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7.3 重力 单元 七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什么是弹力? 测量弹力的工具有哪些? 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入新课:想想议议:你知道“水往低处流”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吗? 出示学生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重力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重力? 重力的符号?实施物体? 注: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举例: 目标导学二:重力的大小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初步了解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教师总结: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4)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5)实验结论? 教师强调: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教师讲解: 拓展探究: 怎样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形状无关?怎样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位置有关? 目标导学三:重力的方向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重力的方向如何? 教师举例:建筑工人在砌砖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呢? 教师强调:指向地心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 图解讲述: 讨论:给你一个三角板和重垂线,如何用它们来检查课桌面是否水平? 精典例题讲解: 例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若一只蜂鸟所受的重力是0.0196 N,一只鸵鸟的质量为150 kg。问:(g=9.8 N/kg) (1)一只蜂鸟的质量是多少? (2)一只鸵鸟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3)多少只蜂鸟受到的重力与一只鸵鸟受到的重力相当? 例2:质量为0.25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约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 目标导学四:重心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重心? 物体的重心在哪里? 图示讲解: 可用悬挂法 强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光盘的重心在其圆心上 练习:如图所示,小球分别在下面几种状态,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4N,请分别画出重力的示意图。 重心的应用 请举例说明重心的应用。 教师总结: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 目标导学五:重力的由来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并分析以下问题: 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月亮也绕着地球转动,它们之间有没有力呢? 教师强调:(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上的所有物体 2.科学窗: 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 g的数值可能不同。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g值越大。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讨论并回答问题,如: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探究的过程,然后分析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如:用弹簧测力计测试重力……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概括实验数据,绘制重力跟质量关系图,并深度总结结论,如: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学生整理笔记,识记公式。 学生大胆提出探究思路……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结合教材和理解回答,如: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学生尝试解决:用重垂线可制成简易水平仪,工作原理与重垂线相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例题,加深理解。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回答: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重心…… 学生理解,识记,形成笔记。 学生根据对知识的理解,以组为单位,练习绘制重力示意图,并在班级交流分享。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如:摔跤运动员为了不被对手摔倒,采用曲腿和弯腰的姿势,使自己重心降低,由于重心越低越稳定,所以能达到不易被摔倒的目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如: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使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引导学生通过对实施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示意图,从而直观形象的展现实验结论,利于学生识记。 拓展探究,旨在引导学生课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提取教材信息的能力。 通过图解讲述竖直和重直的关系,使学生形象直观的突破难点 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在探究重心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重心的概念之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使学生明确物体的重在所在,易于学生理解。 即时练习,使知识与能力有相结合。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重心的应用,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理解重力的由来。 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
检测目标 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被丢出后仍会落到地面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2.飞向球门的足球,若不计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则球( ) A.只受脚的踢力 B.不受力 C.只受重力和踢力 D.只受重力 3、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以下理解“竖直向下”的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垂直向下 B.垂直于地面向下 C.垂直于桌面向下 D.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不规则物体没有重心 D.人体具有重心,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 5、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进行实验。那么在“完全失重”条件下,下列哪些操作不能正确进行( )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B.用握力计测握力 C.用天平测量质量 D.用手表测量时间 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本节知识,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检测题。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答案,互相评议与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检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力,并探究了重力的大小、方向和重心,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复习。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