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礼记》二则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23: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礼记》两则
《虽有佳肴》
《大道之行也》
温故而知新
《礼记》,( )经典著作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
为( )朝代( )人名编撰。
本文节选自《 》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背景资料】
读准字音
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兑命》曰
学学半
教学相长
( fú)(zhǐ)
( qiǎng )
(xiào )(xué )
( jiāo )(zhǎng)
(yuè)
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1
)虽

有佳肴
..

虽:

佳:

肴:



2
)弗食

,不知其旨



食:

旨: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至道:

善: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反:

自强:



6
)故曰:教学相长



长:



7
)其

此之谓也
....

其:

此之谓也:


1
)虽

有佳肴
..

虽:

佳:

肴:



2
)弗食

,不知其旨



食:

旨: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至道:

善: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反:

自强:



6
)故曰:教学相长



长:



7
)其

此之谓也
....

其:

此之谓也:


1
)虽

有佳肴
..

虽:

佳:

肴:



2
)弗食

,不知其旨



食:

旨:



3
)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



至道:

善:



4
)是



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


反:

自强:



6
)故曰:教学相长



长:



7
)其

此之谓也
....

其:

此之谓也: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 此之谓乎
虽然
好,美
菜肴。
吃,品尝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因此
困惑
反思,反省
自我勉励
促进。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 学 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
参考译文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之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之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 学半。 ”
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 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出“ 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文章主题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层层递进。
根据提示背课文
虽有 ,弗 ,不知其 ;虽有 ,弗 ,不知其 。是故 然后 ,教 然后 。知不足,然后 ;
知 困, 然后 。
故曰: 也。
《兑命》曰:“ 。”其 !
背诵全文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大道之行也
《礼运》
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都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
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发
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
利成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使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
老而无子的人、
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都能得到供养。
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却不是为了要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也)憎恶力气不出于自己身上,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也不会发生。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出自本文的成语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能力而无依无靠的人。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培养和睦。
选贤举能:选拔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抓住重点词句背诵。
大道之行也, 。选 与 ,讲 修 。故人不 ,不 , 使老 ,壮 ,幼 , 矜 、 、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女 。货恶其弃于也, ;力恶其 ,不必为己。是故 而不兴, 而不作,故 而不闭。是谓大同。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孔子:大同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民族、民生、民权
天下为公
——孙中山
林觉民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