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平面向量的减法目录教材分析目标分析412356资源整合 教法与学法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7教学反思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平面向量的减法向量减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同时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在知识上还是在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和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1. 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和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由于财会班女生偏多,她们的数学底子薄而且抽象能力差重、难点向量的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向量减法的定义的理解1、教材分析(重难点) 高一年级综财3班
男生4人,女生36人, 班级现状 预测困难在探究向量减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等价转化数学思想。过程与方法在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操作确认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利用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现练习归纳探究学法【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实例提炼出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向量的减法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图在长江南岸某渡口A处,江水以10km/小时的速度向东流,小船以10km/小时的实际速度垂直驰过长江到达渡口C处。
(1)小船的静水速度是多少?
(2)小船的航向如何确定?
(3)试用水流速度和小船的实际速度来表示小船的静水速度。OAB一﹑探究1
如何求 呢或者
说 呢?二﹑探究2:
既然向量的加法有运算法则那么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 法则呢?【设计意图】:结合前面的探究一得出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分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当的时候教师给予指导,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分组讨论----形成结论-----教师补充注意强调: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共起点,连终点,指被减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强调作图规范可以放大教学效果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避免学生连接终点时把方向搞错。三﹑数学应用例4 P44如图所示:
已知向量a,b,c,求作a-b,c-babcO.ACB跟踪练习:见P45练习题第2题 【设计意图】:以不同的形式给出3组向量,可以更好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板演,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而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1)(2)(3)【设计意图】:通过对共线向量减法的探讨,拓宽了学生对三角形法则的认识,便于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法则,而且深化对减法法则的理解。P45练习1(1)(2) 向量的减法能否转化为加法运算呢?【设计意图】:类比数的运算学生易得出结果,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 【设计意图】采用化归的思想,把抽象的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渗透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采用抢答的模式,训练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调节课堂气氛。例题5如图所示,要求用 和 表示已知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则A.B.C.D.拓展与延伸【设计意图】运用变式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全面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创造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基础题:P41页课本练习1,2,
二﹑ 提高题:P30页练习题7,8【设计意图】
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1知识内容:向量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2研究方法:探究,归纳,类比
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例4(教师演示)练习1(学生板书) 1、平面向量的减法的定义2、平面向量的减法的 三角形法则例5(学生口答)练习2(学生板书)【设计意图】:主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梳理知识点。由于课堂节奏很快,导致重难点时间的安排稍欠妥当,还
有课堂的闪光点未有及时捕捉
改进
设想存在
问题 教学
亮点 通过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化解了教学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根据实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了处理。例题与练习的配备相一致。
探究发现和动手操作贯穿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意教学时间的安排。
加强语言的锤炼,语速语调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感谢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