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23: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陋 室 铭
作者:刘禹锡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政治 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 在外。直到永和元年(827) 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他 的文章,说理精辟,词锋犀 利,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词。
2、划出朗读的节奏。
3、 本文的韵脚和所押的韵。
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调素琴( )
xīn
tái

hónɡ rú
shǔ
lòu
tiáo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xīn) 。
苔痕(hén)\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shǔ)\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听读课文,把握节奏停顿
本文韵脚:
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琴 in, 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灵验

出名,有名
只是
指德行美好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译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长到
博学的人。鸿,大。
调弄,指弹琴
指佛经
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译文: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乐曲
官府公文
有什么简陋的呢?
使……受到扰乱
身体
使……感到劳累

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
无意义,助词
译文: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阅读思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雅)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
日常生活: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高雅脱俗
不受世俗羁绊
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5.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居室环境(室中景)
交往之人(室中人)
日常生活(室中事)
与文章开头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 室不陋”。
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6、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设喻引题
山 水
仙 龙


陋室
德馨
主旨:惟吾德馨
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运用比兴手法
目的是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反映了作者要以古贤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
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本文是什么写法 ?
托物言志
陋室
(志)
(物)
安贫乐道的情趣
高洁傲岸的节操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素琴
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6、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2分)
7、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________ 的节操和_________的情趣。(5分)
6、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