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上: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上: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28 19:2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说课设计:成都高新大源学校 银尧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及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本主题讲述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主题共分为4课:《抗日救亡运动》、《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处于本学习主题的第2课,上接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下启由于日军的一系列暴行及灭亡中国的野心,激起全民族的全面抗战,为达成国共合作抗日,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主要内容是“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叙述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及表现,淞沪抗战的史实和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滔天罪行。内容线索清晰明了,充分体现了抗日战争的全国性和全民族性,特别是对现实中中日关系各种矛盾的渊源具有历史的借鉴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关注现实和国家的命运,客观看待中日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课内容特别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课之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松沪抗战,及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历史事实。抗战初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带来的灾难,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了解,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网上查找资料、写文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写感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卢沟桥抗战、送沪抗战,学习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以死报国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价值观、从而继承中华民族光荣的斗争传统,时刻准备报效祖国。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组织课堂讨论、创设情境、写信等活动,充分揭露日寇在华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不忘国耻、国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白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通过学习日本对南京大屠杀乃至对侵略历史的否认的现实状况,使学生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实。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2、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卢沟桥抗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
(2)如何看待日本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及日本当局否认历史事实?二、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八年级3班的学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但身处大源小区这一农转非拆迁小区的他们,历史视野相对较窄,接触历史知识相对较少,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来自历史课堂,到目前为止,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课着重落实历史史料,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辨别历史真伪,提高学生以史鉴今的能力。三、说教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根据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互动过程,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筑起新的经验的建构主义理论。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学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活跃性、参与度高和新课标教学理念,学生会运用到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参与体验法
将知与行有机结合,达到知行统一,爱国情感培养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时事聚焦 播放一则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乃至整个侵华史的新闻剪辑,让学生知道日本对这段历史所持的态度,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重的历史氛围,进入本节新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的学习,揭开历史的真相。真相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淞沪抗战1、什么是八一三事变?2、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战斗? 3、哪些爱国将领及官兵壮烈牺牲?1937年8月13日,日本出动20多万军队向吴淞、上海大举进攻,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八·一三事变。
宝山保卫战、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副团长及率领的八百官兵等。真相二:淞沪抗战学生自主学习日军列队进入南京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进入南京  1937年12月7日,日军向南京发动猛烈进攻,并于12月13日攻破城池。随即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企图用这种恐怖手段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真相三:南京大屠杀南雨花台的一处屠杀地南京大屠杀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城外置于铁丝网上的中国人头颅一寸河山一寸血中日关系:
1、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以史为鉴。学生活动:驳斥谎言 “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和现今的中日关系” A.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绝对不能忘记我们的同胞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B. 炎黄子孙绝对不能忘记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坚决防止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C. 我们是头脑清醒的中国学生,我们还要注意将日本人民同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分子、新法西斯分子区分开来,尽量帮助那些暂时受到蒙蔽的日本中学生明白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D.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E.我们应吸取历史教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一封来自中国四川省成都高新大源学校八年级三班的来信日本的同学们:
我想对你说……学生活动总结提升: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发动了四次事变,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实现了用生命报效祖国的誓言,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了解了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南京同胞30多万人,通过日本的侵华史实也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甘屈服的民族。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一定会珍惜现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1.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
2.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
3.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及标志七七事变1.八一三事变
2.淞沪抗战淞泸会战1.南京的沦陷
2.日寇在南京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课后反思
我认识到八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求知欲强,在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已接触过一些本课内容,不过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有趣的事物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上我为了顺应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之产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七七事变、淞沪抗战的主要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历史事件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双方、结果、作用)讲叙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之后教师再强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它绝不是某些日本人所说的什么“偶发事件”。在南京大屠杀板块中,让学生们展示从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图片,再现历史画面,通过观看触目惊心的影片、历史照片,了解历史的真相,从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这样情景烘托、营造氛围,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在观看视频、照片时,扼腕叹息、悲愤激昂。在此后完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这一环节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提出作为中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现在的中日关系,如何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