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堂导入
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知作者
陶渊明
字:元亮。
又名:潜
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质朴,语言清新自然。
知背景
学习反馈:(抢答)
其他人作补充。
音正形准
检测读音,词语意思辨析等,根据具体课文而定。
自主学习
通文意
1、结合文下注解自主疏通文意。
2、标识自己不能弄懂得字、词、句。
合作探究
解释重点字词,合作探究。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尘网:世俗的罗网,尘世,比喻仕途,官场 。
羁鸟:笼中鸟
故渊:原有的潭水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拙:愚拙,朴拙
方宅:住宅方圆四周
荫:覆盖、遮盖
罗:排列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墟:村落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尘杂:世俗的杂事
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静室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
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整体感知
归
园田
居
所见
所闻
所感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找诗眼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
归
提示:诗眼或是诗中关键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
形式有三:或是揭示诗歌主旨、或是诗歌的情感所在、或是诗歌的线索
抓主旨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要求:用原句回答
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情感
抓主旨
1.为何而归?
尘网、樊笼指什么?
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官场生活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比喻夸张,强调突出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生动形象地写出官场对诗人的束缚,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抓主旨
2.从何而归?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合作探究
1.“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不是,关键原因是:
合作探究
2.赏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合作探究
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思考: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 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合作探究
思考: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辨解的吗?
明确: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合作探究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抓主旨
3.归向何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合作探究
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炊烟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鸡鸣
狗吠
屋舍简朴、榆柳成荫、桃李竞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鸡鸣狗吠、炊烟依稀,动静结合,令人心旷神怡。
使人深深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淡雅朴素、恬静幽美、宁谧和谐、淳朴自然清新喜人、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远景
远闻
以动衬静
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近闻
安详、舒缓、柔和
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思考
《归园田居》中描写的是农村生活的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为什么在作者笔下显得那么美?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喜爱之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的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中,便和他的情感相交融,相互发生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因而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含的盎然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美感。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衬
合作探究
诗人是如何描绘田园景色的(用了哪些手法)?
白描
视
听
炊烟
方宅
草屋
榆柳
村庄
鸡鸣
狗吠
桃李
静
动
质朴自然
融
情
于
景
合作探究
拓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加彩色渲染,称为“单线平涂”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抓主旨
4.归去如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上的独立。
拓展延伸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
(1)我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我反对这种说法。a.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
b.“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
c.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
拓展延伸
(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从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思考
1. 《归园田居》的艺术特色
一、白描的手法
二、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
四、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平浅自然的语言
作业
思考:
陶渊明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完成课后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