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七章 7.2 弹力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七章 7.2 弹力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2 12: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7.2 弹力 单元 七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 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什么是力? 力的三要素指哪些? 画力的示意图需要注意什么 导入新课:撑杆跳高要比普通跳高跳得高,它借助了什么? 出示学生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⒉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测力。 ⒊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⒋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弹力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想以下问题: (1)分析思想: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吗? (2)什么是弹性? (3)什么是塑性? 教师总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4)什么是弹力? 教师总结: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强调: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5)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分析例子,结合教材,讨论以下问题: 书发生形变吗?为什么?压力怎么来的? 桌子形变了吗?为什么?支持力怎么来的? 教师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要互相接触。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弹力的三要素。 教师强调: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趋于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因而弹力方向指向形变趋于恢复的方向。 探究物理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程度,分析橡皮筋的形变与拉力的关系。 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分析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 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目标导学二:弹簧测力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3)教师讲解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 分度值。 (4)思考练习:读出下列各测力计的读数 (5)例.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两人分别用5N的力拉挂钩的吊环,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N. 4.拓展延伸: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1.72N,30岁组的平均约1.5N ,40岁组的平均约1.38N ,60组的平均约0.95N ,10岁以下的平均约0.84N 。 学生分别回答:恢复到原来形状和没有恢复原状。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析交流,加深理解。 学生举手交流,如:桌子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要向上恢复,所以向上产生弹力----支持力…… 学生讨论交回答:弹力作用点,作用方向,和大小,是弹力的三要素。 学生总结:结论: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学生概括教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教材内容。 学生总结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学生仔细观察,读出测力计读数,互相评价与补充。 与教师共同分析,解决例题,计算结果:5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所讲述知识,解答问题,使问题得以及时的巩固,利于加深理解。 通过具体例子:书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使学生对弹力三要素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探究,感觉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形式,具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使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组织学生练习读数,旨在使学生更好的学生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
检测目标 1.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B、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弹力 C、拉力不属于弹力 D、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5N,则物体的重力为( ) 大于5N B. 等于5N C. 小于5N D.以上都有可能. 3.使用弹簧测力计不必要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力 4.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 ( ) A、相同 B、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 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本节知识,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检测题。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答案,互相评议与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检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和测量弹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复习。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