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3 08: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能根据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判断,能根据物体简单特点估计物体的数量,能在具体的背景中数出100以内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数的认识的综合与应用过程,了解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体验认数的价值,进一步学会实际数数和数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具有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数表达与量化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自己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2.收集一些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例子;
3.分小组准备一些白扁豆、花生米和黄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进一步了解这些我们认识的数。
二、说一说
1.说给出的每组数的共同点。
谁能先说几个数给大家听听?(生说,师板书)
能介绍一下你说的这几个数吗?
请同学们看这几个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出示20、30、50、80、90)
再看这几个数,又有什么特点?(出示12、34、48、76、90)
这些数呢?(出示25、35、65、85、95)
你能找到这两个数的共同的特点吗?(出示52、49)
(它们都是——两位数、它们都接近——50)
2.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这里面有一个数和我们的关系比较密切,你知道是哪个数吗?为什么?
(电脑上突出49)(我们班的人数正好是49),
出示:我们班有49名同学。一起读一下
谁会像这样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指名说,(注意引导尽可能多的说出可以用100以内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数量,可适当提示从人数、页数、钱数、张数、棵树以及几和第几等角度进行思考和交流)
(如果学生说道爸妈或爷爷奶奶年龄,表扬:看得出你狠关心家人)
3.说不同辈分人的年龄。
刚才有同学说道:我家有5口人,我今年9岁,……那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出示),图中的这个小朋友家有几口人?小朋友大约多少岁?
讨论怎么判断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
这个小朋友名字叫小明,他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呢?为什么认为是爷爷?爷奶奶岁数应该比较大一些,爸爸妈妈相对年轻一些,
也可能是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是吧?
如果小明家还有一个人今年34岁,你猜这个人可能是谁?
刚才你们在判断的时候,是不是悄悄地把他们与你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进行比较啦?
提问:那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年龄吗?(如他们都六十多岁,大约60岁或他们大约五六十岁)
爸爸妈妈的年龄呢?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爸爸妈妈都30多岁 大约30岁 三四十岁 )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我们认识的数表示了很多物体的数量,比如岁数、人数、个数……,其实,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数的时候,还隐含着很多的智慧呢?
三、猜一猜
1.抓白扁豆
出示白扁豆,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现在,如果老师抓一把这个白扁豆,请你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指几名学生快速猜一猜,板书记录猜的结果。
大家猜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齐数,记录结果。
比较看谁猜的比较接近。
同学们,现在,如果让你也抓一把白扁豆,你的一把可能抓到多少粒?
讨论猜的合理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意他的说法吗?或为什么猜这么多?
(学生的手比老师的手小)好,先把你猜的结果记录下来,展示记录单,指导每位同学把你猜的结果填在相应位置。
各人填好猜的结果后,每组选出一个人抓,大家一起数一数是多少粒,并把你数的结果写在这个相应的位置
然后看看自己猜的怎么样,
交流:猜的是多少粒?数出的结果呢?
先比较猜和数出的结果,评价猜的情况?
再比较学生抓的粒数和之前老师抓的粒数:是不是你们抓的粒数都比老师抓的粒数少,说说原因。
很多同学都比较厉害,他们之前在猜的时候,就注意到自己的手比老师的手要小,所以觉得自己抓的粒数就要比老师抓的粒数少。
看来会观察非常重要。(板书:会观察)其他同学可要向他们学习哦?
2.抓花生米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的是白扁豆,
现在,如果让你抓一把花生米,猜一猜大约能抓有多少粒?把你猜的结果先记录下来,课件然后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猜的是能抓多少粒?为什么这样猜?
然后全班交流你猜的是多少粒?为什么这样猜?
(一粒花生米通常比一粒白扁豆小一些,所以你觉得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通常会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一些。)
那我们抓一把数数看好不好?这次选谁抓合适呢?建议:刚才抓白扁豆的同学比较合适。
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比较:展示数出的粒数。和之前猜的粒数比较一下,看自己猜的是不是比较接近。
再来比较一下抓的花生米的粒数和之前抓的白扁豆的粒数,花生米的粒数是不是(都)比白扁豆的粒数多?让学生说说原因。
总结:是啊,我们可以和之前抓过的白扁豆进行比较,
一粒花生米通常比一粒白扁豆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通常会比一把白扁豆的粒数多一些。大家觉得他们厉害吗?
作比较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方法。(板书:会比较)同学们可要记得哦
现在我们已经有一些猜的经验了,还想猜吗?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不过,记得一定要动脑筋思考哦
3.抓黄豆(放手让学生完成)
同学们已经看到,桌上的水槽里还有黄豆,接下来我们就抓黄豆
启发:抓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让你抓一把黄豆,你估计会抓到多少粒,先把你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同样还请之前抓白扁豆和花生米的同学抓一把,大家一起数一数,看看这次你估计的怎样?
汇报:猜的是多少粒,数的是多少粒?
觉得自己厉害吗?同学们之所以这么厉害,其实除了你们认真观察,善于比较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们肯积极思考。板书:会思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分别经历了抓白扁豆、花生米、黄豆的的活动,通过几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老师还要给你们增加一个优点,那就是会总结。
追问,按照同学们刚才总结的规律,大家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抓一把米能抓多少粒?为什么?那要是抓一把核桃呢?这又是为什么?
数的世界很有趣,很多数据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生活中的信息,大家看,出示课件
这几位同学就用数据记录了自己生活中的信息。
待会儿我们也可以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用数据记录我们的发现,好不好?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
板书设计:
我们认识的数
会观察 会比较 会思考
记录单
猜的粒数 数的粒数
一把白扁豆
一把花生米
一把黄豆
…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