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表明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故 A 正确;
选项B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2.(2021八下·道县期末)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人民有了自己的士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大跃进”运动开始,人民丰衣足食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人民有了自己的士地,排除;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题意;
C: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排除;
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只需识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021八下·古丈期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排除;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排除;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只需识记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021·衡阳)下图老广告可证明( )
A.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C.改革开放政策推行 D.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公私合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通过赎买和公私合营等方式,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中国解放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改革开放政策与图片信息无关,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2021八下·叶集期末)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理解,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2021八下·惠城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据此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是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进行评判的基本观点, D属于历史结论,符合题意;
A是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实,B是关于土地改革结果的历史事实,C是关于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 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 的区别。
7.(2021八下·寻乌期末)“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时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排除;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排除;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符合题意;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影响,只需识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2021八下·泰来期中)某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上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
A. 拍卖政策 B.兼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取得较好的效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方式和意义。
9.(2021八下·依安期中)1987年10月召开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0.(2021八下·东莞月考)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 )
A.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选项 B 符合题意;
A 项土地改革于1952底完成,排除;
C 项大跃进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
D 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2021八下·安徽月考)1953-1956年我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A .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与材料“1954~1956年”不符,故 A 错误;
B .根据图片可知,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动。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故 B 正确;
C .“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与材料“1954~1956年”不符,故 C 错误;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与材料“1954~1956年”不符,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2.(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 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急于求成
C.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D.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不符合题意;
B. “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急于求成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1956年底”“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但是在改造后期也存在过急过粗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此话针对的是三大改造中对手工业改造过急过粗的问题,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3.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符合题意;
A 刚刚建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
B 是土地方面的政策,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 是法制建设,也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4.观察“我国粮食人均变化图”,其中促使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 促使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2020八上·衡水月考)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营 D.包产到户
【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A.强制没收,不符合史实;
B.互助合作,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同仁堂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包产到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北京同仁堂的性质,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改造形式回答。
16.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从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可以看出,其公有的成分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工业总产值达到100%,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故 C 项正确;
ABD 项都与之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7.(2021八下·东坡期末)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下列中国近代的经济曲线最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故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具有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④正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排除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图片中的这几个曲线回答,注意细心分析这些曲线,看懂这些曲线。
18.(2021八下·东坡月考)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此时我国还在进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不符合题意;
C.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读懂材料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9.(2021八下·东坡月考)分析下面表格,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1950年 1954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 1.32亿吨 1.63亿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 239.4公斤 285.2公斤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经过土地改革,1954年全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比1950年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不符合题意;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注意题干中的“本质上反映出”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0.(2020八上·揭阳竞赛)如果为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这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不符合题意;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不符合题意;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二、填空题
2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时间:到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的转变。
② 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 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 。
【答案】(1)1956
(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深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1)1956;
(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深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 。
形式:手工业 。
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农业的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也掀起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手工业者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故答案为: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手工业合作化的相关史实。
23.(2019八下·阆中期中)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 业,手工业以及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答案】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三大改造的时间、背景、内容、方式、成果、实质、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三、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种类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1)图一中的“社”是指什么?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2)图三事件体现了什么政策?三幅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3)材料二数据说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在联系: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政策:赎买政策。共同主题: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3)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老孙归社》的出版时间为1953年,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这里的 “社”是指 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二为手工业合作社,结合所学可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图三反映的是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三幅图的共同主题是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3) 据题干框表材料可知,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1) 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在联系: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政策:赎买政策。共同主题: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3) 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5.(2021八下·叶集期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巩固政权和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情况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简述其历史影响。
【答案】(1)土地改革。土地制度由地主私有制转变为农民所有制。
(2)“一五”计划时期。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三大改造”。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1)由材料一“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可知,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变。
(2)由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其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建成等等。
(3)由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这说明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实现了生产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 本题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巩固政权和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为主线,考查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2.(2021八下·道县期末)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人民有了自己的士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大跃进”运动开始,人民丰衣足食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3.(2021八下·古丈期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4.(2021·衡阳)下图老广告可证明( )
A.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抗美援朝运动开展
C.改革开放政策推行 D.三大改造实行过程
5.(2021八下·叶集期末)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2021八下·惠城期末)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7.(2021八下·寻乌期末)“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时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8.(2021八下·泰来期中)某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上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
A. 拍卖政策 B.兼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9.(2021八下·依安期中)1987年10月召开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10.(2021八下·东莞月考)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 )
A.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11.(2021八下·安徽月考)1953-1956年我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12.(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 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急于求成
C.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D.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13.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A.A B.B C.C D.D
14.观察“我国粮食人均变化图”,其中促使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5.(2020八上·衡水月考)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营 D.包产到户
16.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
17.(2021八下·东坡期末)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下列中国近代的经济曲线最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2021八下·东坡月考)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19.(2021八下·东坡月考)分析下面表格,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1950年 1954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 1.32亿吨 1.63亿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 239.4公斤 285.2公斤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20.(2020八上·揭阳竞赛)如果为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填空题
2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时间:到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的转变。
② 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 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 。
22.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 。
形式:手工业 。
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3.(2019八下·阆中期中)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 业,手工业以及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种类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1)图一中的“社”是指什么?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2)图三事件体现了什么政策?三幅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3)材料二数据说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5.(2021八下·叶集期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巩固政权和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情况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简述其历史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表明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故 A 正确;
选项B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2.【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人民有了自己的士地,排除;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题意;
C: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排除;
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只需识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排除;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排除;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只需识记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公私合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通过赎买和公私合营等方式,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正确;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中国解放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改革开放政策与图片信息无关,故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理解,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据此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是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进行评判的基本观点, D属于历史结论,符合题意;
A是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实,B是关于土地改革结果的历史事实,C是关于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 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 的区别。
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排除;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排除;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符合题意;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影响,只需识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取得较好的效果。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方式和意义。
9.【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0.【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一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幸福的年代”的重要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选项 B 符合题意;
A 项土地改革于1952底完成,排除;
C 项大跃进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
D 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A .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与材料“1954~1956年”不符,故 A 错误;
B .根据图片可知,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迅速,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推动。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故 B 正确;
C .“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与材料“1954~1956年”不符,故 C 错误;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与材料“1954~1956年”不符,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不符合题意;
B. “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急于求成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1956年底”“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但是在改造后期也存在过急过粗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此话针对的是三大改造中对手工业改造过急过粗的问题,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等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3.【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符合题意;
A 刚刚建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题意;
B 是土地方面的政策,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 是法制建设,也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4.【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 促使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A.强制没收,不符合史实;
B.互助合作,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同仁堂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包产到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北京同仁堂的性质,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改造形式回答。
16.【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从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可以看出,其公有的成分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工业总产值达到100%,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故 C 项正确;
ABD 项都与之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7.【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故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具有发展不平衡,发展过程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④正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排除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图片中的这几个曲线回答,注意细心分析这些曲线,看懂这些曲线。
18.【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此时我国还在进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不符合题意;
C.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读懂材料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9.【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经过土地改革,1954年全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比1950年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不符合题意;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注意题干中的“本质上反映出”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0.【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这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不符合题意;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不符合题意;
D.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21.【答案】(1)1956
(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深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1)1956;
(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深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农业的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也掀起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手工业者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故答案为: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合作社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手工业合作化的相关史实。
23.【答案】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三大改造的时间、背景、内容、方式、成果、实质、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4.【答案】(1)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在联系: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政策:赎买政策。共同主题: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3)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老孙归社》的出版时间为1953年,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这里的 “社”是指 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二为手工业合作社,结合所学可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图三反映的是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三幅图的共同主题是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3) 据题干框表材料可知,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1) 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在联系: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政策:赎买政策。共同主题: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3) 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5.【答案】(1)土地改革。土地制度由地主私有制转变为农民所有制。
(2)“一五”计划时期。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三大改造”。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 (1)由材料一“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可知,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变。
(2)由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其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建成等等。
(3)由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这说明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实现了生产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 本题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巩固政权和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为主线,考查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