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位置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二、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山脉、河流,描述北方地区地形特征。
三、学习难点
比较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气候差异,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北方地区四季景观图片通过猜一猜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请同学们欣赏四副美丽画面然后猜出这是北方地区,从而引出北方地区的学习。
【学习新课】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课件幻灯片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名称,从而总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北方地区大致位于 、 以东, 以南, 以北,东临 和 。面积占全国的 ,人口占全国的 。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通过课件幻灯片展示北方地区的山脉、主要地形区,然后总结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结合已学知识回忆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再看图找出本区主要河流,引导学生掌握河流的主要特征。
地形:北方地区位于第 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
主要包括 平 原、 平原、 高原、 丘陵和 丘陵。
气候:北方地区属于 气候,特点是 , 。
3、北方地区主要河流 、 、 和京杭运河等。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通过多媒体课件从图上认识北方地区的两大农业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利用活动通过气候资料以列表的形式掌握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认识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难点。
东北平原北部的“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宜种植 、 、
高粱 等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黄土高原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面成,它们共同被称为 地,这里是我国 、
棉花 谷子(小米)的主要产区。
阅读课本第8页,华北平原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3、活动:读课本第9页图6-1-5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北方地区的工业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北方地区主要矿产地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顾北方地区两大工业区的工业特色。
矿产及矿产地:油田: 、 等。煤矿: 、 等。铁矿:
、 等。
工业基地: 、 。
五、【新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工业的关系。
位置范围: 、 以东, 以南, 以北。
(
地形
) 平原: 、
高原:
(
北方地区区域特
征
) 气候:属于 气候,冬季 ,夏季
(
农业生产
) 黑土地:适宜种植 等农作物;
黄土地:适宜种植 等农作物;
(
矿产
资源
) 油田: 、 等
煤矿: 、 等
铁矿: 、 等
工业基地: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二、地形和气候
三、农业
四、工业
【课堂练习】
1.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山东省位于(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下列地形区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
A. 内蒙古高原 B. 华北平原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3.北方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 )
A. 0℃ 以上 B. O℃ 以下
C. 10℃ 以上 D. 20℃ 以上
4.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条件是 ( )
A. 夏季降水过多 B. 缺乏农业用水
C. 耕地土层深厚 D. 冬季过于寒冷
5.“十一”期间,小明从济南乘火车到北京,沿途可能看到的是( )
A. 沿途田野里的粮食作物都是水稻 B. 传统民居房屋顶部的坡度越来越大
C. 沿途农田都是水田 D. 沿途的农民正在收获玉米
6.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 ( )
A. 四季如春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冬冷干燥、夏热多雨 D. 全年干燥少雨
7 .案例分析:
《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中有这样一段: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在家里,干什么 种田还是做生意 ”
“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张老三的老家在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吗 ____________
(2)本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 。
(3)本区的耕地类型为__________ 。
(4)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____ 。
(5)本区的主要能源是______ 、______
七、课后反思
1、当今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让学生识图用图,通过图中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提取总结,知道其地理位置。例如本节课北方地区的位置就是利用地形图中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得出结论。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一直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