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不受大脑控制
B. 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C. 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支配的传入神经
D. 内脏、血管和腺体活动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
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畏寒现象
B.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 白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经血液输送到脑,与细菌内毒素共同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上升,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某人因饮食不洁出现腹痛、腹泻,经检查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范围
腋下体温(℃) 38.9 36.0~37.0
白细胞计数(个 L-1) 1.5×1O10 (4~9)×109
血钠浓度(mmol L-1) 180 140~160
A. 人体只有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B. 感染者血钠升高,刺激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 免疫活性物质和细菌内毒素作用于神经细胞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
D. 感染者体温升高和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只是增强了自身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4. 科研人员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会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运用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B. 口服性激素类似物不会影响体内性激素的分泌
C. 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产生的化学物质调控
D.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5. 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机体内生存和增殖。研究发现,缺锰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显著加快,外源添加锰离子则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锰离子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自稳功能
B. 锰离子是一种免疫激活剂,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
C. 锰离子可提升机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
D.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6. 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植物具有的能接受特定光信号的分子。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B. 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与向光素的自磷酸化有关
C. 光敏色素被激活后能催化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
D. 光敏色素是一类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色素—蛋白复合体
7. 人体脑部RTN区是呼吸中枢,新生儿RTN区细胞能够感受CO2浓度的变化,合成并释放短肽P作用于呼吸节律中心,启动和保护新生儿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
B. 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含CO2浓度变化感受器
C. 由RTN区发出的神经是脑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 新生儿启动呼吸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支气管扩张
8. 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捕食关系规律的模型,称作猎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模型反映出的同步周期性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的种群K值分别是N3和P3
C. 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生物因素
D. 该模型能解释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因果关系
9. 研究福寿螺对水稻的影响,将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种到不同的水稻田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稻田中部分生物的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需要随机取样
B. 福寿螺属于初级消费者,对不同植物的喜食程度为狐尾草>鸭舌草>水稻
C. 福寿螺对水稻数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水花生的影响,且随密度增大影响增大
D. 不同密度处理小区中,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10.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华虎凤蝶以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蜜为食,喜欢把卵产在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的背面,卵孵化后,幼虫以杜衡叶片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华虎凤蝶与杜衡之间为捕食关系
B. 杜衡植株高矮不一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C. 中华虎凤蝶的卵绿色透明,产在杜衡叶片背面,有利于躲避敌害
D. 紫花地丁、蒲公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彼此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
11. 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12. 下列关于在沙丘上进行的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时,苔藓会消失
C. 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 郁闭度影响森林中林下植物种群密度,郁闭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3. 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温动物的d/c的值一般高于恒温动物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
C. 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h
D. 图中b=h+c+f
14. 图示为我国北方某处于平衡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肥力与e、f和g密切相关
B. 若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时a=b+c+e
C. a途径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b、d途径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D. 森林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5. 沼气是人畜粪便、植物秸秆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还为饲料、肥料开辟了新的来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植物储存的能量
B. 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是分解者,进行无氧呼吸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D. 多途径利用植物秸秆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齐民要术》记载:“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是无氧呼吸产物,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型
B. “酒冷沸止”说明酵母菌的代谢产热和释放CO2逐渐停止
C. “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糖类物质过量,发酵停止时仍未被完全消耗
D. “曲势尽”是因为发酵过程pH值升高和营养物质含量下降,酒精产生速率下降
17. 新冠病毒(2019—nCoV)是一种带有包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9-nCoV的包膜来源于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B. 控制ACE2合成的基因可在人体肺部细胞内选择性表达
C. 内环境中免疫活性物质均属于人体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D.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并将暴露出来的新冠病毒彻底清除
18. 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 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细胞因子
B. Ⅰ生态系统、Ⅱ营养结构、Ⅲ组成成分、Ⅳ食物链
C. Ⅰ免疫细胞、Ⅱ淋巴细胞、Ⅲ吞噬细胞、Ⅳ抗原呈递细胞
D. Ⅰ神经系统、Ⅱ中枢神经系统、Ⅲ外周神经系统、Ⅳ小脑
19. 图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钠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C→D→E来实现,C为肾上腺髓质
B. 血糖降低时,血糖调节可通过A→C→D→E实现,D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
C.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D.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非条件反射
20. 某湖泊中的部分食物网和DDT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DT移动和浓缩至水禽的渠道有4条
B. 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C.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形式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
D. 营养级越高,自身代谢排出有害物质越少,单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 野生型玉米幼苗脱落酸水平正常,突变体玉米幼苗为脱落酸缺陷型。科研人员以两者为材料,测量玉米茎和根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
(2)据图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通过脱落酸调节更好适应环境变化的机理是_____。
(3)已知乙烯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研究者提出假设:脱落酸对根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乙烯合成而实现的。为检验这种假设,选用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实验组需用一定浓度的_____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含量。若检测结果是_____,则支持上述假设。
2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深入人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湖泊曾经因为大量流入富含N、P的工业污水,使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导致沉水植物金鱼藻逐渐减少,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
①蓝细菌与金鱼藻分布于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金鱼藻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②治理水华的生物方法通常是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如芦苇、蒲草等。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有效治理水华的原因是_____。
③人们选择种植本地原有的挺水植物一芦苇来进行生态修复,芦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该生态原理包括_____。经过大力治理,呈现出“芦花新有雁,四面水连天”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为解决农村富含有机物的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新型农村污水处理池,图示如下:
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_____。
23.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与草场伴生的还有鼠和鹰等动物。近年来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的干扰下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回答下列问题:
(1)冷蒿可以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在持续过度放牧下,该草场的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①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②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原因是_____;③糙隐子草在冷蒿草原上可以较好生长,原因是_____。
(2)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各营养级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 a-1)。
种群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流入下一营养级 未利用
草 69.5 7.0 29.0 45.5
鼠 29.0 9.0 1.0 3.5 4.5
鹰 1.1 2.4 微量不计
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3)草原上某些雌性蛾类能通过特殊腺体分泌信息素,信息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来吸引雄蛾。该信息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昆虫之间存在化学信息的传递。
实验材料及用具:空白的滤纸,放置过雌蛾的滤纸,敞口的玻璃瓶20个,雄蛾40只。(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设计思路:_____。
实验结果:_____。
24. 人体钾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和饮水,肾脏对钾的排出特点是“多入多排,少入少排,不入也排”。图示为人体钾代谢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钾离子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有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当人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_____发挥作用以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该激素作用于_____,促进对钠离子的重新收和对钾离子的排出。
(3)医学研究发现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协助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则正常人一次性摄入大量糖后,血钾含量会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尿毒症患者体内血钾浓度远高于正常人,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
25. 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罪魁祸首。据调查全球过半数的结核病患者细菌利福平(一种抗生素)耐药检测为阳性,为筛选新的抗结核药物,科研人员进行了结核杆菌的筛选和鉴定实验。步骤如下:
患者临床痰液标本→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培养→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观察鉴定,回答下列问题:
(1)罗氏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将pH调成弱碱性,调pH的操作应该在灭菌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原因是_____。结核杆菌经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_____。
(2)为获取单菌落,应采用_____法将菌液接种在罗氏固体培养基上。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较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
(3)德拉马尼、贝达喹啉和普利土曼是治疗肺结核的3种药物。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三种药物对肺结核的疗效,A、B、C、D分别为浸过无菌水、相同浓度的德拉马尼、贝达喹啉和普利土曼的滤纸片,最终获得抑菌圈大小依次为D>C>B>A。MIC是药敏试验中评价药物药效的常用指标,其定义为某种药物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三种药物中MIC最小的是_____。
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答案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不受大脑控制
B. 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C. 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支配的传入神经
D. 内脏、血管和腺体活动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
答案 B
2.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畏寒现象
B.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D.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 A
3. 白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经血液输送到脑,与细菌内毒素共同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上升,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某人因饮食不洁出现腹痛、腹泻,经检查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范围
腋下体温(℃) 38.9 36.0~37.0
白细胞计数(个 L-1) 1.5×1O10 (4~9)×109
血钠浓度(mmol L-1) 180 140~160
A. 人体只有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B. 感染者血钠升高,刺激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 免疫活性物质和细菌内毒素作用于神经细胞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
D. 感染者体温升高和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只是增强了自身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答案 C
4. 科研人员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会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运用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B. 口服性激素类似物不会影响体内性激素的分泌
C. 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产生的化学物质调控
D.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答案 B
5. 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机体内生存和增殖。研究发现,缺锰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显著加快,外源添加锰离子则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锰离子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自稳功能
B. 锰离子是一种免疫激活剂,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
C. 锰离子可提升机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
D.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答案 A
6. 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植物具有的能接受特定光信号的分子。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B. 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与向光素的自磷酸化有关
C. 光敏色素被激活后能催化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
D. 光敏色素是一类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色素—蛋白复合体
答案 C
7. 人体脑部RTN区是呼吸中枢,新生儿RTN区细胞能够感受CO2浓度的变化,合成并释放短肽P作用于呼吸节律中心,启动和保护新生儿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
B. 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含CO2浓度变化感受器
C. 由RTN区发出的神经是脑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D. 新生儿启动呼吸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支气管扩张
答案 C
8. 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可以描述捕食关系规律的模型,称作猎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模型反映出的同步周期性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的种群K值分别是N3和P3
C. 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生物因素
D. 该模型能解释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因果关系
答案 B
9. 研究福寿螺对水稻的影响,将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种到不同的水稻田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稻田中部分生物的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需要随机取样
B. 福寿螺属于初级消费者,对不同植物的喜食程度为狐尾草>鸭舌草>水稻
C. 福寿螺对水稻数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水花生的影响,且随密度增大影响增大
D. 不同密度处理小区中,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
答案 AC
10.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华虎凤蝶以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蜜为食,喜欢把卵产在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的背面,卵孵化后,幼虫以杜衡叶片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华虎凤蝶与杜衡之间为捕食关系
B. 杜衡植株高矮不一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C. 中华虎凤蝶的卵绿色透明,产在杜衡叶片背面,有利于躲避敌害
D. 紫花地丁、蒲公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彼此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 B
11. 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D
12. 下列关于在沙丘上进行的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时,苔藓会消失
C. 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 郁闭度影响森林中林下植物种群密度,郁闭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 C
13. 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温动物的d/c的值一般高于恒温动物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
C. 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h
D. 图中b=h+c+f
答案 A
14. 图示为我国北方某处于平衡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肥力与e、f和g密切相关
B. 若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时a=b+c+e
C. a途径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b、d途径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D. 森林中的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 B
15. 沼气是人畜粪便、植物秸秆等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发展沼气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还为饲料、肥料开辟了新的来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植物储存的能量
B. 沼气池中的甲烷杆菌是分解者,进行无氧呼吸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D. 多途径利用植物秸秆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齐民要术》记载:“米过酒甜,此乃不解法候。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酒精是无氧呼吸产物,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型
B. “酒冷沸止”说明酵母菌的代谢产热和释放CO2逐渐停止
C. “米过酒甜”是因为米中糖类物质过量,发酵停止时仍未被完全消耗
D. “曲势尽”是因为发酵过程pH值升高和营养物质含量下降,酒精产生速率下降
答案 AD
17. 新冠病毒(2019—nCoV)是一种带有包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9-nCoV的包膜来源于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B. 控制ACE2合成的基因可在人体肺部细胞内选择性表达
C. 内环境中免疫活性物质均属于人体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D.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并将暴露出来的新冠病毒彻底清除
答案 AB
18. 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 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细胞因子
B. Ⅰ生态系统、Ⅱ营养结构、Ⅲ组成成分、Ⅳ食物链
C. Ⅰ免疫细胞、Ⅱ淋巴细胞、Ⅲ吞噬细胞、Ⅳ抗原呈递细胞
D. Ⅰ神经系统、Ⅱ中枢神经系统、Ⅲ外周神经系统、Ⅳ小脑
答案 C
19. 图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钠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C→D→E来实现,C为肾上腺髓质
B. 血糖降低时,血糖调节可通过A→C→D→E实现,D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
C. 体温调节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D.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 AC
20. 某湖泊中的部分食物网和DDT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DT移动和浓缩至水禽的渠道有4条
B. 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C.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形式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
D. 营养级越高,自身代谢排出有害物质越少,单位生物量DDT的含量越高
答案 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 野生型玉米幼苗脱落酸水平正常,突变体玉米幼苗为脱落酸缺陷型。科研人员以两者为材料,测量玉米茎和根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
(2)据图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通过脱落酸调节更好适应环境变化的机理是_____。
(3)已知乙烯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研究者提出假设:脱落酸对根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乙烯合成而实现的。为检验这种假设,选用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实验组需用一定浓度的_____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含量。若检测结果是_____,则支持上述假设。
答案 (1)不同水分条件、玉米类型、移植后的时间(答出两种即可)
(2)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脱落酸促进根和茎生长,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的生长,使植物适应缺水环境
(3) ①. 脱落酸(脱落酸溶液) ②. 乙烯 ③. 实验组乙烯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乙烯含量较低)
2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深入人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湖泊曾经因为大量流入富含N、P的工业污水,使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导致沉水植物金鱼藻逐渐减少,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
①蓝细菌与金鱼藻分布于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金鱼藻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②治理水华的生物方法通常是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如芦苇、蒲草等。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有效治理水华的原因是_____。
③人们选择种植本地原有的挺水植物一芦苇来进行生态修复,芦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植物,该生态原理包括_____。经过大力治理,呈现出“芦花新有雁,四面水连天”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为解决农村富含有机物的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新型农村污水处理池,图示如下:
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_____。
答案 (1) ①. 垂直 ②. 蓝细菌大量繁殖覆盖水面,使光照不足,降低了金鱼藻的光合作用 ③. 挺水植物与蓝细菌竞争阳光资源时占据优势,且可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 ④. 协调、整体 ⑤. 直接
(2) ①. 分解者 ②.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3.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与草场伴生的还有鼠和鹰等动物。近年来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的干扰下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回答下列问题:
(1)冷蒿可以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在持续过度放牧下,该草场的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①冷蒿通过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②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原因是_____;③糙隐子草在冷蒿草原上可以较好生长,原因是_____。
(2)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各营养级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 a-1)。
种群 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流入下一营养级 未利用
草 69.5 7.0 29.0 45.5
鼠 29.0 9.0 1.0 3.5 4.5
鹰 1.1 2.4 微量不计
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3)草原上某些雌性蛾类能通过特殊腺体分泌信息素,信息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来吸引雄蛾。该信息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昆虫之间存在化学信息的传递。
实验材料及用具:空白的滤纸,放置过雌蛾的滤纸,敞口的玻璃瓶20个,雄蛾40只。(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设计思路:_____。
实验结果:_____。
答案 (1) ①. 冷蒿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抑制克氏针茅幼苗根的生长 ②. 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2) ①. 8.15×108 ②. 12.1%
(3) ①.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②. 设计思路:将20个敞口的玻璃瓶随机均等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玻璃瓶放入放置过雌蛾的滤纸,乙组玻璃瓶放入等量空白的滤纸,置于相同、适宜且有40只雄蛾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玻璃瓶中雄蛾的数量 ③. 实验结果:甲组玻璃瓶中雄蛾的数量多于乙组(甲组玻璃瓶中雄蛾的数量较多,乙组几乎没有或很少)
24. 人体钾的来源主要是食物和饮水,肾脏对钾的排出特点是“多入多排,少入少排,不入也排”。图示为人体钾代谢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钾离子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有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当人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_____发挥作用以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该激素作用于_____,促进对钠离子的重新收和对钾离子的排出。
(3)医学研究发现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协助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则正常人一次性摄入大量糖后,血钾含量会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尿毒症患者体内血钾浓度远高于正常人,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
答案 (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答出两点即可)
(2) ①. 醛固酮 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答不全不给分)
(3) ①. 降低 ②. 一次性摄入大量糖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Na+-K+泵被激活,血钾大量进入细胞内 ③. 排尿是K+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尿毒症患者肾功能障碍,导致钾离子滞留在体内
25. 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罪魁祸首。据调查全球过半数的结核病患者细菌利福平(一种抗生素)耐药检测为阳性,为筛选新的抗结核药物,科研人员进行了结核杆菌的筛选和鉴定实验。步骤如下:
患者临床痰液标本→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培养→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观察鉴定,回答下列问题:
(1)罗氏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将pH调成弱碱性,调pH的操作应该在灭菌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原因是_____。结核杆菌经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_____。
(2)为获取单菌落,应采用_____法将菌液接种在罗氏固体培养基上。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较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
(3)德拉马尼、贝达喹啉和普利土曼是治疗肺结核的3种药物。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三种药物对肺结核的疗效,A、B、C、D分别为浸过无菌水、相同浓度的德拉马尼、贝达喹啉和普利土曼的滤纸片,最终获得抑菌圈大小依次为D>C>B>A。MIC是药敏试验中评价药物药效的常用指标,其定义为某种药物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三种药物中MIC最小的是_____。
答案 (1) ①. 之前 ②. 调节pH的溶液也需要进行灭菌(避免调节pH的溶液污染灭菌后的培养基) ③. 筛选结核杆菌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 ②. 偏小 ③.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一个菌落
(3)普利土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