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2021_2022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练习
一、单选题,共29小题
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在自然界中只能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态存在
D.硫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化合价可知,S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B.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用CS2清洗
C.S+O2SO2,S被氧化,作氧化剂
D.硫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3.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能恢复原色的是
A.SO2 B.H2O2 C.氯水 D.NaClO溶液
4.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2。下列关于SO2说法正确的是
A.SO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B.SO2不能作食品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
C.SO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
D.SO2可以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
5.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B.标准状况下,1的体积约为22.4L
C.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D.、均具有漂白性,二者都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6.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B.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C.能使紫色的溶液褪色
D.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是SO2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
C.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D.SO3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8.下列化合物中,能用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①CuS②FeS③HCl④SO2⑤SO3⑥FeCl2⑦CuCl2
A.全部 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⑦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B. C. D.
10.已知SO2可与Na2SO3溶液发生下列反应:Na2SO3+SO2+H2O=2NaHSO3。欲除去SO2中混有的少量的SO3气体,可使气体通过
A.澄清石灰水 B.饱和NaHSO3溶液
C.水 D.饱和NaHCO3溶液
1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溶液 现象 结论
A 溴水 溶液橙黄色褪去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SO2有还原性
D 含NaOH的酚酞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SO2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2.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纯碱溶液 C.饱和小苏打溶液 D.浓硫酸
13.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中,其结果是( )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B.只有 BaSO3沉淀,SO3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C.生成 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
D.只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14.利用如图装置进行SO2气体的性质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会恢复为原来的红色
B.能与NaOH溶液反应,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C.FeCl3溶液黄色变浅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
D.装碱石灰的玻璃仪器是U形干燥管
15.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B.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D.硫与铁、铜反应,生成FeS、CuS
16.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单质质脆,微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
B.硫的非金属性较强,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C.硫单质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都作氧化剂
D.从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7.下列关于硫单质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少量铜反应S+CuCuS
B.与少量铁反应2S+FeFeS2
C.与足量纯氧气反应S+O2SO2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S+4NaOH2Na2S+SO2↑+2H2O
18.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SO3 B.FeS C.Cu2S D.CuCl2
19.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炭、硫要用到二硫化碳、水以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为氧化剂
D.3.2 g硫与6.4 g铜反应能得到9.6 g纯净硫化物
20.下列关于SO2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SO2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SO2有毒
C.SO2的密度比空气小 D.SO2不能被氧化为SO3
21.下列关于SO2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SO2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SO2可用于杀菌消毒
C.SO2可用于生产硫酸
D.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22.下列关于S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不一定能使溶液褪色
C.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
23.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中是利用强氧化性漂白的是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⑤硅胶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⑤
24.检验某含有SO2的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石灰水
B.先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C.先通入品红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D.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品红溶液
25.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酸性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除①以外 D.全部
26.下列能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A.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SO2能溴水褪色 D.SO2难使品红试液变红
27.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气氧化
C.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D.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28.下列对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化物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
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ⅥA族
B.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C.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D.硫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中一定被还原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0.向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通入气体:①紫色石蕊溶液;②NaOH溶液(滴有酚酞溶液);③品红溶液;④溴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继续通入过量的,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③中的现象是_______若将吸收的品红溶液加热,现象是________。
(4)试管④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表现出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现出漂白性的是________,表现出还原性的是________。
31.离子反应广泛用于化学研究、化工生产、医疗诊断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1)实验室中可利用Na2SO3粉末与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反应制取少量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某硫酸厂每天排放1.12×104m3(标准状况)尾气,其中含0.2%(体积分数)的SO2,则其中所含S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现用含NaOH浓度为0.5mol·L-1的废碱液(假设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进行处理,每天至少需要这种废碱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4)某同学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知酸性强弱:H2SO3___________HCl(填“>”或“<”)。取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操作,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通入Cl2 B.滴加H2O2溶液 C.滴加稀盐酸 D.滴加NaOH溶液
32.将SO2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KMnO4酸性溶液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溶液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3)试管③中的实验现象:溶液________,证明SO2能中和NaOH,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④中能产生________沉淀。
(5)试管⑤中能产生________沉淀。
三、实验题,共3小题
33.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HCl )为原料制取Cl2,在此试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装置 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a.氯化铁溶液 b.氯化亚铁溶液 c.硫氰化钾溶液
d.氯化钡溶液 e.品红溶液 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其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5.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铁质材料(碳素钢)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B中品红溶液褪色,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H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说明碳素钢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___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试解释产生该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
(3)若装置D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知碳素钢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__;装置H后增加装置I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常用二硫化碳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单质,A正确;
B.硫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主要为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正确;
C.硫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层) 的形式存在,C错误;
D.硫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正确;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0价是S的中间价态,所以S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A错误;
B.S易溶于CS2,所以可以用CS2清洗试管内壁的硫粉,B正确;
C.S被氧化,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C错误;
D.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加热后无色物质分解,过程是可逆的,A符合题意;
B.H2O2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反应是不可逆的,B不符合题意;
C.氯水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反应是不可逆的,C不符合题意;
D.NaClO溶液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反应是不可逆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和硫酸中硫元素是相邻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A错误;
B. 葡萄酒中的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防腐、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适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添加到葡萄酒中,B错误;
C. 因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有还原性,可以抗氧化,C正确;
D.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4,即SO3+H2O=H2SO4,故A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1SO3的体积远远小于22.4 L,故B错误;
C.不管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即S+O2SO2,故C错误;
D.SO2虽具有漂白性,但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SO3不具有漂白性,故二者都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故D错误;
答案为A。
6.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是无色,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错误;
B.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不是Na2SO4,故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紫色的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抗氧化剂,少量能用作食品添加剂,故D错误。
答案选C。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可以是HCl,A错误;
B.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也可以是SO2,A错误;
C. 反应没有条件(加热450 ℃,催化剂)不能生成SO3,A错误;
D. 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其是一种酸性氧化物,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氯气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的化合物,与铁反应生成FeCl3,与铜反应生成CuCl2;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化合物,与铜反应生成Cu2S,与铁反应生成FeS;氯气和氢气可以反应生成氯化氢,硫和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综上所述,②③④⑦正确,故选:D。
9.A
【解析】
【详解】
A.S与反应生成,不能一步生成,故A错误;
B.少量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故B正确;
C.与燃烧生成,故C正确;
D.加热能发生分解生成,故D正确;
故选A。
10.B
【解析】
【详解】
A.SO2、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石灰水反应,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A不选;
B.SO3+2NaHSO3=Na2SO4+H2O+2SO2↑,而SO2不与NaHSO3反应,可以除去SO2中混有的少量的SO3气体,故B选;
C.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而SO2在水中溶解度为1∶40,溶解的太多,不符合物质提纯的要求,故C不选;
D.SO2、SO3都能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另生成的CO2为新的气体杂质,达不到提纯的目的,故D不选;
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A.SO2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氧化生成+6价的硫酸,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A正确;
B.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二氧化硫被还原,表现了氧化性,B正确;
C.酸性高锰酸钾能将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氧化成硫酸,自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是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的体现,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正确;
D.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所以SO2通入NaOH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溶液褪色,这与其漂白性无关,D错误。
答案选D。
12.C
【解析】
【详解】
A.饱和食盐水不与SO2反应,A不适合;
B.饱和纯碱溶液,既可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又可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B不适合;
C.饱和小苏打溶液,只吸收二氧化硫不吸收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浓硫酸,都不与两者反应,D不符合;
答案选C。
13.D
【解析】
【详解】
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由于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则SO2不反应,但BaSO4不溶于酸,SO3与H2O反应产生H2SO4,H2SO4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HCl,因此最终结果是:生成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故答案为D。
14.C
【解析】
【详解】
A.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某些有色物质如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产生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分解,SO2气体逸出,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会恢复为原来的红色,A正确;
B.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H2O,因此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
C.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黄色变浅是由于发生反应:SO2+2Fe3++2H2O=2Fe2++4H++,该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
D.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碱石灰的玻璃仪器名称是U形干燥管,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和地壳的岩层里,土壤中和空气中的S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正确;
B.单质硫化合价为0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
C.硫易溶于二硫化碳,所以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C正确;
D.S的氧化性较弱,铜与S反应生成Cu2S,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单质虽然微溶于酒精,但易溶于二硫化碳,A不正确;
B.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硫(火山喷口附近),又有化合态的硫,B不正确;
C.硫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可能作还原剂,如硫燃烧,C不正确;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化合价既可从0价降低到-2价,也可从0价升高到+6价,所以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与少量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S+2CuCu2S,故A错误;
B.与少量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S+FeFeS,故B错误;
C.与足量纯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SO2,故C正确;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3S+6NaOH2Na2S+Na2SO3 +3H2O,故D错误;
故选C。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和氧气反应,三氧化硫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故A符合题意;
B.铁和硫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铜和硫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铜和氯气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A错误;
B.先将题中三种物质溶于水后过滤,可分离出硫和炭的混合物,然后利用CS2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硫,B正确;
C.硫与非金属反应时也可能作还原剂,如S+O2SO2,C错误;
D.硫与铜发生的反应为2Cu+SCu2S,故此时S过量,生成8.0 g硫化物,有1.6 g硫剩余,D错误;
故选B。
2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SO2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B正确;
C.S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SO3,故D错误;
故选B。
2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有毒,可以用作一定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但必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范围和标准使用,否则影响人体健康,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酸可使蛋白质变性,SO2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
C.工业上SO2可用于生产硫酸,因为二氧化硫能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C正确;
D.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丝毛、草帽等,此外二氧化硫还能够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D正确;
答案选A。
2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O2与NaOH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或消失,红色褪去,说明S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而不是漂白性,A错误;
B.SO2和Cl2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若二者刚好完全反应,则得到不具有漂白性的HCl和H2SO4,则红色不褪去,B正确;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还原性,C正确;
D.二氧化硫的排放会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产生H2SO3,H2SO3被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氧化产生H2SO4,因而会导致酸雨的产生,D正确;
故选A。
23.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活性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运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品红使其褪色,故②符合题意;
③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品红使其褪色,故③符合题意;
④二氧化硫因能和品红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褪色,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硅胶不能使品红褪色,故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4.B
【解析】
【详解】
A.SO2和CO2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白色固体,所以通入将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无法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A项错误;
B.将混合气体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反应从而除去SO2,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B项正确;
C.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SO2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退色,但品红溶液无法吸收SO2,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是否存在CO2,C项错误;
D.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品红溶液只能证明气体中有SO2,无法检验是否有CO2,D项错误;
答案选B。
25.C
【解析】
【详解】
①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别SO2和CO2;
②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H2S溶液区别SO2和CO2;
③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KMnO4酸性溶液区别SO2和CO2;
④ 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氯水区别SO2和CO2;
⑤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品红溶液区别SO2和CO2
所以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溶液有:②③④⑤,
故选:C。
2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因此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A项错误;
B.SO2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正确;
C.溴水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因此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C项错误;
D.给褪色的品红试液加热,红色恢复,说明SO2的漂白性具有可逆性,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27.D
【解析】
【详解】
A.有刺激性气味,A项错误;
B.与不易发生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可发生反应,B项错误;
C.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错误;
D.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为64,则相同条件下,SO2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故选D。
28.D
【解析】
【详解】
A.在标准状况下,是固体,A错误;
B.溶于水得到的亚硫酸是中强酸,B错误;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恢复,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
D.和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
故选D。
2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硫为1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因此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ⅥA族,故A正确;
B.硫是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故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的燃烧,其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故C正确;
D.硫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中可能被氧化,比如硫和氧气反应,故D错误。
答案为D。
30.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恢复红色 溴水褪色 ①② ③ ④
【解析】
【详解】
(1)与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
(2)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可生成,若过量则生成,可观察到红色褪去,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3)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的是其漂白性,因此试管③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但若将吸收的品红溶液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褪色;
(5)根据上述可知,①②体现SO2的酸性,③体现SO2的漂白性,④体现SO2的还原性;
【点睛】
根据中S的价态可知,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性质可总结为“三性特性”:“三性”指氧化性(如)、还原性(如能使溴水、酸性溶液褪色)、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一特性”指漂白性(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31.(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 2+5SO2+2H2O=2Mn2++5+4H+ Mn
(3) 1000mol 2000
(4) < ABD
【解析】
(1)
Na2SO3和70%的硫酸反应生成SO2、硫酸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SO2+2H2O=2Mn2++5+4H+,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被还原的元素是Mn。
(3)
尾气中所含SO2的物质的量n==1000mol。碱液吸收尾气发生反应NaOH+SO2=NaHSO3时需要的碱液最少,则每天处理尾气至少需要这种废碱液的体积V==2000L。
(4)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
A.通入Cl2时,SO2被氧化为硫酸,可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选A;
B.滴加H2O2溶液时,SO2被氧化为硫酸,可生成BaSO4白色沉淀,故选B;
C.滴加稀盐酸,溶液酸性增强,不能生成沉淀,故不选C;
D.滴加NaOH溶液时,溶液酸性减弱,可生成BaSO3白色沉淀,故选D;
选ABD。
32.(1) 褪色 还原
(2) 褪色 漂白
(3) 褪色 SO2+2OH-=S+H2O或SO2+OH-=HS
(4)BaSO3
(5)BaSO4
【解析】
(1)
SO2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 +2H2SO4;
(2)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3)
将 SO2气体通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SO2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进而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形成Na2SO3或NaHSO3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所以溶液褪色;
(4)
将SO2气体通入NaOH和BaCl2的混合液中,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SO2+2NaOH=Na2SO3+H2O;Na2SO3+BaCl2=2NaCl+BaSO3↓;
(5)
将SO2气体通入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H2O2具有强氧化性,所以SO2溶于含有H2O2水溶液形成硫酸,进一步 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SO2 + H2O2 = H2SO4;BaCl2 + H2SO4 = BaSO4↓+2HCl;
33. 防止倒吸 ① b c 溶液呈血红色 e 红色褪去为无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
【解析】
【分析】
【详解】
(1)SO2易与水反应,且溶解度较大会发生倒吸,则F可以防倒吸,装置B为制取氯气的装置,由固液反应且加热的原理可知应选择①,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①;
(2)D中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还是SO2过量,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氯化亚铁溶液,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会变血红色,证明氯气氧化亚铁离子;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红色褪去,加热又恢复红色,证明含有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b;c;溶液呈血红色;e;红色褪去为无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
34.(1)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2) Cl2+SO2+2H2O=4H +SO+2Cl—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SO2+2H2S=3S↓+2H2O
(3)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
(4)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防倒吸
【解析】
【分析】
由题给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装置B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使氯水褪色;装置C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硫酸,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装置D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水;装置E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装置F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倒置的漏斗用于防止产生倒吸。
(1)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分别为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
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为通入的二氧化硫与氯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使氯水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 +SO+2Cl—;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通入的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硫酸,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通入的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故答案为:Cl2+SO2+2H2O=4H++SO+2Cl—;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SO2+2H2S=3S↓+2H2O;
(3)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可恢复红色,则探究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操作为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故答案为:待品红溶液完全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
(4)
由分析可知,装置F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倒置的漏斗用于防止产生倒吸,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倒吸。
35.(1)
(2)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放出
(3) 、、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中,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分析】
碳素钢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依次用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检验,再通过氧化铜的检验其他气体的产生。
(1)
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硫酸钾和水,故离子方程式为。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H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说明有水生成,则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有氢气产生,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与铁发生反应放出H2。
(3)
B中品红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D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H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说明有氢气产生;装置H后增加装置I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中,影响实验结果。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