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下,1molCH4最多能与4mol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CCl4
B.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甲烷与乙烯混合物可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离
D.乙醇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2.葡萄糖和蔗糖都是常见的糖类,均为有甜味的无色晶体,易溶于水。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可发生如下反应:RCHO+2Cu(OH)2+NaOHRCOONa+Cu2O↓+3H2O(RCHO表示葡萄糖)。Cu2O的晶胞如图所示。蔗糖水解的实验过程是:在试管中加入2mL蔗糖溶液,接着加入2mL 2mol·L-1 H2SO4溶液,加热。
下列关于蔗糖水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
B.检验蔗糖是否水解的方法是: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若有红色沉淀生成,则蔗糖已水解
C.可以用如下方法配制新制Cu(OH)2:在试管中加入2mL 10%NaOH溶液,滴加5滴2%CuSO4溶液
D.Cu2O晶胞中,距离每个Cu+最近的O2-有4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C.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中的“炒”为氧化除碳过程
B.“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CaO
C.“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中“稻麦稿”主要成分为多糖
D.“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此乾坤幻出神物也”中的“硝”指的是硝酸钾
5.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O与CO2的混合气体所含质子的数目可能为NA
B.3.0g甲醛与足量新制银氨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c(Cl- )+c(ClO- ) +c( HClO)=0.2 NA
D.1mol二环[1.1.1]戊烷( )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14 NA
6.下列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探究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常温下,测定等浓度的和溶液的pH
C 检验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向蔗糖水解后的反应液中滴加新制悬浊液,煮沸
D 检验碳的氧化产物为 将炽热的木炭的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A B.B C.C D.D
7.查尔酮是合成治疗胃炎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H2O
A.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B.X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利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X与Y D.Z存在顺反异构体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mol硝酸光照完全分解所得气体粒子数为5
B.标准状况下,11.2L甲醛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2
C.将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目为0.1
D.与溶液混合产生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数为2
9.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荷塘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青雾”属于胶体
B.《将酒》“……朝如青丝暮成雪”中青丝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七步诗》“……煮豆燃豆萁”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本草纲目》“……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中“蒸烧”是利用物质的热稳定性不同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
B.造纸术所得的纸属于纯净物
C.指南针所用的磁性材料为Al2O3
D.印刷术中所用的胶泥印章属于硅酸盐材料
11.关于有机反应类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取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缩聚反应)
12.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对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不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涉及化学变化
B.“绿蚁新醅酒”中“新醅酒”即新酿的酒,葡萄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D.“日照澄州江雾开”,雾是一种气溶胶,受阳光照射时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13.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与“新疆棉”成分不相同
B.“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指氧气
C.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复兴号”高铁上用到的铁合金利用了铁合金硬度小等特点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可用于制取葡萄糖、乙醇、乙酸
B.纯碱溶液可用于去除餐具表面的油污
C.蛋白质水解的终产物是具有两性的氨基酸
D.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和乙酸
15.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List)、大卫·麦克米兰(David W。C.MacMillan),以表彰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中的贡献,用脯氨酸催化合成酮醛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
B.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C.该反应原子利用率100%
D.脯氨酸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16.关于乙醇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验乙醇中的少量水,可以加入硫酸铜的白色粉末
B.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植物的秸秆(含纤维素)可以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料
D.1 mol乙醇和足量的钠单质反应,可以生成11.2 L氢气
二、综合题(共6题)
17.近期,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成果于2021年9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该合成过程简单表示如下: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淀粉)(其中涉及的化合物表示含n个C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为C1化合物过程中,C1化合物是___________(填“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2)甲酸是一种C1化合物,写出甲酸的结构式:___________。
(3)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下图是上述新闻配发的图片,其中涉及的实验是淀粉的检验方法(图中左侧溶液无色,右侧溶液显蓝色),检验试剂是___________。
(4)甲醇是一种重要的C1化合物,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电池,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物质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18.你注意到汽车加油站内的标牌了吗?某些省市加油站提供的汽油标号由90号、93号换成了E90、E93,后者是在汽油中加入了10%的燃料乙醇而制得的乙醇汽油。
1. 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
(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为了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可使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a的操作是( )。
A.蒸发 B.萃取 C.蒸馏 D.分液
(4)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_______。
(5)以玉米等淀粉原料生产乙醇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C6H12O62CH3CH2OH+2CO2↑,
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算出100kg淀粉理论上可生产无水乙醇________________kg。(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2.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市使用乙醇汽油。
(1)为了便于区分燃料乙醇和食用乙醇,常在燃料乙醇中添加少量煤油,这里利用了煤油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10%乙醇的汽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水,如果混入了水,汽油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右图是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示意图。虽然燃料乙醇的使用缓解了汽车能源的紧张状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知,燃料乙醇( )
A.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提供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C.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空气没有任何影响
D.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粮食,以避免粮食过剩
4.除了燃料乙醇,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也可作为汽车燃料,其中与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判断正误
(1)糖类物质的分子通式都可用Cm(H2O)n来表示_____
(2)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有机物 _____
(3)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 _____
(4)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_____
(5)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_____
(6)单糖就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糖 _____
(7)所有的糖都有甜味_____
(8)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_____
(9)所有糖类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_____
(10)含有醛基的糖就是还原性糖 _____
(11)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_____
(12)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 _____
(13)纤维素和壳聚糖均属于多糖 _____
(14)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_____
20.利用碳-碳偶联反应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化合物Ⅰ可以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Ⅱ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化合物Ⅲ与NaOH水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4)化合物Ⅳ是化合物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只有一种取代基,Ⅳ的催化氧化产物Ⅴ能发生银镜反应。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5)有机物与BrMgCH2(CH2)3CH2MgBr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Ⅵ(分子式为C16H17N)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学生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程度:
(1)各步所加试剂为: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水解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 淀粉水解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常用银镜反应实验或它与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来检验其存在。
(3)加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加入B以后的混合液中,再滴入碘水溶液并未显出蓝色,此时能否说明淀粉水解完全?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关于水解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C.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22.按要求填空:
(1)CH2=CH—COOCH3的官能团名称是___。
(2)(CH3CH2)2C(CH3)2的名称为___。
(3)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同分异构体有__种。
(4)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___。
(5)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1,4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6)2—溴丙烷在KOH乙醇溶液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
(7)检验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所需试剂的先后顺序是___。
(8)分子式为C4H10O的某有机物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氧化为醛。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
(9)写出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CH3Cl、 CH2Cl2 、CHCl3 、CCl 4同时存在,1molCH4不能与4molCl2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二溴乙烷,四氯化碳易挥发,C错误;
D.乙醇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在热铜作用下可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蔗糖为二糖或双糖,1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A错误;
B.醛基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需在碱性环境中,故检验蔗糖是否水解的方法是: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中和作为催化剂的H2SO4后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若有红色沉淀生成,则蔗糖已水解,B错误;
C.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需在碱性环境中,即配制新制Cu(OH)2悬浊液时需碱过量,故可以用如下方法配制新制Cu(OH)2:在试管中加入2mL 10%NaOH溶液,滴加5滴2%CuSO4溶液,C正确;
D.由晶胞图可知黑球为4个,白球为:个,故图中黑球代表Cu+,白球代表O2-,故有Cu2O晶胞中,距离每个Cu+最近的O2-有2个,D错误;
故答案为:C。
3.C
【解析】
【详解】
A.乳酸薄荷醇酯中含有酯基、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消去反应,故A错误;
B.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而乙醛不含,所以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乙醛和氢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乙醇,丙烯醛和氢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丙醇,乙醇和丙醇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
D.苯和甲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苯不能,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为降低含碳量,可以通过炒”制,将碳元素氧化除去,故A正确;
B.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久置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所以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 碳酸钙,故B错误;
C.“稻麦稿”指的是稻草或麦秆,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多糖,故C正确;
D.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硝酸钾、硫粉、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此处的“硝”指的是硝酸钾,故D正确;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标准状况下,1.12LCO与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5 mol CO中含质子数为0.7NA,0.05 mol CO2中含质子数为1.1NA,则混合后可能为NA,故A正确;
B.3.0g甲醛的物质的量是0.1mol,3.0g甲醛与新制银氨溶液充分反应生成CO,C元素化合价由0价到+4价,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于水充分反应,含有未反应的Cl2分子,所以c(Cl- )+c(ClO- )+c(HClO)<0.2 NA,故C错误;
D.1 mol二环[1.1.1]戊烷中含6 mol碳碳单键,8 mol碳氢单键,含共价键的总数为14NA,故D正确;
选C。
6.B
【解析】
【详解】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O,盐酸、HClO均与碳酸钠反应,不能制备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故A错误;
B.测定Na2CO3、Na2SO4两溶液的pH可判断碳酸和硫酸的酸性,碳酸和硫酸都是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据此可比较碳、硫的非金属性强弱,故B正确;
C.蔗糖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没有加碱至碱性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不能检验,故C错误;
D.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检验,故D错误;
故选:B。
7.A
【解析】
【详解】
A.由题给方程式可知,X和Y在碱性条件下先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Z和水,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共热发生银镜反应,Y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利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X与Y,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中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连有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存在顺反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A。
8.B
【解析】
【详解】
A.常温下,浓硝酸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mol所得气体粒子数为5,但是选项中未说明是浓硝酸,稀硝酸见光一般不分解,故A选项错误。
B.标准状况下,11.2L甲醛为0.5mol,1molHCHO有4个极性键,故0.5 mol甲醛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2,故B选项正确。
C.一个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将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小于0.1,故C选项错误。
D.所产生的气体所处的状态未明确,则气体的摩尔体积不确定,则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转移的电子数也不一定是2,故D选项错误。
9.A
【解析】
【详解】
A.青雾是微小液滴悬浮在大气中构成的气溶胶,A正确;
B.“青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错误;
C.“燃豆萁”属于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错误;
D.“蒸烧”指蒸馏,是利用沸点的差异,D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A.黑火药爆炸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分子中的聚合度n为不确定值,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指南针所用的磁性材料为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铝,故C错误;
D.印刷术中所用的胶泥印章为粘土,粘土属于硅酸盐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
【详解】
A.CH2Cl2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Cl3和HCl,即,故A正确;
B.CH3CH2OH与金属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H3CH2ONa和H2,即,故B正确;
C.葡萄糖(C6H12O6)在催化剂条件下,分解成CH3CH2OH和CO2,即,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纤维素[(C6H10O5)n]与浓HNO3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属于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为D。
12.B
【解析】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涉及化学变化,包含的化学反应有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故A正确;
B.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水解反应,故B错误;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密度大,在自然界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C正确;
D.雾是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受阳光照射时会表现胶体的性质,产生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蚕丝成分为蛋白质,新疆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项正确;
B.催熟果实的气体为乙烯,B项错误;
C.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C项错误;
D.高铁用到铁合金的硬度大、强度高等特点,D项错误;
答案选A。
14.D
【解析】
【详解】
A.淀粉为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酸,A正确;
B.纯碱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除餐具表面的油污,B正确;
C.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形成的,水解最终形成多种氨基酸,氨基酸两性解离性指的是所有氨基酸都含有碱性的氨基(或亚氨基)和酸性的羧基,C正确;
D.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和乙酸盐,D错误;
答案选D。
15.B
【解析】
【详解】
A.c中含羟基,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A项正确;
B.该反应由两个反应物得到一个产物,为加成反应,B项错误;
C.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进入目标产物c,原子利用率100%,C项正确;
D.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
故选:B。
16.D
【解析】
【详解】
A.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反应产生蓝色硫酸铜晶体,因此检验乙醇中的少量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硫酸铜的白色粉末的方法进行检验,A正确;
B.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B正确;
C.植物的秸秆(含纤维素)先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产生乙醇,因此植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生产乙醇的原料。乙醇燃烧产生CO2气体,为人们提供能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又产生植物秸秆,故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C正确;
D.1 mol乙醇和足量的钠单质反应,产生0.5 mol H2,但题干未指出反应条件是否是在标准状况下,因此不能确定生成氢气的体积就是11.2 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7.(1)还原产物
(2)
(3) (淀粉)(葡萄糖) 碘水(或碘酒,合理即可)
(4)
【解析】
(1)
中C为价,处于最高价态,而有机化合物中C的化合价小于价,则化合物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还原产物;
(2)
甲酸中含1个碳氧双键,1个羟基,则其结构式是,故答案为:;
(3)
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淀粉)(葡萄糖),由图中现象由无色变为蓝色可知检验淀粉使用的试剂为含碘单质的试剂,故答案为:(淀粉)(葡萄糖);碘水(或碘酒);
(4)
燃料电池中,燃料所在电极为负极,燃料失电子被氧化,故负极反应式是,故答案为:。
18.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进行的更充分 碘(I2)或碘酒或草兰氏碘酒等 C 制饮料、干冰、纯碱、碳酸钙(或其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 56.8 煤油有特殊气味 混合燃料发生分层 B 二甲醚或CH3OCH3
【解析】
【详解】
1.(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进行的更充分。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进行的更充分。
(2)根据碘遇淀粉变蓝的性质,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可以使用的试剂是单质碘(I2)或碘酒或草兰氏碘酒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碘(I2)或碘酒或草兰氏碘酒等。
(3)由生产过程中的转化关系可以判断:玉米粉碎得到的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发酵可以得到乙醇,经过滤后得到的滤液经过蒸馏可以分离出乙醇。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C。
(4)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回收利用,如应用于制饮料、干冰、纯碱、碳酸钙(或其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制饮料、干冰、纯碱、碳酸钙(或其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
(5)根据题目提供的反应关系得到如下关系:
(C6H10O5)n—nC6H12O6—2nC2H5OH
162n 92n
100 kg m(C2H5OH)
=,解得m(C2H5OH)=56.8 kg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56.8。
2.(1)为了便于区分燃料乙醇和食用乙醇,常在燃料乙醇中添加少量煤油,这里利用了煤油的物理性质是煤油有特殊气味;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煤油有特殊气味。
(2)含10%乙醇的汽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水,如果混入了水,由于汽油属于烃类,不溶于水,所以汽油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混合燃料发生分层;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混合燃料发生分层;
3.A项,乙醇的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会产生CO 2气体 ,农作物只能吸收少量的CO 2,不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A项错误;
B项,根据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消费示意图,提供的能量来自太阳能,B项正确;
C项,产生的CO 2气体能够导致温室效应,C项错误;
D项,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粮食,可引起粮食短缺,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
4. 与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二甲醚,结构简式为CH3OCH3;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二甲醚或CH3OCH3。
19.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错 错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有些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等,有些不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却属于糖类,如脱氧核糖C5H10O4,错误;
(2)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有机物,正确;
(3)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没有其他元素,错误;
(4)多糖能最终水解生成多分子的单糖,而单糖却是不能水解的糖类;类从结构上看,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正确;
(5)糖类按聚合度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正确;
(6)具有一个分子比较简单的糖,可能是二糖,错误;
(7)随着分子的增大,溶解性就越来越差,甜味反而降低,比如淀粉、纤维素都没有甜味,错误;
(8)木糖醇就是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但它却属于醇,错误;
(9)单糖不可以水解,错误;
(10)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的糖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醛基,正确;
(11)单糖不可以水解,错误;
(12)肌醇为醇类,不是糖类,错误;
(13)壳聚糖含有氨基不是糖类,错误;
(14)人体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错误。
20. C8H7Br
【解析】
【详解】
(1)根据I的结构简式不难写出分子式为C8H7Br;
(2)化合物II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化合物III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溴原子,观察合成路线中化合物III和化合物I的结构特点,不难发现化合物III到化合物I是醇与浓硫酸共热的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化合物I和H2O;化合物Ⅲ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即为卤素原子(溴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和NaBr;
(4)Ⅳ的催化氧化产物Ⅴ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IV中羟基所连碳原子上含有2个氢,再结合其苯环上只有一种取代基,可知IV的结构,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后生成的V的结构简式为;
(5)观察反应①的断键可知是化合物I中溴原子被乙基所取代,故与BrMgCH2(CH2)3CH2MgBr生成的产物。
21.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 检验淀粉的是否存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否 加入B以后溶液呈碱性,再滴入碘水,此时碘水可能被氢氧化钠消耗而不与淀粉显色。 A
【解析】
【详解】
(1)淀粉水解需要稀硫酸作催化剂,即A是稀硫酸;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但该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小进行,所以B是氢氧化钠,用来中和稀硫酸的。
(2)碘能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所以碘水的作用是检验淀粉是否存在的。
(3)由于加入B以后溶液呈碱性,再滴入碘水,此时碘水可能被氢氧化钠消耗而不与淀粉显色,所以不能说明。
(4)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所以选项A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A。
22. 碳碳双键、酯基 3,3—二甲基戊烷 4 C6H14 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 CH3CHBrCH3+KOHCH3CH=CH2+KBr+H2O 先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溴水 2+O22+2H2O +2NaOH+NaBr+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CH2=CH—COOCH3的官能团名称是C=C碳碳双键、-COO-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2)(CH3CH2)2C(CH3)2的主链5个碳,3号位上有二个甲基,名称为3,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为:3,3—二甲基戊烷;
(3)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类物质满足C4H9-CHO,丁基有4种,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答案为:4;
(4)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C6H14。故答案为:C6H14;
(5)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1,4-二溴-2-丁烯,化学方程式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故答案为: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
(6)2—溴丙烷在KOH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和水,化学方程式CH3CHBrCH3+KOHCH3CH=CH2+KBr+H2O。故答案为:CH3CHBrCH3+KOHCH3CH=CH2+KBr+H2O;
(7)醛基和碳碳双键均能与溴水反应,检验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所需试剂的先后顺序是先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溴水。故答案为:先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溴水;
(8)分子式为C4H10O的某有机物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氧化为醛,说明与羟基相连的碳上只有一个氢,该醇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22+2H2O。故答案为:2+O22+2H2O;
(9)有机物中Br原子相连的碳的邻碳上有氢,能发生发生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NaBr+2H2O。故答案为:+2NaOH+NaBr+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