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多娇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生命如此多娇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8 19: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如此多娇
主题单元标题
生命如此多娇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应当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本专题围绕“珍爱生命”话题选取四篇文章组成两个专题——“精神之花永绽放”“生命之歌唱不衰”。所选3篇散文,各有特色,各有不同的写法。一篇小说也构思巧妙,值得欣赏与借鉴。通过“精神之花永绽放”、“生命之歌唱不衰”两个板块表达珍爱生命这个主题。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教学时要把立足点放在语言文字上,通过阅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本专题的人文内涵。
专题一“精神之花永绽放”包括两篇文章——《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凝聚着作者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作者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最后的常春藤叶》:在这篇小说中,作家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特别是老艺术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专题二“生命之歌唱不衰”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而且,作者还以自己的痛苦精力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鸟鸣》: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生活地额热爱,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2、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学习掌握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4、学生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5、学生学会在交流中关爱他人,审视自我。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散文写作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法。
2、赏析各种类型的散文,阅读品味文章的氛围和味道。
3、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思考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写作背景和故事,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创作心路历程和深远意义。
挑选文章部分椴落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特色并与实际写作结合。
让学生扮演小说角色,表现文章情景,更好体会把握人物形象。
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根据自身情况交流探究关于人生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培养珍爱生命的态度,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渴望,学会以微笑面对困难。
2、在学习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活出精彩绽放生命。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队合作互助意识。
对应课标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5、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我与地坛》全文分章而列,好多章节开端接续显得似无关联,赏析时是否受到了影响?结构对文章的表达效果又有怎样的影响?
《最后的常春藤叶》和《我与地坛》中作为永存的精神之花的事物分别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的作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鸟啼》中都有在自然中对生命展开思考,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根据不同文章不同角度的描绘,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有怎样的看法?
专题划分
专题一“精神之花永绽放”4课时
专题二“生命之歌唱不衰”3课时
专题一
精神之花永绽放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我与地坛》集中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编者将史铁生的这篇文章与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放在一起,是因为在《我与地坛》中的“母亲”身上和《最后的常春藤》中贝尔曼的身上,都闪烁着“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成为永远绽放的生命之花。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精神之花永绽放”专题,了解人生需要精神的支撑,尤其是当生命面临困境和挑战的时候,更显出它的重要。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他们真诚坦率的人生的思考。
2、阅读《我与地坛》,了解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3、理解《最后的常春藤叶》以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
4、能揣摩文中真挚深沉的语言,学习作者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
5、能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怎样理解《我与地坛》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2、《我与地坛》写景、叙事、绘人,分章而写,一气贯注。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3、如何理解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关系。
4、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5、思考“生命”与“死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作者简介以及其他作品,如《秋天的怀念》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阅读《我与地坛》全文?并挑选其中部分段落反复诵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2、《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时:先引导学生思考,标题是《我与地坛》,作者是否仅写了我和地坛。然后,找出能把“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来思考,文中说“我”“独自”跑到地坛去,为什么“独自”去?为什么“我”“总是”到地坛去?地坛环境怎样?这样的环境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什么启示?这个启示使作者的思想和命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写母亲,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作者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之后加入一个小型的讨论,关于对生命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对母爱有怎样新的理解和如何看待“苦难”。
4、《我与地坛》的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文中那种与读者朋友般的娓娓倾诉和心灵对话,那种细致观察的冥想和对感性一己体验的抽象思考,以及抒情性的精彩华章。
5、《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学习时首先提出以下的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什么?欧·亨利小说“陡转式结局”的写法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贝尔曼的描写片断,分析贝尔曼的形象,感悟其人性的光辉。
最后带领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来体会作品幽默、风趣、俏皮、夸张的语言风格。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意识强,配合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积极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对他人的关心。
3.能通过阅读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生命之歌唱不衰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而且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海伦·凯勒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她用坚韧不拔的精神,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生命之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感悟“生命之歌唱不衰”主题中战胜心灵创伤获得生的欲望的感激之情和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作者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3、理解《鸟啼》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4、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心理白描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5、了解《鸟啼》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鸟啼》中领悟作品所表现的珍爱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思想。
2、分条概括海伦·凯勒对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的安排的体会文中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及所表现的情感。
3、说出鸟啼和鸟尸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中顽强生命力的礼赞。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无论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还是对世人的规劝,都是极平常的话语,说出这种写法的好处。
5、劳伦斯运用对比的手法,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借此启示人们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作者简介以及其他作品,如《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作者介绍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要看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由“所思所想 ”可以推出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又由“所思所想和所见所闻”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比较阅读毕淑敏的《盲人看》
四、课外阅读
《鸟啼》
一、作者简介
二、文本研习?
①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②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③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④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⑤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
教学评价
1、感悟到了对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学习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世人的博爱。
3、了解了通过心理白描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手法。
4,、学习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