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6 22:07:1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地主”一词从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
A.1912 年 B.1949年 C.1952年 D.1954年
2.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战争 D.西藏和平解放
3.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1952年,许多农民都笑逐颜开,是因为(  )
①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②农民真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③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④我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全民族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其共同作用是(  )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6.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7.(2021八下·吉林期末)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实施
8.(2021八下·蚌埠期末)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9.(2021七下·肇源期末)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一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10.(2021八下·霍林郭勒期末)热播历史正剧《觉醒年代》最后一集中李大钊问陈独秀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悲恸的说我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的活着,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下列哪部法律文献,使得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快乐(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土地问题决议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1.(2021八下·红桥期末)如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12.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小健听长辈讲的土地改革的故事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13.(2021八下·渠县期末)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14.(2021八下·东坡月考)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7.5 54.8 0.09 0.6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 ”的实施
15.(2021八下·薛城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16.(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著名学者费孝通曾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爰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纪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这“两种梦想”今天正在成为现实,以下史实能准确证明“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是(  )
A.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B.“共同纲领的通过”
C.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18.(2021八下·深圳期末)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19.(2021八下·河源月考)示意图简洁明了,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相互间联系的理解。如图所示是对新中国建国初期形势的反映,下面史实与相互联系正确的选项是(  )
A.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一届政协会议 ③开国大典 ④西藏和平解放
B.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解放南京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土地改革
C.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
D.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 ④一五计划
20.(2021八下·大丰月考)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二、填空题
2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   ;使    更加巩固。
22.(2020八下·耒阳月考)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三、材料分析题
23.(2021八下·聊城期中)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实现有什么影响?
24.(2021八下·高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
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什么?并归纳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25.(2020八下·嘉荫期末)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到自己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情景的出现时因为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一项什么政策?
(2)材料二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政府颁布的一部什么法令?它颁布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层获得了解放?
(4)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革命开始。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推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选项 C 符合题意, 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A .该项所述发生在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选项错误;
B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半封建性质,符合题意,故 B 选项正确;
C .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与题意不符,故 C 选项错误;
D .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与题干不符,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革命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因此①不符合题意;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因此②符合题意;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召开,因此③不符合;
1950年开始了土地改革,因此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发生在1950年的史实,1950年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掌握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时间和影响。
4.【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①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发生在1953年,排除;
选项②农民真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排除;
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选项D③④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5.【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通过题干,表格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时期都进行土地改革,要选择能够涵盖两个时期,最全面的答案,即共产党重视农民革命作用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把握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时期的土地改革。
6.【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故 BCD 都是上述事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 A 不属于上述事件所产生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不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实行了土地改革后,全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反映出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提高,本质上反映出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不符合题意;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 1937一1945年 ,不符合题意;
B. 1946—1949年 ,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1952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953—1957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判断出这是土地改革,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发生的时间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人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符合题意;
C:《土地问题决议案》,排除;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点,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即可得出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表格内容,1948年贫农、中农、地主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3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才提高。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北伐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D.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阶级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即分析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A .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B . 小健听长辈讲的土地改革的故事 ,虽然是一手资料,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
C .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D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资料,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史料的的判断和运用,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素养。
13.【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 A 选项正确;
B .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 B 选项正确;
C.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 C选项正确;
D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理解错误,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14.【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提高。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掌握土地改革的影响,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15.【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ACD都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未建立土地公有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法律依据及意义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16.【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不符合题意;
B. “共同纲领的通过” ,不符合题意;
C. 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材料中“……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至此“第二个梦想”实现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难点是部分学生看不懂题干含义,不知道如何解答。
17.【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对内,19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对外,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巩固新政权。故题干图片体现出的共同时代主题是巩固新生政权。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1950年6月”“ 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施土地改革,这是我国经济上的大事,也是政治上的大事,土地改革要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完成结束半封建社会的任务,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抗美援朝,不符合题意;
D.和平解放西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细心分析,有一定难度。
19.【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 据题干“新中国建国初期形式”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都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相关知识的掌握。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0.【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据“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50%以上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背景的相关史实。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1.【答案】封建土地;地主阶级;主人;人民政权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封建土地;地主阶级;主人;人民政权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革命的相关史实。
22.【答案】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故填: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23.【答案】(1)开国大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中的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依据材料信息中的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依据材料信息中的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 开国大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4.【答案】(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特点: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依据材料二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因此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开始土地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 特点: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 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
(2)(3)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进行理解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理解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进行归纳,其实就是对课本上现成语句的归纳。
25.【答案】(1)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3)农民。
(4)1952年底。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到自己分到的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情景的出现时是因为国家在农村推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农村实施土地改革时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0年6月。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土地改革的原因、时间、依据、措施、目的结果、性质、特点、原因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地主”一词从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
A.1912 年 B.1949年 C.1952年 D.1954年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革命开始。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推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选项 C 符合题意, ABD错误;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战争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A .该项所述发生在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选项错误;
B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半封建性质,符合题意,故 B 选项正确;
C .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与题意不符,故 C 选项错误;
D .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与题干不符,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革命的相关史实。
3.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因此①不符合题意;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因此②符合题意;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召开,因此③不符合;
1950年开始了土地改革,因此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发生在1950年的史实,1950年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掌握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时间和影响。
4.1952年,许多农民都笑逐颜开,是因为(  )
①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②农民真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③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④我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①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发生在1953年,排除;
选项②农民真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排除;
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选项D③④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5.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全民族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其共同作用是(  )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通过题干,表格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时期都进行土地改革,要选择能够涵盖两个时期,最全面的答案,即共产党重视农民革命作用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把握中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时期的土地改革。
6.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故 BCD 都是上述事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 A 不属于上述事件所产生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7.(2021八下·吉林期末)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的实施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不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8.(2021八下·蚌埠期末)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实行了土地改革后,全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反映出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粮食产量提高,本质上反映出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不符合题意;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2021七下·肇源期末)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一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 1937一1945年 ,不符合题意;
B. 1946—1949年 ,不符合题意;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1952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953—1957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判断出这是土地改革,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发生的时间回答。
10.(2021八下·霍林郭勒期末)热播历史正剧《觉醒年代》最后一集中李大钊问陈独秀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悲恸的说我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的活着,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下列哪部法律文献,使得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快乐(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土地问题决议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人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符合题意;
C:《土地问题决议案》,排除;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点,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即可得出答案。
11.(2021八下·红桥期末)如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表格内容,1948年贫农、中农、地主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3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才提高。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北伐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C.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
D.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阶级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即分析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回答。
12.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小健听长辈讲的土地改革的故事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A .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B . 小健听长辈讲的土地改革的故事 ,虽然是一手资料,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
C .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D .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资料,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史料的的判断和运用,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素养。
13.(2021八下·渠县期末)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 A 选项正确;
B .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 B 选项正确;
C.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说明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 C选项正确;
D .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理解错误,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14.(2021八下·东坡月考)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7.5 54.8 0.09 0.6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 ”的实施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提高。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掌握土地改革的影响,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15.(2021八下·薛城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ACD都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未建立土地公有制,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法律依据及意义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16.(2021九下·沧州渤海开学考)著名学者费孝通曾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爰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纪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这“两种梦想”今天正在成为现实,以下史实能准确证明“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是(  )
A.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B.“共同纲领的通过”
C.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不符合题意;
B. “共同纲领的通过” ,不符合题意;
C. 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材料中“……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至此“第二个梦想”实现了,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难点是部分学生看不懂题干含义,不知道如何解答。
17.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对内,19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对外,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巩固新政权。故题干图片体现出的共同时代主题是巩固新生政权。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18.(2021八下·深圳期末)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1950年6月”“ 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施土地改革,这是我国经济上的大事,也是政治上的大事,土地改革要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完成结束半封建社会的任务,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抗美援朝,不符合题意;
D.和平解放西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细心分析,有一定难度。
19.(2021八下·河源月考)示意图简洁明了,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相互间联系的理解。如图所示是对新中国建国初期形势的反映,下面史实与相互联系正确的选项是(  )
A.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一届政协会议 ③开国大典 ④西藏和平解放
B.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解放南京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土地改革
C.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
D.①人民民主政权巩固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 ④一五计划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 据题干“新中国建国初期形式”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都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相关知识的掌握。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0.(2021八下·大丰月考)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据“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50%以上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背景的相关史实。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填空题
2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消灭了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   ;使    更加巩固。
【答案】封建土地;地主阶级;主人;人民政权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封建土地;地主阶级;主人;人民政权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革命的相关史实。
22.(2020八下·耒阳月考)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答案】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故填: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
23.(2021八下·聊城期中)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实现有什么影响?
【答案】(1)开国大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中的图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依据材料信息中的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依据材料信息中的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 开国大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 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4.(2021八下·高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
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依据是什么?并归纳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案】(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特点: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依据材料二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因此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此开始土地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 特点: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 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
(2)(3)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进行理解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理解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进行归纳,其实就是对课本上现成语句的归纳。
25.(2020八下·嘉荫期末)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到自己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情景的出现时因为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一项什么政策?
(2)材料二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政府颁布的一部什么法令?它颁布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层获得了解放?
(4)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1)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3)农民。
(4)1952年底。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到自己分到的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情景的出现时是因为国家在农村推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农村实施土地改革时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0年6月。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土地改革的原因、时间、依据、措施、目的结果、性质、特点、原因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