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7 15:39:0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jí   结构的关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yínɡ   与丰富,并不断pénɡ   胀连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shì   了别人的梦”。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楹联(yíng) 追溯(shuò) 簇新(cù) 扣人心弦(xián)
B.婆娑(suō) 惩戒(chěng) 戳穿(chuō) 凛然生畏(lǐng)
C.嗔怒(chēn) 惬意(qiè) 瑰宝(guī) 孜孜不倦(zī)
D.召唤(zhāo) 山峦(luán) 刹那(shà) 侃侃而谈(kǎn)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等待着,长夜慢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B.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我有年轻舵手的信,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烦多是个谎言。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父亲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B.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军明坐在车厢中观望另一列火车。
C.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修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
D.教师出示鼓、锣、笛子等乐器,请同学即兴表演。
5.《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萧红感情深厚诚挚的诗句是:   ,   。
二、诗歌鉴赏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道“风景”。“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静态地呈现出两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有许多“相对”的关系。
7.阅读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一诗,完成小题。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中的“寂寞”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说“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由标题中的“墓畔”一词可知应是“坟头”,为什么诗人说成“头边”?
(3)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的感情最丰富,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8.“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似的”瞎子、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
9. 请谈谈对诗歌中“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的理解。
10.《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表现了什么?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诗中描写的梦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表色彩的词的运用上非常精练,试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寻梦者》通过美丽的象征唱出了寻梦者的心灵之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们什么?
三、综合题
13.在“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3)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原国家女篮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要求不谋而合。在未来5年内,隋菲菲将主要负责《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在某大学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14.(2020七上·文水期末)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1)(活动一: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波,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侯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2)(活动二: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春天的儿女
汪国真
为了明媚的春光
也为了不辜负你的美丽
挺起你的胸膛吧
春天的儿女
虽然远方的燕子还没有飞来
虽然北风的呼啸还显得凄厉
但春天终会来的
谁也不能阻挡那波涛一样的
啊春天的儿女
请不要再迟疑
晦暗的日子终究会成为过去
面对冰雪的欺凌
你该坚强忍耐
你要无所畏惧
向世界庄严的宣告吧
花的河流,必定要奔腾不息
帆的船队,必定要航行在晴朗的天宇
春天的儿女呵,必定要前进在春天的队伍
二组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春天的儿女要具有   的品质。
15.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16.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 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我阅读 我分享】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3)【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四、语言表达
17.在诗歌中,诗人常常把情感、哲理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哲理具有可感性。
《断章》中,诗人通过“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风雨吟》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借鉴上述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辑;盈;膨;饰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断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1、辑;2、盈;3、澎;4、饰。
【点评】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平时书写是要严格要求,书写规范,正确书写。
2.【答案】C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溯sù。B项,惩chéng,凛lǐn。D项,召zhào,刹ch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读准字音,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3.【答案】C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长夜慢慢”的“慢”应为“漫”。
B有误,”妆饰“应为“装饰”。
C正确。
D.有误,“烦多”应为“繁多”。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4.【答案】C
【考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装修”应改为“装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词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词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语的“含义”:①字面义;②整体义;③比喻义;④褒贬义;⑤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5.【答案】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考点】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6.【答案】(1)B
(2)A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1)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的赏析不正确。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2)A赏析不正确。这首诗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BCD赏析正确。
故答案为:⑴ B;⑵ A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7.【答案】(1)“寂寞”一词写出了诗人在所生活的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不说“坟头”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3)这里不仅有对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的伤悼;有对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作出更多更杰出作品的惋惜;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考点】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萧红墓畔口占
【解析】【分析】(1)结合写作背景及诗的内容分析诗人的心境,戴望舒和萧红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但萧红英年早逝,令戴望舒无比的伤心。他独自一人坐了六个小时的车去给自己的好朋友上坟,一路上他想起与萧红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样的美好的时光不会再有了,以后还有谁能像萧红一样了解自己、陪伴自己,种种的思绪涌上心头,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孤寂、悲凉。
(2)诗人戴望舒和萧红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萧红却早早地离开人世,这世间从此少了一个知心人,这让作为好朋友的戴望舒无法接受,在他的意识里,萧红并没有死,她只是暂时睡着了,她还会醒过来的,她醒过来后我们依然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此诗人把“坟头”说成“头边”。
(3)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和时代背景分析,萧红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她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而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滋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诗人感到无比的痛惜。萧红去世后,戴望舒依然向原来一样从事抗日宣传,他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家寞地等待、等待,正如诗中说的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而今天戴望舒来给萧红上坟,看到萧红静静地躺在这里,想起自己这几年所经历的一切,有觉得萧红是幸福的,因为萧红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几经解脱了。
故答案为:(1) “寂寞”一词写出了诗人在所生活的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 不说“坟头”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3) 这里不仅有对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的伤悼;有对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作出更多更杰出作品的惋惜;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还要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
【答案】8.指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瞎子、更夫“敲不破……”“敲沉了……”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9.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0.“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或许不得而知,也许这正是此诗的妙处吧。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古镇人相信天数,相信一切外在的神力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诗歌中的瞎子、更夫、睡不着的夫妻就是诗歌简单的意象。这是宁静、空虚、寂寥的小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波澜不惊,命运亘古不变。诗人说指的“梦”就是 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 问题二:诗句的意思是:瞎子“敲不破”古镇人的希望,更夫“敲不沉”古镇人的梦。愚昧的人们在这梦中在这希望中传达着深深的惶惑、痛苦和悲哀。他们并不在乎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白天沉睡在瞎子的预言中,晚上沉睡在更夫的节奏里,此句 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封闭的沉寂的古镇中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注意对题干的正确理解。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
11.【答案】(1)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2)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考点】体会诗歌意象;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 在卞之琳的这首短诗中,诗人选择了两个物象来表现寂宽:蝈蝈和夜明表。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感受都有类似的经验,那就是寂寞总和死寂般的空间有关。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的内心总会渴望有些声音,打破这种死寂,来驱逐内心的寂寞。或者说,声音的出现,总会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而暂时忘掉寂寞。蝈蝈和夜明表,都是能发出細碎且悦耳声音的两个实物,一个是童年时期的玩物,一个是成年人的附赘。但长大了的乡下孩子,正是认同了夜明表与蝈蝈在发声上存在着的同属性,故而也会常常将它置于枕边。因此诗中“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是“小孩子”儿时排遣寂寞的工具,是他活着的见证之物;“夜明表” 是“小孩子”长大后寂寞的陪伴者,是他为衣食奔波的提醒者,更是时光流逝的见证者,衬托了他死时的寂寞。
⑵ 在回顾自己30年代的写作时,诗人说他“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此诗就是一例。全诗虽然没有点明主人公的死因,但这么年轻就死去,无论出自什么原因,都出自社会和命运的不公。当然,本诗的意义还不限于人道同情层面,他还由一个乡下孩子的悲剧命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对人生寂寞的无限感受。这句话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滴滴答答的走动声,以静衬动,死亡的寂静被加深。而“三小时”一个 如此准确的时间,它把“寂寞”逼近了,“!寂寞”更清晰了,“寂寞”被放大,变成了宿命。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不仅加倍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也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⑵ 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②此题考查理解现代诗歌意象的能力。“意象”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因此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④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12.【答案】(1)诗中的“梦”是娇妍绚丽的,是无价之宝。
(2)“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藏在“青色的大海”里,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3)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⑴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梦”的特点,从“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可以看出梦是娇妍绚丽的,从“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可以看出梦是无价之宝。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在理解全诗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结合含有颜色的诗句进行分析,这些语句有:“青色的大海”“桃色的珠”“金色的贝”“鬓发斑斑”,对这些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表现寻梦的艰难;“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这两个意象都表现了梦的美丽,梦这么的美,值得人去追寻;追梦成功,人也已经是“鬓发斑斑”,但在追寻、守候梦的时候,梦又带给人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⑶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梦的追寻,诗中金色的贝、桃色的珠、梦之花都有象征性,象征人生理想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梦的第一阶段是寻找到"金色的贝",而要寻找到它,必须攀九年(就是很多年,下同)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梦的第二阶段是寻找到"桃色的珠",而要寻找到它必须将"金色的贝"放在海水里养九年、放在天水里养九年;梦的第三个阶段是让梦开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整个的生命。 据此可知,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们 :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
故答案为:⑴ 诗中的“梦”是娇妍绚丽的,是无价之宝。
⑵ “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藏在“青色的大海”里,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⑶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诗歌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⑶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13.【答案】(1)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水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
(2)略
(3)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考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简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拟写的宣传标语,构思要新颖,语言要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 “青春随想” 的主题。如: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水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
(2)本题要求拟写开场白,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3)认真阅读这两则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围绕关键词“青春形象大使”从材料中筛选出隋菲菲被 《中国青年报》签约的原因及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告诉记者的话并整合成简洁的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水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
⑵ 略
⑶ 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场白,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介绍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写开场白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要有感召力,最后能引用名人名言或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震撼力。
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材料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14.【答案】(1)A
(2)积极向上(坚强忍耐、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考点】代词;叹号;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A.有误。“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没有运用排比。故选A。
(2)考查赏析现代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汪国真描写春天的诗歌,虽然题目为《春天的儿女》,我们却没有在字里行间看到千娇百媚的柔情,相反到是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挺起你的胸膛吧”“面对冰雪的欺凌/你该坚强忍耐/你要无所畏惧”“春天的儿女呵,必定要前进在春天的队伍”等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儿女要具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品质。
故答案为:⑴A
⑵ 积极向上(坚强忍耐、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结合平时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和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关键诗句进行归纳概括。
15.【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考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不合逻辑;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①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诗歌的一项必要步骤,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幽暗的松林”和“失去”“喧响”分别是一个意义单位,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停顿应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进行,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因此这首诗为我们营造了非常静谧的氛围,朗读的时候应采用舒缓的语调。
(2)【甲】分类不当,古典诗词也属于诗歌范畴,因此应把“和古典诗词”删去。【乙】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使用不恰当,可改为“请教”。
故答案为:⑴ 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⑵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诗歌的节奏很鲜明,划分朗读节奏时不能把诗句的意思割裂开。如果不顾诗句意思、内容,机械她划分节奏,往往会造成混乱,失去了朗诵的意义。②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 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6.【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3)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考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句子仿写;不合逻辑;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①本题要求标出两处停顿,这句话中“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分别是一个意义单位,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停顿方法应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这首诗的题目是《夜》,诗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宁静的氛围,因此朗读的时候应该用舒缓的语调。
(2)【甲】不合逻辑,“古典诗词”也属于“诗词”,应把“和古典诗词”删去。【乙】“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不合语境,应该为“请教”。
(3)“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另外注意语言要精炼。
故答案为:⑴ 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⑵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不耻下问 请教
⑶ 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 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 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⑵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辨析病句要仔细分析选项,注意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连词“和”、介词、代词、谓语动词“是”、数量词、并列词语和短语等。修改病句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尽可能要小,改完后认真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17.【答案】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考点】套用式仿写;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借鉴《断章》和《风雨吟》的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也就是说要把“思念”“悲伤”“欢欣”等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比如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月亮、小河、小路等上面。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语言要精炼、含蓄、富有诗意。
故答案为: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诗歌的能力。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句式要统一;②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③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jí   结构的关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yínɡ   与丰富,并不断pénɡ   胀连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shì   了别人的梦”。
【答案】辑;盈;膨;饰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断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1、辑;2、盈;3、澎;4、饰。
【点评】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平时书写是要严格要求,书写规范,正确书写。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楹联(yíng) 追溯(shuò) 簇新(cù) 扣人心弦(xián)
B.婆娑(suō) 惩戒(chěng) 戳穿(chuō) 凛然生畏(lǐng)
C.嗔怒(chēn) 惬意(qiè) 瑰宝(guī) 孜孜不倦(zī)
D.召唤(zhāo) 山峦(luán) 刹那(shà) 侃侃而谈(kǎn)
【答案】C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溯sù。B项,惩chéng,凛lǐn。D项,召zhào,刹ch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读准字音,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等待着,长夜慢慢,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B.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我有年轻舵手的信,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D.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烦多是个谎言。
【答案】C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长夜慢慢”的“慢”应为“漫”。
B有误,”妆饰“应为“装饰”。
C正确。
D.有误,“烦多”应为“繁多”。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父亲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B.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军明坐在车厢中观望另一列火车。
C.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修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
D.教师出示鼓、锣、笛子等乐器,请同学即兴表演。
【答案】C
【考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装修”应改为“装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词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词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语的“含义”:①字面义;②整体义;③比喻义;④褒贬义;⑤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5.《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萧红感情深厚诚挚的诗句是:   ,   。
【答案】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考点】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二、诗歌鉴赏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道“风景”。“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静态地呈现出两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有许多“相对”的关系。
【答案】(1)B
(2)A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的特点
【解析】【分析】(1)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的赏析不正确。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2)A赏析不正确。这首诗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BCD赏析正确。
故答案为:⑴ B;⑵ A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7.阅读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一诗,完成小题。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中的“寂寞”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说“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由标题中的“墓畔”一词可知应是“坟头”,为什么诗人说成“头边”?
(3)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的感情最丰富,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1)“寂寞”一词写出了诗人在所生活的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不说“坟头”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3)这里不仅有对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的伤悼;有对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作出更多更杰出作品的惋惜;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考点】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萧红墓畔口占
【解析】【分析】(1)结合写作背景及诗的内容分析诗人的心境,戴望舒和萧红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但萧红英年早逝,令戴望舒无比的伤心。他独自一人坐了六个小时的车去给自己的好朋友上坟,一路上他想起与萧红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样的美好的时光不会再有了,以后还有谁能像萧红一样了解自己、陪伴自己,种种的思绪涌上心头,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孤寂、悲凉。
(2)诗人戴望舒和萧红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萧红却早早地离开人世,这世间从此少了一个知心人,这让作为好朋友的戴望舒无法接受,在他的意识里,萧红并没有死,她只是暂时睡着了,她还会醒过来的,她醒过来后我们依然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此诗人把“坟头”说成“头边”。
(3)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和时代背景分析,萧红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她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而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滋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诗人感到无比的痛惜。萧红去世后,戴望舒依然向原来一样从事抗日宣传,他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家寞地等待、等待,正如诗中说的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而今天戴望舒来给萧红上坟,看到萧红静静地躺在这里,想起自己这几年所经历的一切,有觉得萧红是幸福的,因为萧红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几经解脱了。
故答案为:(1) “寂寞”一词写出了诗人在所生活的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 不说“坟头”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3) 这里不仅有对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的伤悼;有对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作出更多更杰出作品的惋惜;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还要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古镇的梦
卞之琳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8.“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似的”瞎子、更夫“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
9. 请谈谈对诗歌中“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的理解。
10.《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表现了什么?
【答案】8.指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瞎子、更夫“敲不破……”“敲沉了……”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9.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0.“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或许不得而知,也许这正是此诗的妙处吧。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结合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古镇人相信天数,相信一切外在的神力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诗歌中的瞎子、更夫、睡不着的夫妻就是诗歌简单的意象。这是宁静、空虚、寂寥的小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波澜不惊,命运亘古不变。诗人说指的“梦”就是 人们贫瘠、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生命运。 问题二:诗句的意思是:瞎子“敲不破”古镇人的希望,更夫“敲不沉”古镇人的梦。愚昧的人们在这梦中在这希望中传达着深深的惶惑、痛苦和悲哀。他们并不在乎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白天沉睡在瞎子的预言中,晚上沉睡在更夫的节奏里,此句 表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痈的悲剧情感。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封闭的沉寂的古镇中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注意对题干的正确理解。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仔细阅读语句,理解诗句的含义。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人家门关得严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答案】(1)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2)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考点】体会诗歌意象;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 在卞之琳的这首短诗中,诗人选择了两个物象来表现寂宽:蝈蝈和夜明表。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感受都有类似的经验,那就是寂寞总和死寂般的空间有关。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的内心总会渴望有些声音,打破这种死寂,来驱逐内心的寂寞。或者说,声音的出现,总会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而暂时忘掉寂寞。蝈蝈和夜明表,都是能发出細碎且悦耳声音的两个实物,一个是童年时期的玩物,一个是成年人的附赘。但长大了的乡下孩子,正是认同了夜明表与蝈蝈在发声上存在着的同属性,故而也会常常将它置于枕边。因此诗中“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是“小孩子”儿时排遣寂寞的工具,是他活着的见证之物;“夜明表” 是“小孩子”长大后寂寞的陪伴者,是他为衣食奔波的提醒者,更是时光流逝的见证者,衬托了他死时的寂寞。
⑵ 在回顾自己30年代的写作时,诗人说他“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此诗就是一例。全诗虽然没有点明主人公的死因,但这么年轻就死去,无论出自什么原因,都出自社会和命运的不公。当然,本诗的意义还不限于人道同情层面,他还由一个乡下孩子的悲剧命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对人生寂寞的无限感受。这句话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滴滴答答的走动声,以静衬动,死亡的寂静被加深。而“三小时”一个 如此准确的时间,它把“寂寞”逼近了,“!寂寞”更清晰了,“寂寞”被放大,变成了宿命。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不仅加倍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也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小孩子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⑵ 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可以听到表针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控诉。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②此题考查理解现代诗歌意象的能力。“意象”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因此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⑵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④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诗中描写的梦具有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表色彩的词的运用上非常精练,试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寻梦者》通过美丽的象征唱出了寻梦者的心灵之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1)诗中的“梦”是娇妍绚丽的,是无价之宝。
(2)“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藏在“青色的大海”里,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3)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⑴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梦”的特点,从“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可以看出梦是娇妍绚丽的,从“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可以看出梦是无价之宝。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在理解全诗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结合含有颜色的诗句进行分析,这些语句有:“青色的大海”“桃色的珠”“金色的贝”“鬓发斑斑”,对这些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表现寻梦的艰难;“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这两个意象都表现了梦的美丽,梦这么的美,值得人去追寻;追梦成功,人也已经是“鬓发斑斑”,但在追寻、守候梦的时候,梦又带给人们多少的欣慰和满足。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⑶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梦的追寻,诗中金色的贝、桃色的珠、梦之花都有象征性,象征人生理想的三个层次、三个阶段。梦的第一阶段是寻找到"金色的贝",而要寻找到它,必须攀九年(就是很多年,下同)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梦的第二阶段是寻找到"桃色的珠",而要寻找到它必须将"金色的贝"放在海水里养九年、放在天水里养九年;梦的第三个阶段是让梦开花,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整个的生命。 据此可知,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们 :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
故答案为:⑴ 诗中的“梦”是娇妍绚丽的,是无价之宝。
⑵ “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藏在“青色的大海”里,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⑶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努力去追求。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诗歌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⑶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三、综合题
13.在“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3)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原国家女篮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要求不谋而合。在未来5年内,隋菲菲将主要负责《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在某大学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答案】(1)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水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
(2)略
(3)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考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简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拟写的宣传标语,构思要新颖,语言要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 “青春随想” 的主题。如: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水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
(2)本题要求拟写开场白,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3)认真阅读这两则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围绕关键词“青春形象大使”从材料中筛选出隋菲菲被 《中国青年报》签约的原因及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告诉记者的话并整合成简洁的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年华付水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 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青春 放飞梦想。
⑵ 略
⑶ 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场白,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介绍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写开场白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要有感召力,最后能引用名人名言或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震撼力。
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材料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14.(2020七上·文水期末)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1)(活动一: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波,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侯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2)(活动二: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春天的儿女
汪国真
为了明媚的春光
也为了不辜负你的美丽
挺起你的胸膛吧
春天的儿女
虽然远方的燕子还没有飞来
虽然北风的呼啸还显得凄厉
但春天终会来的
谁也不能阻挡那波涛一样的
啊春天的儿女
请不要再迟疑
晦暗的日子终究会成为过去
面对冰雪的欺凌
你该坚强忍耐
你要无所畏惧
向世界庄严的宣告吧
花的河流,必定要奔腾不息
帆的船队,必定要航行在晴朗的天宇
春天的儿女呵,必定要前进在春天的队伍
二组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春天的儿女要具有   的品质。
【答案】(1)A
(2)积极向上(坚强忍耐、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考点】代词;叹号;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A.有误。“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没有运用排比。故选A。
(2)考查赏析现代诗歌主旨。这是一首汪国真描写春天的诗歌,虽然题目为《春天的儿女》,我们却没有在字里行间看到千娇百媚的柔情,相反到是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挺起你的胸膛吧”“面对冰雪的欺凌/你该坚强忍耐/你要无所畏惧”“春天的儿女呵,必定要前进在春天的队伍”等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儿女要具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品质。
故答案为:⑴A
⑵ 积极向上(坚强忍耐、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结合平时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和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关键诗句进行归纳概括。
15.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一节诗,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考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不合逻辑;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①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诗歌的一项必要步骤,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幽暗的松林”和“失去”“喧响”分别是一个意义单位,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停顿应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进行,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因此这首诗为我们营造了非常静谧的氛围,朗读的时候应采用舒缓的语调。
(2)【甲】分类不当,古典诗词也属于诗歌范畴,因此应把“和古典诗词”删去。【乙】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使用不恰当,可改为“请教”。
故答案为:⑴ 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⑵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诗歌的节奏很鲜明,划分朗读节奏时不能把诗句的意思割裂开。如果不顾诗句意思、内容,机械她划分节奏,往往会造成混乱,失去了朗诵的意义。②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 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6.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 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我阅读 我分享】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3)【我阅读 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
(3)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考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句子仿写;不合逻辑;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1)①本题要求标出两处停顿,这句话中“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分别是一个意义单位,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停顿方法应为: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这首诗的题目是《夜》,诗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宁静的氛围,因此朗读的时候应该用舒缓的语调。
(2)【甲】不合逻辑,“古典诗词”也属于“诗词”,应把“和古典诗词”删去。【乙】“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不合语境,应该为“请教”。
(3)“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另外注意语言要精炼。
故答案为:⑴ 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⑵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不耻下问 请教
⑶ 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 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 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⑵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辨析病句要仔细分析选项,注意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连词“和”、介词、代词、谓语动词“是”、数量词、并列词语和短语等。修改病句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尽可能要小,改完后认真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⑶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话题要统一;②句式要统一;③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④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四、语言表达
17.在诗歌中,诗人常常把情感、哲理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哲理具有可感性。
《断章》中,诗人通过“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梦”这几个意象,表达出了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风雨吟》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借鉴上述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答案】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考点】套用式仿写;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借鉴《断章》和《风雨吟》的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也就是说要把“思念”“悲伤”“欢欣”等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比如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月亮、小河、小路等上面。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语言要精炼、含蓄、富有诗意。
故答案为: 你说你有淡淡的清愁
你说你有浓浓的思念
你说你总是在宁静的夜晚
想起故乡的村庄
想起自己四岁的时候
离开妈妈的目光……
你说你有自己的归宿
你说你认识回家的路
你说你回家的那条小路
紧贴着一条弯弯的小河
而小河的两岸
开满了无数你童稚希望的野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诗歌的能力。仿写必须做到四统一:①句式要统一;②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③色调要统一。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