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8 21: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亭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自将磨洗认前朝。
② ,江春入旧年。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 ?
④ , ,此事古难全。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⑥四面湖山归眼底, 。
⑦起舞弄清影, 。
⑧山下兰芽短浸溪, , 。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倔强(qiáng) 怨恨(yuàn) 迸溅(bèng) 茏罩(lǒng)
B.贮蓄(zhù) 澄清(chéng) 宛转(wǎn) 抖擞(sǒu)
C.奥恼(ào) 猝然(zú) 厄运(è) 风韵(yùn)
D.坠落(duò) 丰硕(shuò) 玲珑(lóng) 剔透(tì) 3.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不亦惑乎(糊涂)
B.徐喷以烟(慢慢地) 项为之强(勉强)
C.或千或百(或者) 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D.但愿人长久(只) 及反(同“返”,返回)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认真钻研课文。
B.秋天的无锡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D.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6.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作品中卖弄才情,或卖弄学问, ;如果再加上装腔作势, 。才情学问,有多少是多少,真则真,假则假,虚则虚,实则实,瞒不过明眼人。贫儿卖富, ;暴发户摆阔, ,这叫卖弄。
A.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B.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口袋里仅有的几枚银币弄得叮当作响/把古鼎擦得金光闪亮
C.都是催人呕吐的事/就更令人生厌/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D.都是令人生厌的事/就更催人呕吐/把仅有的古鼎擦得金光闪亮/把满口袋的银币弄得叮当作响
7. 综合实践活动与名著阅读 (5分)
最后,蓓姬虚弱的手脚再也无力拖着她往前移动了。她坐了下来。[甲]跟她一起坐下。他们谈起了家和那里的朋友们,还有舒适的床铺,以及最要紧的——光明!蓓姬哭了,[甲]竭力想法子安慰她,但那些鼓劲儿的话都因为说了多遍而成了陈词滥调,听着倒像是在挖苦似的。蓓姬实在疲倦不堪,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甲]心里谢天谢地。他坐着仔细看她那张扭歪的脸,看着它在愉快的梦中变得平静、自然,过了一会儿,现出了微笑,而且微笑留在了那上面。
①这段文字出自小说《 》 ,作者是美国的______。(2分)
②选文中的[甲]是 (填写小说中的人物),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与赏析(35分)
(一)阅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完成8—9题。(4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8. 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2分)

9.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打捞铁牛》,回答10——12题。(10分)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①。
[注]紫衣:借指中书省的官位。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募能出之者 ②徐去其土
③一牛且数万斤 ④没于河
11. 选出与“募能出之者”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而忘操之
C.至之市 D.心之所向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13. 文中的怀丙和尚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分)

(二)阅读《安恩和奶牛》片段,回答14——17题。(8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4. 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15. 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2分)


1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2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因被误解感到很着急,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17.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三)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回答18——21题。(13分)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了。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8. 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的哪两次“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9. 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交会”、“凝望”、“无边无际”等)进行赏析。(2分)


20. B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21. 《目送》这篇文章红遍了东南亚,在美国的影响也很大。请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阅读感受。(4分)


三、写作(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爱好。好篮球者以“球”为友,好读书者以“书”为友,好弹琴者以“琴”为友,好养花者以“花”为友……
请以“我与______为友”为题,结合自身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横线处可填网络、书画、音乐、足球等。(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3)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2012.11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二、阅读与赏析(35分)
(一)(4分)
18、(4分)第一次目送: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1分)情感: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1分)
第二次目送: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1分)情感:表达面出对父亲的老去而无可挽留的痛楚。(1分)
(只答目送儿子、父亲各得0.5分)
19、(2分)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地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能根据文意解释词意得1分,正确写出词语表达的情感得1分)
20、(3分)环境描写(答景物描写也可)(1分) 烘托了与父亲惨痛别离的悲伤。(2分)
21、示例:通过文章中母亲面对儿子因成长而远离的情况时的牵挂与落寞,我联想到我在生活中,经常和爸爸妈妈发脾气、闹别扭,现在想来确实是伤害了爸爸妈妈。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带着爱和释怀热爱生命!
(可以任选一个合理的角度作答,若没有联系文本扣1分,若没有结合生活扣1分,语言不连贯流畅扣1分)
四、作文(40分)
22、建议切入分3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