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11 23: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从生物圈到细胞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7题)
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染色体 B.有核糖体
C.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有核膜
下列对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B.原核细胞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
C.原核细胞通常比真核细胞小
D.原生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都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有细胞膜 B.有细胞质 C.有核糖体 D.有核膜
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前者没有(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核膜 D.
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
A.物像小,视野高,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核糖体 C.有无细胞膜 D.有无核膜
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水螅 B.神经细胞 C.草履虫 D.卵细胞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图①表示显微镜调试好后,初步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图象。图②表示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镜头转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①视野中的图象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要观察图①中 处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②中换上乙后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增多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提升镜筒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可能含有光合膜
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可能消失
C.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包被的各种细胞器
D.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包括各种细菌和真菌
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细胞体积小 B.单细胞 C.没有核膜 D.没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A.细胞体积的大小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器的种类及其结构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观察图 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 中甲方向移动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淸晰
D.若所观察材料细胞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其细胞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小麦叶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色素的提取可用无水酒精对叶片进行浸泡,然后用差速离心法对色素进行分离
B.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D.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是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B.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分裂与分化
C.生物遗传以细胞内基因的变化为基础
D.病毒的繁殖离不开细胞,其自身不能独立繁殖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 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二、综合题(共4题)
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镜或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据图思考:
(1) ①②③④中哪些是目镜,哪些是物镜?如何判断?它们的放大倍数和长度各有什么关系?
(2) 要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应选择甲图中的哪种组合?
(3)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是什么?
请以小麦种子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还原性糖的形成。要求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材料:已发芽的小麦种子和小麦干种子各若干。
主要器具:烧杯、试管、量筒、硏钵、酒精灯(或恒温水浴锅)等。
试剂:斐林试剂
实验步骤:
①取已发芽的小麦种子与小麦干种子各 粒分别研磨,用适量的蒸馏水分别冲入两个烧杯中,充分振荡。
② 。
③ 。
④将两支试管隔水加热 分钟左右。并仔细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① 。
② 。
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1) 在如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 ,因变量是 ;请举出二个无关变量 。
(2) 若要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
(3) 若试管 和试管 组成对照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是 。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病毒和 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 实验思路。
(2)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
一、选择题(共17题)
1. B
2. D
3. D
4. C
5. D
6. C
7. D
8. C
9. B
10. C
11. D
12. C
13. C
14. B
15. C
16. C
17. C
二、综合题(共4题)
18.
(1) ①②无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 应选用组合②③⑤。
(3) 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 转动转换器 调节光圈 转动细准焦螺旋。
19.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取 的上清液注入已有编号的两支试管( 、 )中;向两支试管各注入 的斐林试剂,并振荡试管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岀解释; 试管中有大量的砖红色沉淀产生,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以被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性糖,这些还原性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试管不出现或只出现少量砖红色沉淀,因为小麦干种子的糖类主要以淀粉形式贮藏,淀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20.
(1) 温度和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速度( 的产生速率);过氧化氢的量、催化剂的量、试管洁净程度等
(2) 试管 和试管
(3) 高温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21.
(1)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病毒;反之为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