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你信吗?
壁画《大豆过江》
1958年作
壁画《一种树四种果》
1958年作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进入社会主义的1956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到来之际,在认真总结中国建设经验和反思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在《论十大关系》的指引下,中共八大在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中召开。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
时间:
1956年
地点:
北京
内容:
①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一个正确的论断: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
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是良好的开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探索中的失误
1、1958年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评价: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探索中的失误
2、“大跃进”
(1958年)
农业上: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突破亩产1200公斤大关!全中国人的骄傲!
虚报产量
浮夸成风
工业上:
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瞎指挥
高指标
“左”倾错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探索中的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叫大公社。……这个东西可了不起,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8月30日。
大:规模大
公:公有化程度高
(1958年)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探索中的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
(1958年)
干不干,都吃饭。
干不干,都吃一样饭。
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左”倾错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失误所造成的结果
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失误所造成的结果
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对此给了我们哪些教训和启示?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四)中共中央调整失误的政策:
1961年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局面。
二、“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二)开始时间: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三)指挥部: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康生在大学生宿舍煽动造反
江青和张春桥在主席台上
陈伯达
二、“文化大革命”
(四)表现: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③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 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②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二、“文化大革命”
(四)表现:
毁文物
烧古籍
大批老革命家、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破四旧毁坏大批文物。
二、“文化大革命”
(五)两大反革命集团: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二、“文化大革命”
(五)两大反革命集团:
(五)两大反革命集团:
二、“文化大革命”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结束
二、“文化大革命”
(六)影响: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党和国家领导人受诬陷的有38人,其他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受诬陷有382人,受到迫害的干部和群众70多万人,被迫害致死的达3400多人,受株连达1亿人以上。
文革中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之多,而1949—1979的基建投资总共才6000亿。这就是说文革消耗建国后的大部分的能量。职工平均工资下降百分之四点九,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保证。
文革期间很大一部分教授、教员、作家和演员,被打成“牛鬼蛇神”,许多有成就的专家,科学家被关进牛棚或下放改造,结果学校关闭,学生停课,文艺园地荒芜,科研机构被大量撤消,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国文盲和半文盲达二亿三千万。
——八年级下《教师教学用书》
政治长期动乱
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国民素质下降
二、“文化大革命”
(七)启示或教训: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版并发行了一本被国际社会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 ,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排名世界第二。
“左”倾错误
盲目的个人崇拜
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健全民主与法制,坚持依法治国
③要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三、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
(1956年—1966年)
表现:
①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两钢、三油
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和石油的全部自给。
三、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
(1956年—1966年)
表现:
②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④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⑤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人造天河”红旗渠
⑥科技方面: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枚导弹弹爆炸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兰青铁路
三、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
(1956年—1966年)
模范人物:
王进喜(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
(1956年—1966年)
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
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成就(1956年—1976年)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6年)
表现: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成
就
失
误
与
挫
折
中共八大
的召开
1956-1966年建设成就
1966-1976年科技成就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