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1.下面是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①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B
【解析】
1950—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CD。故选B。
2.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A.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排除;C项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故选A。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答案】C
【解析】
考查点:土地改革。解题思路: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使农民获得土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C符合题意;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排除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排除B;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不符,排除D。故选C。
4.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房屋,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图片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A符合题意;BCD项不能直接从图片中得出结论,排除。故选择A。
5.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属于经济意义,故C符合题意;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属于政治意义,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资料,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第二手资料,可供参考,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7.习近平在谈治国理政时说:“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心顺则邦本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衣,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摘自部编教材
(4)材料四反映出建国初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一民生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哪一举措?
(5)2020年的中国,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中美贸易战依然阴云密布,党和政府面对严峻形势,积极借鉴历史经验,缓解民生困难。请你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答案】
(4)土地问题;土地改革
(5)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把人民生命、人民健康放在了第一位,积极开展防疫、抗疫活动,并取得了伟大成就。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坚持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有理有据的对抗。
【解析】
(4)第一问:根据“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衣,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可知当时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制度不合理。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期间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中美贸易战依然阴云密布,党和政府面对严峻形势,积极借鉴历史经验,缓解民生困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把人民生命、人民健康放在了第一位,积极开展防疫、抗疫活动,并取得了伟大成就。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坚持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有理有据的对抗。
8.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2)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说明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
【答案】(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新生政权。
【解析】(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A阶段是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0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950年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新生政权。(共15张PPT)
第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3.帮助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开展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
2.通过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标评价一】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0年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开始时间:
3.法律依据:
4.内容:
5.具体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结果: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成了“第一个志愿兵”
歌剧《白毛女》剧照
听故事思考,当时为什么进行土地改革?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
老解放区1.6亿人实行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
新解放区3.1亿人实行
分期分批的土改运动
没收一切→分给地主同样一份
1952年冬 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怎样进行土地改革?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地租。
批斗地主
建国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
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土地改革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30日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改纪念邮票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阶级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读课本,梳理知识:
【目标评价二】
土地革的改历史意义
1、政治上: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上: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
废除了 的土地制度
消灭了 阶级
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加速了 的恢复和发展,支援了 战争
封建
农民
地主
农民
生产力
农村经济
抗美援朝
确定了 土地所有制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
合作探究
抗美援朝战争
土地改革运动
二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有什么关系?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
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二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
我来总结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开展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
2.通过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学习过程】
【任务一】结合课本第13页、第14页,根据表格梳理土地改革的知识点(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互相提问)
1.议一议:借用表格快速梳理。
原因
时间
地点
法律依据
内容
具体做法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15页,正确理解土地革的改历史意义。
政治上
经济上
2.【合作探究】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二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有什么关系?
【自我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
(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3)熟练展示。
背景: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的:1[废除地她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改革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束:1952年底,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