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创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梅岭三章》创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23: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革命诗歌,简单教
——《梅岭三章》创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革命精神。
2.进行生活诗化的鼓励和创作。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说小序带给你什么信息?
生说
师:从这个小序得知这是一首带有什么性质的诗篇呢?
预设:战争、遗嘱、绝命诗……
师:是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先来调查一下,大家学习这样的革命诗歌,最想学到什么呢?
预设:积极奉献、宁死不屈革命精神、大无畏乐观精神……
师:大家都是从主题上说的。由革命诗词学革命精神,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比如——
预设:《长征》《沁园春 雪》《就义诗》
师:今天我们结合现实,跟着诗人学创一创古体诗。在创之前,老师说明一下,“革命诗歌,简单教”这句话,意思在于:我们创的诗歌,意思差不多即可,无须在乎诗歌的潜规则,比如什么平仄,押韵等等。
一. 巧谴词句,移花接木
师:第一首,你能学到什么创作手法呢?我们探究一下。
展示:创业艰难百战多,断头今日意如何?
师:不论平仄,调换语句,好不好?
预设:
原诗设问语气,情感基调悲壮。改过后,太平平。
师:这是从语气上感受,我们咬文嚼字,“断头”两字让你联想到什么?
预设:刑天
展示:
绝命今日意若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
师:比较原稿,改稿好不好?
预设:刑天的精神伟大
师:是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三首诗,每首都像这样运用了典故。
第二首“国门悬”,第三首“取义成仁”也是这样。
展示:
伍子胥“国门悬”
孟子“取义成仁”
师:正是这些悲壮的故事,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展示:修改句强调召集那些已为革命献身的红军战士,人数的多少是次要的。
师:百度上是这样解释“旌旗十万”。大家可以咀嚼一下“旌旗十万” “十万旌旗”的不同之处。
生默读。
师:老师给大家起个兴,大家填着看看,如何?
展示:
中考临近意如何?▁▁▁▁▁▁▁▁▁▁▁▁▁▁
生:进步艰难百战多
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你拿古人的名句使用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可以把典故嵌在诗句中,比如写勤奋的?
展示:闻鸡起舞,苏秦刺骨,孙敬悬梁,李密挂角,王献之练字,铁忤成针……,
师:大家说说故事,再想想如何把它们引入诗歌?
二. 巧借修辞,想象补白
师:有意识地运用修辞,虚实结合,能有效增强表达效果。前面我们讲到了用典,引用等手法。下面我给大家补充作者的引用部分。
展示:
狱中杂感
汪精卫
一死心期殊未了,惑头须向国门悬。
师:这就是陈毅引用的诗歌原句,被整句的引用,现在我们再找找,还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
预设:借代、借喻
展示: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师:它们代指什么呢?这些代指的事物,都有什么特点?
生纷纷
展示:
旌旗,旗帜的统称,借指军队或武装力量。
阎罗,旧指地狱之王,借指反动统治者。
烽烟,古代报警的烟火,借指战争。
血雨腥风,借喻反革命残暴的统治
自由花,比喻革命理想
师:这些借指喻指都是经过了思维的加工,想象补白,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展示:
本体是具体的,喻体是抽象的
本体描写战争▁▁▁▁▁▁▁▁(现实),
喻体展望革命▁▁▁▁▁▁▁▁(想象)。
师:这些想象部分,具有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我们再来看这三首诗的时间架构?发现什么奥秘没有?
预设:
第一首是现在困境;第二首回忆十年前;第三首是追溯投身革命的时候。
师:三首诗构成回溯似的“层递”关系,这也是修辞格的一种。
板书:层递——环环相扣,回回递进。
师:三首诗回环递进,一首诗也可,精神内核都是一样的。
师:我们能不能发挥联想和想象,模拟一两句,用上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呢?
预设:中考临近意如何?努力创业百战多。此去蟾宫摘桂日,不负十年苦寒窗。
三. 激活情感,培养创造
结合课下注释,展示背景
师:在生死未卜的境况下,毅然写下决心和壮志,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这种精神,我们从古代的哪些人身上学过?
生纷纷。
师:抛头颅洒热血,在许多现代的革命志士的诗歌里体现,我们学过的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还比如:
展示:
《革命烈士诗抄》
吉鸿恨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华龙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末终。
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
《天安门诗抄》
王立山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配高亢音乐齐读
师:在生死攸关时节,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些将生死置之度外呢?
预设:理想、信仰……
师:信念,理想,尊严……这才能撑起一个真正的人,现在你就是这个顶天立地的人。面临着中考,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和挑战……你用诗歌表达你此刻的心情,把刚才的诗句连起来——
展示:
中考当前意如何?
▁▁▁▁▁▁▁▁。
▁▁▁▁▁▁▁▁,
▁▁▁▁▁▁▁▁。
生即兴创作。
生自评。
师总结: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这种语言不一定多么静海流深,而是需要直抒胸臆,对于中学生的我们,老师只希望大家拥有澎湃激情,我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