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柳永的幽思境界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提起柳永,总是先想起他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一生,似乎总与失意为伍,在他的词中总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本单元将通过鉴赏柳永的词,结合柳永的人生经历,走进人物的幽思境界。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版的必修四中的第四、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本单元将依托《望海潮》《雨霖铃》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进柳永的词。指导学生诵读《望海潮》《雨霖铃》两首词 ,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柳永的感情世界。专题二,柳永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柳永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柳永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柳永的幽思境界。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走进柳永的幽思境界”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永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柳永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柳永情感世界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体会柳永的情感,培养理解真挚感情的能力。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柳永在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柳永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柳永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美丽千古?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进柳永的词
专题2:柳永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3:走进柳永诗词世界中的幽思境界
专题一
走进柳永的词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宋代词人柳永在其词中为我们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情感幽思境界,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纵观柳永的词作,可分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柳永的《望海潮》《雨霖铃》展开,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柳永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柳永的两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词,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柳永真挚的情感。
5.了解柳永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望海潮》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望海潮》《雨霖铃》两首词。
活动二:这两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这两首词的感情有何不同?
《望海潮》描写了钱塘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雨霖铃》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
活动四:
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词,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
抓住词中的意象,用书面文字赏析一首词,重在品味每首词中感情的具体内涵。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柳永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望海潮》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雨霖铃》则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从以上两首词中,探讨柳永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柳永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柳永及其诗词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柳永的幽思境界。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柳永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两首词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词分别表现了柳永怎样的情感?
3.柳永特殊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两首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这两首词从内容上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将两首词的感情进行归纳。
《望海潮》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雨霖铃》则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活动三:集中讨论:柳永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诗词的影响。
柳永两次科考都没考上,于是大为失望,写了一首词,其中两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有人说过诗人的不幸正是诗的大幸。正是官场的失意才成就了这朵市井文学的奇葩;正是人生的坎坷才使他成为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一个人生前,能有那么多人吟唱他的作品,爱戴他,欣赏他;一个人死后,还能有那么多美丽的词句流传于世,每每吟诵还令人齿颊含香。这样的人生,能有什么遗憾呢。
活动四: (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走进柳永的幽思境界。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柳永的诗词;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进柳永的幽思境界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柳永词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柳永的一生对理想的追求,引发学生思考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柳永的哪一首词?
2.柳永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流传千古?
3.从柳永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柳永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柳永的词为什么会穿越时空流传千古?
(2)从柳永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四: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