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1.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1.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2 18: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我们的“过山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和制作的一座过山车。
难点:重叠轨道的设计图表达,制作过山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轨道。
【教学准备】
积木套件、铁架台、保温塑料管、小球、设计图纸、直尺、细绳、软尺。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播放刺激的过山车视频。
讨论:过山车为什么这么刺激呢?
因为过山车有变化多样的轨道,让小车有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和多样的运动方式。
2.分析过山车
过山车的轨道由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倾斜轨道等组成,轨道下面有支柱。
倾斜轨道让过山车速度变快。
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让过山车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支柱让轨道更稳定。
让学生知道我们自己设计的“过山车”也要有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度,同时底座要稳固。
二、探索:过山车的探索活动及图纸设计
1.用积木套装搭建基础轨道。
(1)观察材料
我们可以用小球模拟过山车。积木套装中有不同的小积木,可以自由组合,用来模拟过山车轨道。
(2)分类
将积木套装分为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倾斜轨道和支柱。
(3)拼装基础轨道
利用小积木、我们可以拼出长直线轨道、长曲线轨道、混合轨道、高支柱等
2..用泡沫保温管搭建基础轨道。
(1)观察材料
泡沫保温管是一种较软的材料、可以拉直或弯曲成不同形状的轨道。
(2)搭建方法
用铁架台固定夹子,调整高度,用夹子固定泡沫保温管。
3.设计自己的“过山车”。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材料
(2)在设计单中画下自己的设计图
(3)设计要求:
a.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
b.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c.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d.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e.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4)思考:
a.怎么表示“过山车”起点和终点?
b.怎么在设计图中表示斜坡?
c.线路有重叠可以怎么表示?
(5)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设计,交流讨论(4)中的问题。
b.用符号分别表示向上和向下的斜坡
c.用虚线表示下层或上层遮挡下层
三、实践:制作自己的“过山车”
1.根据设计图和选定的材料来搭建过山车。
2.提问:制作“过山车”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有什么制作顺序呢?
(预设:让学生知道“过山车”的制作从低到高拼搭,即从位于“过山车”最低处的终点开始,沿着设计的轨道路线,搭建到“过山车”的起点,这样的搭建操作会更规范、更科学。)
3.学生搭建制作自己的“过山车”,小组内设计师指导制作,其他成员协同具体制作,对制作中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告知设计师调整设计?
4.初步评价:制作完成“过山车”后,小组内先进行初步测试,检验“过山车”整体的稳固性,并尝试用小球进行检测。
(预设:要按照教材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要求进行,测量长度、检查轨道情况、坡度等。)
四、拓展:展示评价“过山车”及调整修正(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制作完成“过山车”、秒表、小球、细线、软尺]
1.由几个小组上来进行展示,先测量“过山车”的长度,并进行测试比赛。
2.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3.对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正建议。
4.小结:通过初步测试结果和其他同学的建议,小组内设计工程师进行优化调整,为下一课准备真正测试做准备。
(预设:评比活动中要考虑各个小组制作“过山车”的实用性和成本核算。)
《我们的“过山车”》记录单
第( )组 成员:
“过山车”设计图
请在制作“过山车”之前,先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下你的“过山车”设计图。
检验“过山车”
请在完成“过山车”的制作之后,根据你们实际制作的“过山车”完成下面的表格。
1.数一数,
我们做的“过山车”中有( )个直线轨道、( )个曲线轨道、( )个向上的倾斜轨道、( )个向下的倾斜轨道。
在你的“过山车”的起点放下小球。小球(能/不能)走完全部过山车的轨道。
我们的“过山车”轨道总共长(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