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一.地区产业结构
深圳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
问题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地区产业结构
深圳80年代劳动密集型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从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
一.地区产业结构
2019年新加坡产业机构
2019年埃塞俄比亚产业机构
同一时间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1.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差产业结构的差异
2.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不同点: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
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
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差产业结构的差异
3.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四大地区的差异的原因。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差产业结构的差异
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区差产业结构的差异
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临太平洋
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邻国众多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
地势低,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便于生产生活,经济基础好
地势较高,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经济基础较好
地势高,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不便于生产生活,经济基础较差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以亚热带季风和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地区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地区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体现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产业结构差异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问题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深圳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
深圳市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二.产业结构升级
表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
问题2:深圳市产业机构为什么不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由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转移。
比较优势
廉价劳动力
政策引导
经济发展
土地、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
资金
技术
二.产业结构升级
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升级的原因
政策引导
比较优势的变化
主导产业需要转型
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促使产业结
构尽快升级
技术创新
根本原因
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地区发展并向其他地区扩散,依次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市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大陆海岸线中点,地理位置优越。
1.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产业为主导
第三产业为主导
鸦片战争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
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接近原料产地;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政策的影响。
2. 20世纪50年代以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国家实施重工化工业战略决策;
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优惠政策;
良好的工业基础;
雄厚的科技实力。
2.请为上海市未来的产业发展设计一个鲜明响亮的口号!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
1. 甲、乙、丙、丁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埃塞俄比亚、以色列、中国、沙特阿拉伯
B. 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国
C. 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中国、沙特阿拉伯
D. 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中国
2.近40年丙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8%,主要因为其 A. 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加速 B. 就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减少 C. 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 D. 自然条件限制,国家政策调整
A
C
罗兹市位于波兰中部,1798年建市,19世纪20年代起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经济发展,吸引了欧洲各地人口迁入,纺织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欧洲纺织中心之一。20世纪90年代,西欧服装品牌涌入后,波兰纺织业受到冲击,纺织业甚至成为罗兹市的负担。21世纪初期,波兰纺织业向现代化转型,罗兹市成为集纺织、服装设计、会展与物流于一体的集群式服装基地,成为中东欧地区的时尚中心。据此完成3~5题。
3.19世纪20年代罗兹市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制造技术先进 B.国内市场广阔
C.基础设施完善 D.廉价劳动力丰富
D
纺织工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4.20世纪90年代西欧服装品牌涌入后,罗兹市纺织业出现的变化有
A.巩固了纺织业的特色产业地位 B.就业人数增长
C.成为西欧国家纺织服装代工厂 D.生产成本降低
5.21世纪初期波兰纺织业向现代化转型主要体现在
A.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B.国际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C.淘汰纺织业基础产业部门 D.专注纺织产业链高端环节
C
A
6.2000~2012年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B.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C.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稳定 D.全省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B
7.2012年江苏省内的产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是
A.农业集中在苏北,苏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B.在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方面,苏南地区落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
C.苏南以工业为主导,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
D.在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方面,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D
8.与南京相比,重庆
A.第一产业比重偏小 B.第二产业比重偏小
C.地区生产总值偏低 D.城镇化的水平较低
9.与成渝两地相比,南京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资源 B.地理位置 C.自然资源禀赋 D.国家政策
10.推测未来南京市产业结构中,比重下降和上升的最可能是
A.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
B
B
2016年成渝城市群和上海的相关数据比较表
城市 城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产业结构(%) 城镇化
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成地区渝 重庆 17 558.8 7.4 44.2 48.4 62.6
成都 12 170.2 3.9 43.0 53.1 70.6(四川49.1)
上海 28 178.7 0.4 29.8 69.8 87.6(全国57.4)
(1)根据表中数据,概括成渝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低;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2)上海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自成渝地区的流动人口呈明显下降甚至回流的趋势。结合产业结构数据分析其中的原因。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上海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成渝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回乡创业、就业等人口比例上升(答生活成本上升等方面原因也可)。
(3)比较说明上海城镇化水平状况,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城镇化水平状况:上海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成渝地区(或上海城镇化水平较高)。
积极作用:
上海第一产业比重很小,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集中,有利于提高城镇人口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