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 2012.11
第I卷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蓓蕾(lěi) 剖(pōu)析 追本溯(shuò)源
B.庇(bì)护 载(zǎi)体 创(chuǎng)伤 里应(yìng)外合21世纪教育网
C.殷(yān)红 翘(qiáo)首 横(héng)祸 少不更(gēng)事
D.说(shuō)服 给(jǐ)予 粘(zhān)贴 叱咤(zhà)风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 殴打 提要钩玄 山青水秀
B.作揖 喝采 张灯结彩 星辉斑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旗杆 锁链 绿草如茵 不假思索
D.寥廓 陨落 精美绝仑 风云变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树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B.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偶然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已经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大家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采取更进一步行动来保护本国的权益。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仍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发射探空火箭;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C.巴金的《随想录》主要记载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无情地解剖自己,也剖析当时的社会,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D.在这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l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5.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梁任公先生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尊重、能否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近日,关于“银行业暴利”的讨论沸沸扬扬,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发展前景普遍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更是引起广泛质疑。
二、(21分,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成,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C.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
D.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原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以其无礼于晋
C.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乃令秦武阳为副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
③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⑤今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乃身自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①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日:“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注】①掾:即掾吏,属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贤:贤明,贤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 克:限定,约定。
C.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讫:终止,完毕。
D.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恶:憎恨,讨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会稽大疫,死者万数 亚父者,范增也
B.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吾属今为之虏矣
C.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樊哙侧其盾以撞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①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②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
③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⑥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离意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会稽发生大瘟疫时,他属下的百姓大多受到他的救济。
B.钟离意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寒冬,囚徒患病不能行走,他就让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还解除了囚徒的枷锁,让他们自己到达目的地。他的做法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C.钟离意哀怜因母亲病死而不肯吃饭的罪犯防广,放他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因而获罪。丞掾都争着替他承担罪责,但钟离意坚守信义,坚持自己承担罪责,不肯连累下属。
D.交趾太守张恢犯了贪赃枉法的罪,被征召回京城依法惩处。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清廉正气。
高一学分认定考试
语文试题21世纪教育网
第Ⅱ卷(共114分)
三、(26分)
1.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3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4分)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又前而为歌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死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君子病无能焉, 。《论语·卫灵公》
15.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l5个字。(4分)21世纪教育网
《人民日报》10月30日电:10月30日2时,三峡坝前水位达到l75米,标志着三峡水库连续第三年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29日14时,三峡库区巴东峡口突破175米水位线。历时50天的蓄水,航行三峡库区船舶安全畅通,无一重大事故发生。
16.请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4分)
室雅何须大,
四、(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l9题。
茅盾的乌镇
刘五福21世纪教育网
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因为茅盾的缘故,乌镇可算是江南水乡中名气较大的,乌镇成了我梦里最向往的地方。
十月将尽,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我同朋友启程,踏上了去江南的路。
江南愈来愈近,透过车窗,我看见了那一片片白色依旧的小楼,灰黑色的屋顶,我看见了吴冠中画里的最初景象。近在咫尺,对乌镇的渴望让我心潮激动。
车行至嘉义,我远远就看见了大幅广告牌上刘若英那妩媚而清澈的笑容,上面印有一行让人过目难忘的大字:“乌镇,来过,就不曾离开”。
终于要走近乌镇,我怀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触。或许是留在记忆里的梦想太过深刻,或许是因好友的一篇关于乌镇的文字,虽没有近距离接触,我却早早爱上了乌镇。那里固有的清愁和孤寂大概适合我这样的人去寻找、去抚摸吧。我是怀着一种寻找的目的来到了乌镇。
踏上乌镇的地域,首先让我震撼的是乌镇的色彩。目光所及,到处是一种年代久远而显乌黑发亮的古铜色,这里没有繁华都市花红柳绿般的张扬,没有车龙马水,只有古朴与厚重。乌镇得此之名也算得上名副其实。
初识乌镇,她如同一个娟秀的少妇,恬静而沉稳地伫立着。不事张扬,不讨好谁,也不向谁谄媚,有着淡定的笑容,也有满腹的故事向你诉说,像一个久违的恋人,让你深深地凝眸。深秋的风是如此的凉,透过粼粼的水波,我极目远眺,一排排独具匠心的木质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水面上,有着古朴的质感。绿色的水面也透着一种深幽和宁静。
穿越乌镇的大门,我的目光在各处停留。我发现,乌镇的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大气而凝重,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我伸出手去,真实地触摸着门上的每一道沟壑,每一条裂纹,呼吸着来自乌镇人文和地域特有的古朴气息。透过那些褐色的木纹,我仿佛看见了隐藏在纹路后面的故事和神秘。
一艘小木船,载着我走进乌镇的水巷。我用探寻的目光,迫不及待地搜寻着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和乌镇相通的碰撞,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丝由此产生的错觉。河岸上大片大片的芙蓉花还在斑斓地盛开,和乌镇的古旧形成鲜明的对应。
下了船,走上了一条幽深而寂寞的小巷。踩在厚重的青石板路上,我感觉自身是如此尘缘而轻薄。小心地走过每一个铺子,仰望着每一座造型别致的建筑,观赏着每一件让人心颤的手工艺品。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茅盾的故乡。或许是不经意的缘故,当我在乌镇景区看见茅盾纪念堂的时候,那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还是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原来茅盾出生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小镇,生长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他的文学成就因此也就有了不可匹敌的力量。这就是作家对故乡的印迹,故乡是每一个作家的根源。
沿着青石板路,我轻抬脚步,似乎更怕咚咚的脚步声惊扰了乌镇恬静的忆梦。我一路走来,沉下浮躁的心,打量着只有在乌镇才有的古旧而淳朴的民风、民俗,那些原始的纯手工操作的缫丝、印染、舂捣、编织、织锦,都让我恍然如梦,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走回到过去了的岁月。我知道,来乌镇,我不是游玩,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寻找骨子里一直向往的那种清净、简朴、安宁、稚拙,那种没有被同化和没有被污染的清澈。想那朵蛋黄色的荷花,出污泥而圣洁。
走过一条条不同长短的石拱桥,我一次次俯在桥栏上,看深绿色的河水,仿佛这里的水也被赋予乌镇的颜色,深不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清澈透明的质感,却能看得见一条条野生的小鱼在水里穿梭来去。这也是灵魂的穿梭,灵魂的对视。一个渔翁立于船头,三五只鸬鹚随着渔翁轻轻摇橹穿桥而过,轻盈得如同一缕风,一闪而过,只留些微微的涟漪。这些梦里的画面再度重现,只一个来回,已让我感觉不虚此行。有很多很多的秀色印在我的脑海,像初恋时把心留给了她。
我来了,只是作为匆匆的过客。我将双脚又一次重重地踩在石板路上,似乎想给乌镇留下一个曾经约会过的印记。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篙,穿行在绿水中,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临别前,我把头探出车窗,再度留恋地向着乌镇张望。我还是按捺不住怀揣着的每一丝来自内心的留恋,那些沉淀的古镇文化让我内心震颤,还有更深的古镇秀色藏在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回味悠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不想向乌镇道别。因为我已经来过。乌镇,茅盾的乌镇,你把我的心虏去。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5期,有删改)
17.文章以“茅盾的乌镇”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18.通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乌镇的特点。(4分)
19.文章是围绕“茅盾的乌镇”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采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21世纪教育网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一一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世——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20.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1.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2.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60分)
23.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