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5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蜀道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代诗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本主题单元将分成3个专题:
专题一:《蜀道难》为什么能成为李白的成名作?通过探究总结李白的诗歌风格为豪迈飘逸;
专题二:杜甫诗歌的风格是什么?通过讨论,搜索资源解答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
专题三: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共同关心的是什么?用比较法、讨论等方式找出二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这一共同点。
通过这三个专题的学习,让学生对盛唐诗歌的代表人物的创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的观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关心时事。本单元的学习方式以探究、小组分工协作、网络资源的搜集等方式为主。
这三个专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做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为今后学生学习古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受诗歌风格,理解诗人写作特色。
3、诗歌的创作来源即因时而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区分两种诗歌风格,培养用讨论、对比的方法认知事物的能力。
2、? 2、通过运用搜集相关学习资料的活动,体会信息技术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1、通过学习二人的创作风格,让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情,关注家人,关注社会。
2、 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思考。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李 1、李白诗歌为人熟知的特点是什么?
2、 2、杜甫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
3、盛唐李白、杜甫诗作中共同关注的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蜀道难》为何会成为成名作?(2课时)
专题二:杜甫忧国忧民的性格-----单元所选诗歌的共同风格是什么?(2课时)
专题三:李白杜甫诗作创作背景---李白杜甫两人的共同关注点是什么(1课时)
专题一
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人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浪漫奇绝,《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全诗以雄健奔放的诗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的奇伟壮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本专题主要学习内容是: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了解诗人的个性;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资源,结合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并能熟读成诵;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这样才会对李白的诗风有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进而产生共鸣,懂得诗歌创作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理解以及关注。
通过对《蜀道难》的学习,初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进而了解唐诗具有的多样性风格。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 2、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作风格及关注现实的态度。
3、 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高超的艺术技巧和诗歌所描绘的奇丽的风光。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了奇丽的自然风光?
2、从中我们能发现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
3、李白对现实是何种态度?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电脑网络相关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内外的李白经典诗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平台
其 他
课外网络环境,纸质文学书籍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二课时和课外一课时
【活动一】
课前准备:
分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李白生平情况
课堂活动: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组长进行评价
2、听录音、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3、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提示学生注意扣住题目中的“难”字。)
4、给各组分配任务: 词义疏通、文意贯通、要点讨论等
5、讨论问题:李白是如何表现蜀道难行的?通过李白其他经典诗歌总结出李白诗歌的特色是什么?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现实的何种态度?(此部分讨论需要各小组结合教材并通过网络平台解决)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2、共同评议、修改、完善活动成果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疑难重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突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 2、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能较好的的完成组内任务。
3、?对各组情况进行评议,各小组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及时记录下来。
专题二
杜甫忧国忧民的性格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人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秋兴八首》《登高》《咏怀古迹》是杜甫借古抒怀,表达了故国之思,也抒发了自己孤独、愁苦与哀怨之情,体现了对国家、对民生的关注。
学习内容: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感知诗的寓意;学习活动: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归纳每首诗的含义,并探究诗歌的意象特点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可用点拨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行领悟;学习成果:熟读背诵。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沉郁顿挫的诗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作者的创作风格。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诗人创作时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高尚情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课件、有关杜甫的相关网站
常规资源
扩展杜甫的其他经典诗歌、录音机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平台
其 他
课外网络环境,纸质文学书籍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三、四课时和课外一课时
【活动二】
课前准备:
分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杜甫生平情况
课堂活动: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组长进行评价
2、听录音、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3、各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给各组分配任务: 词义疏通、文意贯通、要点讨论等
5、讨论问题:诗人创作时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高尚情操?(此部分讨论需要各小组结合教材并通过网络平台解决)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2、共同评议、修改、完善活动成果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疑难重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重点考察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对诗歌基本含义的理解以及意象、意境、画面的特点,使用学生用书中的配套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鼓励学生能够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
3、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积极主动探索者。
专题三
国家、人民----李白、杜甫心之所系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白杜甫的诗不仅抒写个人的生活和情感,而且写出与自己情感密切相关的时代社会,读诗要了解时代社会,但每首诗涉及的时代背景,对学生来说是重点。本专题是整个单元的总结部分。
两位诗人对国家前途、对百姓生活都非常关注,虽然两人的诗风迥异,但是共同的都是对现实的思考。通过对二人诗歌内容、风格的学习,学习者应该总结出两人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关心家人、民族、国家。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归纳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并进行比较。
2.通过二人的诗歌内容,总结出相似点。
3.总结出李白、杜甫都是对现实非常关注的伟大诗人。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两位诗人创作风格为何不同?
2、两位诗人在诗歌内容的来源有何相似之处?
3、李白、杜甫共同关注的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平台、工具书
常规资源
教材及延伸的诗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图书馆
其 他
课外网络环境,纸质文学书籍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五课时和课外一课时
【活动三】
课前准备:
分小组进行准备活动,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李白、杜甫创作的主要诗歌
课堂活动: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组长进行评价
2、通过二人的诗歌内容,总结出相似点。
3、讨论问题:李白、杜甫共同关注的是什么?总结出李白、杜甫都是对现实非常关注的伟大诗人。(此部分讨论需要各小组结合教材并通过网络平台解决)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活动成果
2、共同评议、修改、完善活动成果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疑难重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重点考察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对诗歌基本含义的理解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1、学生认真、积极,有独立见解
2、学生能注重课内外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鉴赏诗歌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