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墙、壁”等12个生字和户字头、车字旁2个偏旁。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了解字义。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看,这是谁呀?(出示壁虎图片)我们来认识它的名字,跟老师读—壁虎。小壁虎听到同学们这样亲切的叫它的名字,一定很开心。
2.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壁虎吗?它什么样子呢?(指名2人回答)
3.小壁虎有长长的尾巴,可它为什么要向别人借尾巴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课《小壁虎借尾巴》,伸出你的小巧手,和老师一起写标题,读标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猜字方法。
1、初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又没有注音,把它圈起来,然后猜一猜它的读音和意思。
2、汇报交流猜出了哪些字。总结猜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你有没有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猜出它的读音呢?(指名说,随机在屏幕上出示学生猜出的字词),小老师领读。
3、出示课文中其他要求会认的词语,教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出示单个字,同桌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全班交流。
4、和小壁虎做游戏。师:看来我们班同学都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连小壁虎也来为大家祝贺了。不过小壁虎说要考考大家,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三、图文对照,整理感知。
1、再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问题:小壁虎都找谁借尾巴了?然后指名说一说,教师把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贴黑板上。
2、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呢?(指名说)
3、看图文说话。
(1)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多难看哪!于是它想借一条尾巴,小壁虎先向小鱼借尾巴,它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指名读第3段,通过**的朗读我们知道小鱼怎么着尾巴游来游去呀?摇,(做动作)小壁虎说了哪句话?同学们,因为小壁虎想快点借到尾巴,因此读的时候重音要放在“借给我”上,并稍做停顿,谁再来读读看?师:小鱼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指名)拨水重读。(板书)
(2)师: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多难过呀!但是他并不灰心,继续爬呀爬,看到了—老牛,出示图文,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老牛甩着尾巴干什么?赶蝇子,原来老牛的尾巴也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老牛因为是牛伯伯,所以读的时候声音应该低沉一些,指名读。(板书)
(3)小壁虎继续爬呀爬。他多么希望借到一条尾巴呀!这次他碰到了——燕子。指名读,演示摆。(板书)
4.了解借尾巴的结果。
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吗?齐读第六自然段。妈妈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原来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真高兴啊!谁来高兴地读一读这段?再演一演。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知道了小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还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来保护自己,下节课我们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