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约为______N(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该阻力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平台离地面高度为h=0.8m,质量是m=1kg的物体,以v0=4m/s的初速度从距离平台边缘s=3m的地方开始沿平台向右滑动,滑行到平台边缘飞出,落地点到平台的水平距离是x=0.8m,(g=10m/s2)求:
(1)物体从平台飞出到落地的时间t是多少;
(2)物体从平台飞出时的速度v多大;
(3)物体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是多少。
14.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1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固定在长的细杆一端,绕细杆的另一端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球转到最高点时
(1)若线速度大小为2m/s,此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2)若线速度大小为3m/s,此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3)将细杆换成细绳,若小球仍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转到最高点时,小球的速度至少为多少?
16.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根据以上条件求(用题中字母表示结果):
(1)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2)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的大小。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B.在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有,故AB错误;
CD.由于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由图可知,,则C正确,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AB.电荷在电场中某处不受电场力,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但该处的电势不一定为零,A正确,B错误;
C.电荷沿磁感线方向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运动,受到的洛伦兹力为零,C错误;
D.通电直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在磁场中,不受安培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不为零,D错误。
故选A。
3.A
【解析】
【详解】
AB.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由题图可知,故A正确,B错误;
CD.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由题图可知,故CD错误。
故选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开普勒最早发现行星的运动规律,并提出开普勒三定律,故A错误;
B.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给出表达式,故B错误;
C.海王星一般认为是亚当斯和勒威耶;美国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W.Tombaugh首次观测到冥王星,故C错误;
D.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是很困难的,牛顿虽然给出万有引力表达式,但是他无法测得引力常量,而是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A.根据功的定义可知所受恒定升力做功为
A正确;
B.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位移竖直向上,故做负功,做功为
B错误;
C.上升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所以恒定升力做功大于重力做功,C错误;
D.F恒定不变,v在增大,根据可知,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在增大,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两小球互相靠近,说明两小球互相吸引,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A错;对a、b两小球均受重力,线的拉力和a、b两球的静电斥力,三力平衡.已知α>β,由平衡条件得ma考点:考查库仑定律的应用
点评:难度中等,两球间的库仑力是相互作用力,故无法判断两球的电荷大小,这是本题应该注意的
7.B
【解析】
【详解】
A、B、根据场强的叠加知,D点的场强大于C点的场强,由U=Ed定性分析知,AD间的电势差大于AC间的电势差,可知D点的电势小于C点的电势,故A错误,B正确.C、在直线l上,与D点电势相等的点可能有3个,分别处于CO间、OB间和B的右侧,故C错误.D、因为AD间的电势差大于AC间的电势差,可知C点的电势高于D点,根据Ep=qφ知,负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小于D点的电势能,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电场线与等势线的对称性,注意空间每一点的电场是由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叠加,是考查基础的好题.
8.D
【解析】
【详解】
A.在地球表面
解得
在星球表面
其中
解得
根据
可知,质量之比是1:10,选项A错误;
B.根据
可知,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1: ,选项B错误;
C.近地卫星的周期
可知,周期之比::2,选项C错误;
D.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回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
则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 2,选项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B、C两点为同轴转动,则角速度相同,则有
所以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1:6,故A错误;
B.A、B两点线速度相等,则角速度之比为
B、C两点为同轴转动,则角速度相同,则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3:3,故B错误;
C.由于A、B两点角速度之比为1:3,由公式可知,A、B两点转速之比为1:3,B、C两点为同轴转动,则角速度相同,由公式可知,B、C两点转速相同,则A、B、C三点的转速之比为1:3:3,故C错误;
D.由于A、B两点角速度之比为1:3,由公式可知,A、B两点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3,B、C两点为同轴转动,则角速度相同,由公式可知,B、C两点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6,则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3:18,故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分析】
研究物块从B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求得物块经过B点的速度.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从而得到物块对轨道的压力.
【详解】
设圆轨道的半径为r.物块从B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r=0﹣mvB2;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联立得:N=(1+2μ)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到达B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2μ)mg.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向心力知识的基本运用,抓住末动能为零,灵活选择研究的过程求B点的速度.在B点,要知道由合力提供向心力.
11.A
【解析】
【详解】
从起点A到最高点B可看作平抛运动的逆过程,如图所示,黄常洲做平抛运动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tanβ=0.5
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tanα=2tanβ
正切值tanα的倒数等于1。
故选A。
12. BD 1.92 1.88 1.84 0.3 重物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打点计时器需要接交流电源,重锤的质量不需要测量,则不需要天平或弹簧秤,由于要测量重物下降的高度以及速度,所以要测量点迹间的距离,所以需要毫米刻度尺.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量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故选BD.
第二空.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第三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mgh=1×9.8×0.1920J=1.88J.
第四空.动能的增加量
第五空.根据xBC xAB=aT2,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平均阻力f=mg-ma=1×(9.8-9.5)N=0.3N.
第六空.阻力的主要来源是重物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力.
13.(1)0.4s;(2)2m/s;(3)0.2
【解析】
【详解】
(1)滑块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解得
(2)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
解得
(3)在平台的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
14.(1) (2)
【解析】
【详解】
(1)设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h,则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设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S,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点睛】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合适地选择研究的过程,判断有哪些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表达式,有时研究过程选择的好,解题会更方便.
15.(1)2N竖直向上;(2)8N竖直向下;(3)。
【解析】
【详解】
若球转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则:
解得:
(1)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则小球在最高点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可得:
解得:
(2)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则小球在最高点受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拉力,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可得:
解得:
(3)将细杆换成细绳,球恰能转到最高点时,球只受重力,则
解得:小球速度的最小值

16.:(1);(2)
【解析】
【详解】
(1)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离地面高度为h


有上面两式,得
(2)根据
可得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