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7 18:10:06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翔(xiáng) 卷(juǎn)集 怒吼(hǒu)
B.号(hào)叫 蜿(wān)蜒 翡(fěi)翠
C.胆怯(qiè) 火焰(yán) 飞窜(cuàn)
D.深渊(yuān) 悬崖(yá) 呻吟(yīn)
2.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起强调作用)
3.下列划线词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5.对下列破折号的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表转折)
B.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补充说明)
C.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表强调)
D.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相当于引号)
6.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   (A.聚集;B.席卷;C.卷集)着乌云。
②它们在大海上   (A.窜动;B.飞窜;C.飞翔),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③这个   (A.机敏;B.灵敏;C.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   (A.疲惫;B.困倦;C.困乏)。
7.本文作者是   ,   (国籍)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   》《   》《   》。
二、语言表达
8.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1)【活动一:我对对联】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破风雨海燕迎胜利”为上联,从你读过的关于鸟的古诗词中,任选一种鸟类写出下联。
(2)【活动二:口语交际】学校打算在最近一期的校刊中设置一个“鸟专题”栏目,你周末将平时搜集到的图片、文章等资料带回家整理,妈妈却泼你的冷水,认为这是耗时、费力的差事,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9.在课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也有很多动物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以下动物的象征意义你知道吗?请你根据示例填写出它们的象征意义。
示例:春燕——报春使者
①骆驼——   
②黄牛——   
③百灵——   
④春蚕——   
⑤鸽子——   
⑥绵羊——   
⑦喜鹊——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1)品味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4)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燕
郑振铎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吗?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吗?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吗?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吗?不会遇着暴风疾雨吗?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有删节)
(1)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
(2)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各自的背景是怎样的?
(3)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直接抒情,一处在中间,一处在结尾,其作用是什么?
①中间一处:   。
②结尾一处: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都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yàn,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xī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延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1)给语段中的划线字注音。
深渊(   )    一晃(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火yàn(   ) xī(   )灭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读音正确;
B项,“号”这里应读“háo”;
C项,“焰”应读“yàn”;
D项,“吟”应读“yín”。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2.【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分析】A.破折号应表示“意思的反复”。
故答案为:A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3.【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
【解析】【分析】“高傲”本义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极其骄傲。此处形容海燕非常自信,表达其意气风发,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4.【答案】B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复
【解析】【分析】①这句话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愤怒”一词把波浪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反复运用“遮不住”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④“笑”“欢乐”把海燕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5.【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分析】A判断错误,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续。BCD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破折号作用的能力。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②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③表示声音的延长;④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解释说明部分;⑤表示强调;⑥表示后面是引文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分析。
6.【答案】C;B;C;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①这里主要表现狂风的猖獗,应该用“巻集”。聚集和席卷都不合语境。②这句话表现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时非常的胆怯,应该用“飞窜”,就是来回的飞,非常害怕的意思。③敏感: 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文章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们对革命变化感觉非常的敏锐,能提前预知到。故这里应用“敏感”,“困乏”是困倦,疲乏的意思,包含的意思更多。应该用“困乏”。
故答案为:C B C 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7.【答案】高尔基;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高尔基;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8.【答案】(1)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2)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一般要求补写的内容要贴切、语意要连贯,并且不能照抄材料。考生要认真分析划线处的上下文,通过诗句内容和情感的了解,确定补写句子的内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设定的语境的把握,注意从积极的坟墓进行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要委婉、得体,注意称呼。如: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⑵ 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和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理解,对意象的掌握,在作答时要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语境,表达要清楚,用语要得体,注意称呼的运用。
9.【答案】吃苦耐劳之人;勤恳之人;歌喉美妙之人;无私奉献之人;—和平使者;温顺之人;报喜之人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对这些动物的特点及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进行联想,进而理解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如骆驼被称作沙漠之舟,它极能忍饥耐渴,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三周,没有食物可生存1月之久。因此它象征吃苦耐劳之人。再如由春蚕联想到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说明春蚕象征着无私奉献之人。再如有喜鹊联想到“喜鹊叫,喜事到”的俗语,说明喜鹊象征着报喜之人。
故答案为:吃苦耐劳之人;勤恳之人;歌喉美妙之人;无私奉献之人;—和平使者;温顺之人;报喜之人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动物的象征意义。答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这些动物的特点进行联想,还可以根据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进行联想,进而理解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
10.【答案】(1)“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獗。
(2)拟人。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3)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4)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拟人
【解析】【分析】(1)在《海燕》这篇文章里,狂风和波浪是相互对立的形象,狂风象征着反动势力,波浪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语境分析, “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势力的猖獗。
(2)“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波浪毫不畏惧,而是在歌唱,勇敢地应接雷声,因此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波浪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3)文章第一段描写大海、狂风、乌云,这是海燕所处的环境,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可以看出海燕所处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但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海燕毫不畏惧,而是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就更加衬托出海燕高大形象。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这篇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海燕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非常的勇敢乐观,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暴风雨的到来,而海鸥、海鸭、企鹅呢,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就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故答案为:⑴ “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獗。
⑵ 拟人。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⑶ 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⑷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⑶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 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1.【答案】(1)伶俐可爱;隽逸从容。
(2)作者将故乡的小燕子置于隽妙无比的春之图中,将海上的小燕子置于绝美的海天之中。
(3)故乡的小燕子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
(4)直抒思乡之情,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加深思乡之情,收束全文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文章第①段和第⑥段分别描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从这两段中找到形容小燕子的词语:伶俐可爱、隽逸地从容地,然后概括答题即可.
(2)结合相关语段分析,从“当春间二三月”可以看出作者将故乡的小燕子置于隽妙无比的春之图中,从第⑤段对大海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把海上的小燕子置于绝美的海天之中。
(3)从文章结尾段“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第②段写作者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见到小燕子,由此联想到故乡春日里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联想到故乡,因此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借小燕子抒发思乡之情。
(4)文中有两处直接抒情的语句,第一处是在第④段,结合语境分析,作者在前三段细致描写小燕子后然后直接抒发思乡之情,从而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第二处是在结尾,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而且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深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 伶俐可爱;隽逸从容。
⑵ 作者将故乡的小燕子置于隽妙无比的春之图中,将海上的小燕子置于绝美的海天之中。
⑶ 故乡的小燕子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
⑷直抒思乡之情,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 加深思乡之情,收束全文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⑶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⑷本题考查理解抒情句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全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12.【答案】(1)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天马的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加雕饰和我行我索,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3)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作铺垫。
(4)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 (1)“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是作者在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中看到天马奔腾的情景后而产生的感想,结合文章第①②段中对天马奔腾的场面描写以及第④段对天马的议论语句进行概括,“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本题要求理解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意。首先必须理解句中的关键词“散漫”“原始”“不假雕饰”“我行我素”之哪方面,“期待”“感知”“优美”“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有指什么,结合第⑤段内容理解,天马的自然状态是“日出而撒欢,目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我行我素”,但它们却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它们是英气勃勃后裔们 ,曾经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今是和平年代,它们不能再像自己的祖先一样驰骋战场,但它们骨子里却对战场有所期待,有所感知,它们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力与美的精神永远不会被世界所淘汰。
(3)文章第①至⑥段是先描写天马奔腾的场面,然后由此联想到马的精神之美,但也只是单纯地写马,而第⑦段写的是马文化和“龙马精神”。因此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4)赏析语言可以从有无使用修辞、有无使用特殊句式、有无特殊的描写方法等方面。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结合语境分析,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故答案为:⑴ 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⑵ 天马的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加雕饰和我行我索,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⑶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作铺垫。
⑷ 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的能力,此题要求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结构方面分析,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⑷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13.【答案】(1)yuān;huǎnɡ
(2)焰;熄
(3)“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的积累,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对课文中出现的字,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此题考查学生查找错字并修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语段,逐字逐句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 yuān;huǎnɡ ⑵焰;熄 ⑶ “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翔(xiáng) 卷(juǎn)集 怒吼(hǒu)
B.号(hào)叫 蜿(wān)蜒 翡(fěi)翠
C.胆怯(qiè) 火焰(yán) 飞窜(cuàn)
D.深渊(yuān) 悬崖(yá) 呻吟(yīn)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读音正确;
B项,“号”这里应读“háo”;
C项,“焰”应读“yàn”;
D项,“吟”应读“yín”。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2.下列句中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意思的转折)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解释说明)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意思的转折)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起强调作用)
【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分析】A.破折号应表示“意思的反复”。
故答案为:A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3.下列划线词属于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
A.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答案】B
【知识点】褒义词
【解析】【分析】“高傲”本义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极其骄傲。此处形容海燕非常自信,表达其意气风发,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④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答案】B
【知识点】比喻;拟人;反复
【解析】【分析】①这句话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愤怒”一词把波浪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③反复运用“遮不住”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④“笑”“欢乐”把海燕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5.对下列破折号的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表转折)
B.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补充说明)
C.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表强调)
D.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相当于引号)
【答案】A
【知识点】破折号
【解析】【分析】A判断错误,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续。BCD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破折号作用的能力。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部分;②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③表示声音的延长;④表示两个破折号之间是解释说明部分;⑤表示强调;⑥表示后面是引文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分析。
6.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   (A.聚集;B.席卷;C.卷集)着乌云。
②它们在大海上   (A.窜动;B.飞窜;C.飞翔),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③这个   (A.机敏;B.灵敏;C.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   (A.疲惫;B.困倦;C.困乏)。
【答案】C;B;C;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①这里主要表现狂风的猖獗,应该用“巻集”。聚集和席卷都不合语境。②这句话表现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时非常的胆怯,应该用“飞窜”,就是来回的飞,非常害怕的意思。③敏感: 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文章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们对革命变化感觉非常的敏锐,能提前预知到。故这里应用“敏感”,“困乏”是困倦,疲乏的意思,包含的意思更多。应该用“困乏”。
故答案为:C B C 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7.本文作者是   ,   (国籍)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   》《   》《   》。
【答案】高尔基;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高尔基;苏联;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二、语言表达
8.为了更好地了解鸟文化,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鸟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你也乐在其中。
(1)【活动一:我对对联】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里准备张贴一些对联,请以“破风雨海燕迎胜利”为上联,从你读过的关于鸟的古诗词中,任选一种鸟类写出下联。
(2)【活动二:口语交际】学校打算在最近一期的校刊中设置一个“鸟专题”栏目,你周末将平时搜集到的图片、文章等资料带回家整理,妈妈却泼你的冷水,认为这是耗时、费力的差事,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答案】(1)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2)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知识点】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一般要求补写的内容要贴切、语意要连贯,并且不能照抄材料。考生要认真分析划线处的上下文,通过诗句内容和情感的了解,确定补写句子的内容,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设定的语境的把握,注意从积极的坟墓进行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要委婉、得体,注意称呼。如: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传书信大雁寄乡愁 示例二:立鸡群池鹤展风采 示例三:衔泥土燕子筑爱巢
⑵ 示例:妈妈,校刊是面向全体教职工的,通过这些与“鸟专题”有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大家重温活动过程,更可以向大家做进一步的宣传,增强大家爱护鸟儿的意识。再说,弄好了也能展示我的才能呀,怎么能说没有意义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和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平时对诗句的积累和理解,对意象的掌握,在作答时要结合对联的知识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给定的语境,表达要清楚,用语要得体,注意称呼的运用。
9.在课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也有很多动物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以下动物的象征意义你知道吗?请你根据示例填写出它们的象征意义。
示例:春燕——报春使者
①骆驼——   
②黄牛——   
③百灵——   
④春蚕——   
⑤鸽子——   
⑥绵羊——   
⑦喜鹊——   
【答案】吃苦耐劳之人;勤恳之人;歌喉美妙之人;无私奉献之人;—和平使者;温顺之人;报喜之人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对这些动物的特点及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进行联想,进而理解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如骆驼被称作沙漠之舟,它极能忍饥耐渴,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三周,没有食物可生存1月之久。因此它象征吃苦耐劳之人。再如由春蚕联想到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说明春蚕象征着无私奉献之人。再如有喜鹊联想到“喜鹊叫,喜事到”的俗语,说明喜鹊象征着报喜之人。
故答案为:吃苦耐劳之人;勤恳之人;歌喉美妙之人;无私奉献之人;—和平使者;温顺之人;报喜之人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动物的象征意义。答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这些动物的特点进行联想,还可以根据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进行联想,进而理解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1)品味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4)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獗。
(2)拟人。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3)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4)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对比;动作描写;侧面描写;拟人
【解析】【分析】(1)在《海燕》这篇文章里,狂风和波浪是相互对立的形象,狂风象征着反动势力,波浪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语境分析, “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势力的猖獗。
(2)“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波浪毫不畏惧,而是在歌唱,勇敢地应接雷声,因此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波浪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3)文章第一段描写大海、狂风、乌云,这是海燕所处的环境,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可以看出海燕所处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但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海燕毫不畏惧,而是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就更加衬托出海燕高大形象。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这篇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海燕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非常的勇敢乐观,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暴风雨的到来,而海鸥、海鸭、企鹅呢,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就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故答案为:⑴ “抱”“甩”“摔”“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突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獗。
⑵ 拟人。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⑶ 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⑷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这样写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⑶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 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燕
郑振铎
①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②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③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吗?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吗?
④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吗?
⑤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⑥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吗?不会遇着暴风疾雨吗?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⑦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⑧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有删节)
(1)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
(2)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各自的背景是怎样的?
(3)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直接抒情,一处在中间,一处在结尾,其作用是什么?
①中间一处:   。
②结尾一处:   。
【答案】(1)伶俐可爱;隽逸从容。
(2)作者将故乡的小燕子置于隽妙无比的春之图中,将海上的小燕子置于绝美的海天之中。
(3)故乡的小燕子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
(4)直抒思乡之情,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加深思乡之情,收束全文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文章第①段和第⑥段分别描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从这两段中找到形容小燕子的词语:伶俐可爱、隽逸地从容地,然后概括答题即可.
(2)结合相关语段分析,从“当春间二三月”可以看出作者将故乡的小燕子置于隽妙无比的春之图中,从第⑤段对大海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把海上的小燕子置于绝美的海天之中。
(3)从文章结尾段“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第②段写作者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见到小燕子,由此联想到故乡春日里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联想到故乡,因此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借小燕子抒发思乡之情。
(4)文中有两处直接抒情的语句,第一处是在第④段,结合语境分析,作者在前三段细致描写小燕子后然后直接抒发思乡之情,从而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第二处是在结尾,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而且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深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 伶俐可爱;隽逸从容。
⑵ 作者将故乡的小燕子置于隽妙无比的春之图中,将海上的小燕子置于绝美的海天之中。
⑶ 故乡的小燕子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
⑷直抒思乡之情,点明大段描写乡燕的用意 加深思乡之情,收束全文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⑶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⑷本题考查理解抒情句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全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都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4)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答案】(1)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天马的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加雕饰和我行我索,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3)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作铺垫。
(4)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 (1)“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是作者在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中看到天马奔腾的情景后而产生的感想,结合文章第①②段中对天马奔腾的场面描写以及第④段对天马的议论语句进行概括,“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本题要求理解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意。首先必须理解句中的关键词“散漫”“原始”“不假雕饰”“我行我素”之哪方面,“期待”“感知”“优美”“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有指什么,结合第⑤段内容理解,天马的自然状态是“日出而撒欢,目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我行我素”,但它们却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它们是英气勃勃后裔们 ,曾经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今是和平年代,它们不能再像自己的祖先一样驰骋战场,但它们骨子里却对战场有所期待,有所感知,它们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力与美的精神永远不会被世界所淘汰。
(3)文章第①至⑥段是先描写天马奔腾的场面,然后由此联想到马的精神之美,但也只是单纯地写马,而第⑦段写的是马文化和“龙马精神”。因此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4)赏析语言可以从有无使用修辞、有无使用特殊句式、有无特殊的描写方法等方面。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结合语境分析,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故答案为:⑴ 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⑵ 天马的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加雕饰和我行我索,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⑶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作铺垫。
⑷ 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②善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的能力,此题要求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结构方面分析,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⑷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yàn,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xī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延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1)给语段中的划线字注音。
深渊(   )    一晃(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火yàn(   ) xī(   )灭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案】(1)yuān;huǎnɡ
(2)焰;熄
(3)“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的积累,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对课文中出现的字,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此题考查学生查找错字并修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语段,逐字逐句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⑴ yuān;huǎnɡ ⑵焰;熄 ⑶ “剑”改为“箭”;“延”改为“蜒”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