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轴对称现象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1
1
2
3
4
5
B
D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A
B
B
C
8
【教材P117习题T3变式】【2021 鄂州】“国士无双”是人民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赞誉.下列四个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B
1
【教材P116随堂练习变式】【2021 衡阳】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
A
【2021 枣庄】将如图的七巧板的其中几块,拼成一个多边形,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3
D
B
4
如图,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的有( )个.
A.1 B.2 C.3 D.4
下列各组图形中,右边的图形与左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B
5
【中考 广州】如图所示的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 )
A.1条 B.3条
C.5条 D.无数条
6
C
五角星共有5条对称轴,如图所示.
【点拨】
7
在学习“轴对称现象”内容时,邱老师让同学们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小明有一副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如图所示).
(1)小明的这些文具中,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B,C
(2)请用这些文具中的两个拼成一个轴对称图案,画出草图(只需画出一种).
解: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任选一种).
8
认真观察图①中的四个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特征.
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轴对称图形;
面积都是4(合理即可)
(2)请在图②中设计一个你心中最美丽的图案,使它也具备你所写出的上述特征.
解:答案不唯一,只要画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图案即可.如图所示.(共32张PPT)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测素质
集训课堂
轴对称
D
B
1
2
3
4
5
B
A
6
7
8
D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B
10
11
12
C
B
130°
2
80°
4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答 案 呈 现
13
14
15
16
17
18
19
6
【中考 湘西州】下列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
D
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若AC=1.6 cm,BD=2.3 cm,则四边形ACBD的周长是( )
A.3.9 cm B.7.8 cm C.4 cm D.4.6 cm
2
B
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 )
A.1 B.2 C.3 D.4
3
B
如图,已知DE∥BC,AB=AC,∠1=125°,则∠C的度数是( )
A.55° B.45° C.35° D.65°
A
4
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D≌△ACD
B.AD是△ABC的高线
C.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ABC是等边三角形
5
D
6
B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24°.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等于( )
A.78° B.60° C.54° D.50°
7
C
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分别是点E,F.下列说法:
①DE=DF;②AE=AF;③DA平分∠EDF;
④AD⊥BC;⑤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
B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为了平衡做成了轴对称图形.已知OC所在直线是对称轴,∠A=35°,∠BCO=30°,那么∠AOB=________.
9
130°
如图,从标有数字1,2,3,4的四个小正方形中拿走一个,使剩余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则应该拿走的小正方形的标号是________.
10
2
如图,在△ADC中,B是AC上一点,AD=BD=BC,若∠C=25°,则∠ADB=________.
11
80°
如图,AD∥BC,∠ABC的平分线BP与∠BAD的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________.
12
4
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 cm,则△BED的周长是________.
13
6 cm
14
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高,AD=6,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的中点,则EM+CM的最小值为________.
6
【中考·天门】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画图,不写画法,保留画图痕迹.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画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m;
15
解:如图①,直线m即为所求.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画出BC边的垂直平分线n.
解:如图②,直线n即为所求.
16
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
解:因为AD=BD, 所以∠BAD=∠DBA.
设∠BAD=∠DBA=x°.
因为AB=AC=CD,
所以∠CAD=∠CDA=180°-∠BDA=∠BAD+∠DBA=2x°,∠DBA=∠C=x°.
所以∠BAC=∠CAD+∠BAD=3x°.
因为∠ABC+∠BAC+∠C=180°,
所以5x=180.
所以x=36.
所以∠BAC=108°.
17
【中考·福建】如图,在△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求作∠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P,Q两点,并说明AP=AQ.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如图,BQ就是∠ABC的平分线.
如图,作AM⊥PQ于点M,
则∠AMP=∠AMQ=90°.
因为AD⊥BC,
所以∠ADB=90°.
所以∠BPD+∠PBD=90°.
因为∠BAC=90°,
所以∠AQP+∠ABQ=90°.
因为∠ABQ=∠PBD,
所以∠BPD=∠AQP.
因为∠BPD=∠APQ,
所以∠APQ=∠AQP.
18
【2021·成都青羊模拟】如图,在△ABD中,AB=AD,AC平分∠BAD,交BD于点E.
(1)试说明:△BCD是等腰三角形;
(2)若∠ABD=50°,∠BCD=130°,求∠ABC的度数.
19
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如图①,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并说明你的结论.
解: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
说明如下:连接AD.
因为AB=AC,D为BC的中点,
所以AD平分∠BAC.
因为DE⊥AB,DF⊥AC,
所以DE=DF.
(2)如图②,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则DE,DF,CG的长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说明.(共20张PPT)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3.1
目标三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
2
3
4
5
C
C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A
A
C
1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BD与CE交于点O,则∠BOC等于( )
A.60° B.90° C.120° D.150°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点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 )
A.15° B.30° C.45° D.60°
2
A
易知∠ACD=60°,∠ECD=45°,
所以∠ACE=∠ACD-∠ECD=60°-45°=15°.
【点拨】
如图,点D在等边△ABC的边CB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BC上,连接AD,AE,若DA=DE,且∠DAB=20°,那么∠EAC的度数为( )
A.20° B.15° C.10° D.5°
3
C
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BC=∠BAC=60°.
因为∠ABC=180°-∠ABD=∠D+∠DAB,
所以∠D=60°-20°=40°.
因为DA=DE,
所以∠DAE=∠DEA.
【点拨】
如图,A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点E在AC上,AE=AD,则∠EDC等于( )
A.15° B.20° C.25° D.30°
A
4
【点拨】
因为AD=AE,
所以∠ADE=∠AED.
因为∠AED+∠ADE+∠CAD=180°,
所以∠ADE=75°.
所以∠EDC=90°-75°=15°.
故选A.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
A.1条 B.2条
C.1条或3条 D.不确定
5
错解:A
诊断:等腰三角形包括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形,在解决有关问题时,往往因为忽略这种特殊情形而漏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正解:C
【2020·凉山州】如图,点P,Q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点Q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分别从点A、点B出发.
(1)如图①,连接AQ,CP.试说明:△ABQ≌△CAP.
6
解: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BQ=∠CAP=60°,AB=CA.
因为点P,Q同时出发且运动速度相同,
所以AP=BQ.
所以△ABQ≌△CAP(SAS).
(2)如图①,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AQ,CP相交于点M,∠QMC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解: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
∠QMC的大小不变. 因为△ABQ≌△CAP,
所以∠BAQ=∠ACP. 因为∠QMC是△ACM的一个外角,
所以∠QMC=∠ACP+∠MAC=∠BAQ+∠MAC=∠BAC. 因为∠BAC=60°, 所以∠QMC=60°.
(3)如图②,当点P,Q分别在AB,BC的延长线上运动时,直线AQ,CP相交于点M,∠QMC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解:当点P,Q分别在AB,BC的延长线上运动时,∠QMC的大小不变. 易得△ABQ≌△CAP,
所以∠BAQ=∠ACP. 因为∠QMC是△APM的一个外角,
所以∠QMC=∠BAQ+∠APM.
所以∠QMC=∠ACP+∠APM=180°-∠PAC
=180°-60°=120°.
7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F分别是AB、BC、AC上一点,且∠DEF=60°.
(1)若∠1=50°,求∠2的度数;
解: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A=∠C=60°,
因为∠B+∠1+∠DEB=180°,
∠DEB+∠DEF+∠2=180°,
∠DEF+60°=∠B, 所以∠2=∠1=50°.
(2)连接DF,若DF∥BC,求证:∠1=∠3.
解:证明:因为DF∥BC,
所以∠FDE=∠DEB,
因为∠B+∠1+∠DEB=180°,
∠FDE+∠3+∠DEF=180°,∠B=60°,∠DEF=60°,
所以∠1=∠3.(共12张PPT)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3.1
目标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1
2
3
4
5
D
D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B
C
D
1
【2020·福建】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 )
A.10 B.5 C.4 D.3
2
B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按图中虚线AD对折,再沿直线l剪开,再把它展开后得到△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C B.BD=CD
C.∠B=∠C D.AB=CB
3
D
如图,在△ABE中,BA=BE,F为AE的中点.若∠ABC=34°,∠C=50°,则∠ADB的度数为( )
A.60° B.63°
C.67° D.70°
C
4
如图,在等腰△ABC中,AB=CD,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求证:∠DEF=∠DFE.
解:证明:如图,连接AD,因为D是BC的中点,
5
所以BD=CD,又因为AB=AC,
所以AD是∠BAC的平分线,
又因为DE⊥AB,DF⊥AC,
所以DE=DF, 所以∠DEF=∠DFE.
【中考·重庆】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
(1)若∠C=42°,求∠BAD的度数;
6
解:因为AB=AC,AD⊥BC于点D,
所以∠BAD=∠CAD,∠ADC=90°.
因为∠C=42°,
所以∠BAD=∠CAD=90°-42°=48°.
(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试说明:AE=FE.
解:因为EF∥AC, 所以∠F=∠CAD.
由(1)知∠BAD=∠CAD, 所以∠BAD=∠F.
过点E作EG⊥AF于点G,
由“AAS”可得△AEG≌△FEG,
所以AE=FE.
7
【中考·黄石】如图,在△ABC中,∠BAC=90°,E为边BC上的点,且AB=AE,D为线段 BE的中点,过点E作EF⊥AE,过点A作AF∥BC,且AF,EF相交于点F.
(1)试说明:∠C=∠BAD;
解:因为AB=AE,D为线段BE的中点,
所以AD⊥BC.所以∠C+∠DAC=90°.
因为∠BAC=90°,所以∠BAD+∠DAC
=90°.所以∠C=∠BAD.
(2)试说明:AC=EF.
解:因为AF∥BC, 所以∠EAF=∠AEB.
因为AB=AE, 所以∠B=∠AEB.
所以∠B=∠EAF.
又因为AB=AE,∠BAC=∠AEF=90°,
所以△BAC≌△AEF(ASA).
所以AC=EF.(共24张PPT)
练素养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集训课堂
轴对称及其性质的六种应用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8
C
B
9
【教材P117习题T3变式】【2020 天津】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
C
2
如图,△ABC与△ADE关于直线MN对称,BC与DE的交点F在直线MN上.
(1)指出图中的两对对称点;
解:B和D,C和E.(答案不唯一)
(2)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3)指出图中其他关于直线MN对称的三角形.
解:AC=AE,AB=AD,BC=DE,BF=DF,CF=EF.
解:△AFB和△AFD,△AEF和△ACF.
3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ABC=125°,∠A+∠D=155°,AB=3 cm,EH=4 cm.
(1)试写出EF,AD的长度;
解:因为四边形ABCD与
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AB=3 cm,EH=4 cm,
所以EF=AB=3 cm,AD=EH=4 cm.
解:因为∠ABC=125°,∠A+∠D=155°,
所以∠C=360°-155°-125°=80°.
所以∠G=∠C=80°.
(2)求∠G的度数;
解:因为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的连线,
所以直线MN垂直平分BF.
(3)连接BF,线段BF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4
【教材P118材料变式】已知直线AB和△DEF,作△DEF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将作图步骤补充完整(如图所示).
(1)分别过点D,E,F作直线AB的垂线段,垂足分别是点____________;
M,P,N
(2)分别延长DM,EP,FN至点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F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GHI.
G,H,I
MG
DM
PH
EP
NI
FN
GH
HI
IG
5
【2020·吉林】图①、图②、图③都是3×3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均为格点,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图:
(1)在图①中,画一条不与AB重合的线段MN,使MN与A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且M,N为格点;
解:如图①,MN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在图②中,画一条不与AC重合的线段PQ,使PQ与AC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且P,Q为格点;
解:如图②,PQ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3)在图③中,画一个△DEF,使△DEF与△ABC关于 某条直线对称,且D,E,F为格点.
解:如图③,△DEF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6
如图,O为△ABC内部一点,OB=3,P,R分别为O关于直线AB,BC的对称点.
(1)请指出当∠ABC为多少度时,会使得PR的长度等于6,并说明理由.
解:当∠ABC=90°时,PR=6.
理由:如图,连接OP,OR,PB,RB.
因为P,R分别为O关于直线AB,BC的对称点,
所以PB=OB=3,RB=OB=3,
∠ABP=∠ABO,∠CBR=∠CBO.
因为∠ABC=90°,
所以∠ABP+∠CBR=∠ABO+∠CBO=∠ABC=90°.
所以∠PBR=180°.
所以点P,B,R共线.
所以PR=PB+RB=6.
解:PR的长度小于6.理由如下:
因为∠ABC≠90°,
所以点P,B,R不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PB+BR>PR.
因为PB+BR=3+3=6,
所以PR<6.
(2)承(1)小题,请判断当∠ABC不是你指出的角度时,PR的长度是小于6还是大于6?并说明理由.
7
将长方形纸片ABCD(如图①)按如下步骤操作:
(1)以过点A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恰好落在AD边上,折痕与原BC边交于点E(如图②);
(2)以过点E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C边上,折痕EF交原AD边于点F(如图③).
那么∠AFE的度数为( )
A.60° B.67.5° C.72° D.75°
B
8
如图,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点E,l1与l2相交于点O,△ADE的周长为6 cm.
(1)求BC的长;
解:因为l1,l2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 线,
所以AD=BD,AE=CE.
所以AD+DE+AE=BD+DE+CE=BC.
因为△ADE的周长为6 cm,
即AD+DE+AE=6 cm,
所以BC=6 cm.
(2)分别连接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 cm,求OA的长.
解:如图所示.
因为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点D,
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点E, 所以OA=OC=OB.
因为△OBC的周长为16 cm,即OC+OB+BC=16 cm,
所以OC+OB=16-6=10(cm). 所以OA=OC=5 cm.
9(共19张PPT)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3.2
1
2
3
4
5
C
C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B
8
C
A
C
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AD B.CA平分∠BCD
C.AB=BD D.△BEC≌△DEC
如图,AD垂直平分BC,AC=CE,点B,D,C,E在同一直线上,则AB+DB与DE的关系是( )
A.AB+DB>DE B.AB+DB
C.AB+DB=DE D.不能确定
2
C
【2021·淮安】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连接AE,若AE=4,EC=2,则BC的长是( )
A.2 B.4 C.6 D.8
3
C
【2020·益阳】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
平分线交AB于点D,CD平分∠ACB,若∠A=50°,则∠B的度数为( )
A.25° B.30° C.35° D.40°
B
4
【2021·梧州】如图,DE是△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B,BC于点D,E,且AB=9,AC=6,则△ACD的周长是( )
A.10.5 B.12 C.15 D.18
5
C
因为DE是△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DB=DC.
所以△ACD的周长=AD+AC+CD=AD+BD+AC=AB+AC.
因为AB=9,AC=6,
所以△ACD的周长=9+6=15.
故选C.
【点拨】
【2020·宜昌】如图,点E,F,G,Q,H在一条直线上,且EF=GH,我们知道按如图所作的直线l为线段FG的垂直平分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是线段EH的垂直平分线
B.l是线段EQ的垂直平分线
C.l是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
D.EH是l的垂直平分线
6
A
如图.
A.因为直线l为线段FG的垂直
平分线,所以FO=GO,l⊥FG.
因为EF=GH,所以EF+FO=OG+GH,
即EO=OH.
所以l为线段EH的垂直平分线,故此选项正确.
【点拨】
B.因为EO≠OQ,所以l不是线段EQ的垂直平分线,故此选项错误.
C.因为FO≠OH,所以l不是线段FH的垂直平分线,故此选项错误.
D.因为l为直线,直线没有垂直平分线,
所以此选项错误.
故选A.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试说明:CF=AD.
解:因为AD∥BC,
所以∠ECF=∠ADE.
因为E为CD的中点,
所以CE=DE.
(2)若AD=2,AB=8,当BC的长为多少时,点B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为什么?
解:当BC=6时,点B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
理由如下: 因为BC=6,AD=2,AB=8,
所以AB=BC+AD.
又因为CF=AD,BC+CF=BF, 所以AB=BF.
所以点B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
8
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N,交BC的延长线于点M.
(1)若∠A=40°,求∠M的度数.
又因为MN为AB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MN⊥AB,所以∠MNB=90°,
所以∠M=180°-90°-∠B=90°-70°=20°.
(2)如果将(1)中∠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求∠M的度数.
解:过程同(1)可求得∠M=35°.
(3)由(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说明理由.(共14张PPT)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2
目标二 画轴对称图形
1
2
3
4
5
B
B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C
B
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的两个图形是由其中一个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B.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C.轴对称变换中的两个图形,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都被这两个图形之间的直线垂直平分
D.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也可以由原图形经过平移得到
B
1
如图,△AOD关于直线l进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BOC,则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1=∠2
B.∠3=∠4
C.l垂直平分AB,且l垂直平分CD
D.AC与BD互相平分
2
D
【教材P120习题T4变式】如图所示是一条停泊在平静水面上的小船,它的“倒影”应是( )
3
B
下列图形中,分别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其中错误的是( )
C
4
下面是四名同学作△ABC关于直线MN的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是( )
B
5
【2021 江西】如图是用七巧板拼接成的一个轴对称图形(忽略拼接线)小亮改变①的位置,将①分别摆放在图中左、下、右的位置(摆放时无缝隙不重叠),还能拼接成不同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6
B
如图,能拼接成不同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3个.
【点拨】
7
如图,正三角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三角形被涂黑.
(1)再将图①中其余小三角形涂黑一个,使整个被涂黑的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画出两种不同的);
解:如图①所示.(答案不唯一)
(2)再将图②中其余小三角形涂黑两个,使整个被涂黑的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画出两种不同的).
解:如图②所示.(答案不唯一)
8
【教材P120习题T3变式】【2021 深圳】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1)请画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m的对称图形;
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共15张PPT)
角平分线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3.3
1
2
3
4
5
B
A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2.4
B
A
【教材P126例2变式】【2020·河北】如图①,已知∠ABC,用尺规作它的平分线.如图②,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B为圆心,以a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BC于点D,E;第二步:分别以D,E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内部交于点P;第三步:画射线BP.射线BP即为所求.
下列正确的是( )
B
1
【点拨】
【2021·长沙】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若BC=4,DE=1.6,则BD的长为________.
2
2.4
因为AD平分∠BAC,DE⊥AB,
∠C=90°,所以CD=DE.
因为DE=1.6,所以CD=1.6.
所以BD=BC-CD=4-1.6=2.4.
【点拨】
3
A
【2021·青海】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 )
A.8 B.7.5 C.15 D.无法确定
B
4
【2021·长春】在△ABC中,∠BAC=90°,AB≠AC.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ACD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5
A
A.由作图可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推不出△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B.由作图可知C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作图可知DA=C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作图可知BD=CD,可推出AD=DC=BD,△ADC是等腰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拨】
【2020·鞍山】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点E,F分别在AB,AD上,AE=AF,CE=CF.试说明:CB=CD.
6
解:如图,连接AC.
7
如图,在△ABC中,∠C=90°,BC=A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若AB=10 cm,求△DBE的周长.
解:因为AD平分∠CAB,且∠C=90°,
DE⊥AB,所以DC=DE,∠CAD=∠EAD,
∠C=∠DEA=90°.
所以△ACD≌△AED.
所以AC=AE.
又因为AC=BC,所以AC=AE=BC.
所以DE+EB+BD=DC+EB+BD=BC+EB=AE+EB=AB.
又因为AB=10 cm,所以△DBE的周长为10 cm.(共16张PPT)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3.1
目标一 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1
2
3
4
5
B
B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33°
D
【2021·赤峰】如图,AB∥CD,点E在线段BC上,CD=CE.若∠ABC=30°,则∠D的度数为( )
A.85° B.75° C.65° D.30°
B
1
因为AB∥CD,所以∠C=∠ABC=30°.
因为CD=CE,所以∠D=∠CED.
因为∠C+∠D+∠CED=180°,所以30°+2∠D=180°.所以∠D=75°.
【点拨】
【2020·自贡】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的度数是( )
A.50° B.40°
C.30° D.20°
2
D
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
BD=BE,∠A=100°,则∠DEC=( )
A.90° B.100° C.105° D.110°
3
B
【2021·广州】如图,在△ABC中,AC=BC,∠B=38°,点D是边AB上一点,点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B′,当B′D∥AC时,则∠BCD的度数为________.
33°
4
【点拨】
【教材P122随堂练习T3变式】【2020·青海】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A.55°,55° B.70°,40°或70°,55°
C.70°,40° D.55°,55°或70°,40°
D
5
【2020·绍兴】问题:如图,在△ABD中,BA=BD.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C,作△AEC,使EA=EC.若∠BAE=90°,∠B=45°,求∠DAC的读书. 答案:∠DAC=45°.
思考:(1)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
“∠B=45°”去掉,其余条件不变,
那么∠DAC的度数会改变吗?说明理由.
6
解:∠DAC的度数不会改变.
理由:因为EA=EC,
所以∠EAC=∠C.
因为∠BAE=90°,
所以∠B=180°-∠BAE-∠EAC-∠C=90°-2∠C.
因为BA=BD,
所以∠BAD=∠BDA.
(2)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再将“∠BAE=90°”改为“∠BAE=n°”,其余条件不变,求∠DAC的度数.
7
【2021·温州】如图,BE是△ABC的角平分线,在AB上取一点D,使DB=DE.
(1)试说明:DE∥BC;
解:因为BE是△ABC的角平分线,
所以∠DBE=∠EBC.
因为DB=DE,所以∠DEB=∠DBE.
所以∠DEB=∠EBC.所以DE∥BC.
(2)若∠A=65°,∠AED=45°,求∠EBC的度数.(共32张PPT)
练素养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集训课堂
等腰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七种常用方法
1
2
3
4
5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6
7
8
如图,在△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试说明:
(1)DE=DF;
1
解:如图,连接AD.
(2)DE⊥DF.
解:因为△BED≌△AFD,
所以∠BDE=∠ADF.
所以∠BDE+∠EDA=∠EDA+∠ADF=90°.
所以∠EDF=90°.
所以DE⊥DF.
2
如图,在△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试说明:EB⊥AB.
解:作EF⊥AC于点F.
因为EA=EC,
所以AF=FC.
因为AC=2AB,
所以AF=AB.
因为AD平分∠BAC,
所以∠BAE=∠FAE.
又因为AE=AE,
所以△ABE≌△AFE(SAS).
所以∠ABE=∠AFE=90°.
所以EB⊥AB.
3
如图,在△ABC中,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A移动(点P与A,B不重合),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AC的延长线移动,点P,Q移动的速度相同,PQ与直线BC相交于点D.
(1)试说明:PD=QD.
解:如图,过点P作PF∥AC交BC于点F.
因为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所以BP=CQ.
因为PF∥AQ,
所以∠PFB=∠ACB,∠DPF=∠CQD.
又因为AB=AC,
所以∠B=∠ACB.
所以∠B=∠PFB.
解:ED的长度保持不变.
理由:由(1)知PB=PF.
因为PE⊥BF,所以BE=EF.
由(1)知△PFD≌△QCD,
所以FD=CD.
(2)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P,Q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E,DE,CD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
4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边AC延长线上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DG⊥BE于G.
试说明:BG=EG.
解:如图,过点D作DF∥BE,交AB的延长线于F,所以∠ABC=∠F,
∠ACB=∠ADF.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B=AC=BC,∠ABC=∠ACB=∠AFD=∠ADF=∠A=60°.
所以△ADF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D=DF=AF.
所以CD=BF.
因为AD=CE,
所以FD=CE.
5
如图,AB∥CD,∠1=∠2,AD=AB+CD.试说明:
(1)BE=CE;
解:如图,延长AB,DE交于点F.
因为AB∥CD,
所以∠2=∠F.
又因为∠1=∠2,
所以∠1=∠2=∠F.
所以AD=AF.
因为AD=AB+CD,AF=AB+BF,
所以DC=BF.
因为∠DEC=∠FEB,
所以△DCE≌△FBE(AAS).
所以BE=CE.
(2)AE⊥DE;
解:由(1)知△DCE≌△FBE,AD=AF,
所以DE=EF.
所以AE⊥DE.
(3)AE平分∠DAB.
解:因为DE=EF,AD=AF,
所以AE平分∠DAB.
6
如图,△ABC中,AD为中线,点E为AB上一点,AD,CE交于点F,且AE=EF.试说明:AB=CF.
解:如图,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CG.
因为BD=CD,∠ADB=∠GDC,
所以△ABD≌△GCD(SAS).
所以AB=CG,∠G=∠EAF.
因为AE=EF,
所以∠EAF=∠EFA.
又因为∠EFA=∠CFG,
所以∠G=∠GFC.
所以CG=CF.
所以AB=CF.
7
如图,在△ABC中,∠BAC=2∠B,CD平分∠ACB交AB于点D.试说明:AC+AD=BC.
解:解法一:如图①,延长CA至点E,
使EA=AD,连接DE,则∠E=∠ADE.
所以∠BAC=180°-∠DAE=∠E+∠ADE
=2∠E.
因为∠BAC=2∠B,所以∠E=∠B.
因为CD平分∠ACB,
所以∠ECD=∠BCD.
又因为CD=CD,
所以△CDE≌△CDB(AAS).
所以CE=CB.
因为CE=AC+AE=AC+AD,
所以AC+AD=BC.
解法二:如图②,在BC上截取CE=CA,连接DE.
因为CD平分∠ACB,
所以∠ACD=∠ECD.
又因为CD=CD,
所以△ACD≌△ECD(SAS).
所以AD=DE,∠BAC=∠DEC.
因为∠BAC=2∠B,
∠DEC=180°-∠BED=∠B+∠BDE,
所以∠BDE=∠B.
所以DE=BE.
所以AC+AD=CE+BE=BC.
8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100°,BE平分∠ABC交AC于点E.
(1)试说明:BC=BE+AE.
解:在BC上截取BD=BE,连接DE,如图所示.
因为AB=AC,∠BAC=100°,
所以∠ABC=∠C=(180°-100°)÷2=40°.
因为BE平分∠ABC,
所以∠CBE=∠ABE=20°.
又因为BD=BE,
所以∠BDE=∠BED=(180°-20°)÷2=80°.
因为∠BDE=180°-∠CDE=∠C+∠CED,∠C=40°,
所以∠CED=40°=∠C.
所以DE=DC.
过点E作EM⊥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M,EN⊥BC于点N.
因为BE平分∠ABC,EM⊥BA,EN⊥BC,
所以EM=EN.
因为∠BAC=100°,
所以∠CAM=180°-100°=80°.
(2)探究:若∠A=108°,则BC的长等于哪两条线段长的和呢?试说明理由.
解:BC=CE+AB.理由如下:
在CB上截取CP=CE,连接PE,如图所示.
因为AB=AC,∠A=108°,
所以∠ABC=∠C=(180°-108°)÷2=36°.
因为CP=CE,
所以∠CPE=(180°-36°)÷2=72°.
所以∠BPE=180°-72°=108°.
所以∠BPE=∠A.
因为BE平分∠ABC,
所以∠ABE=∠PBE.(共17张PPT)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2
目标一 轴对称的性质
1
2
3
4
5
C
A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D
B
B
D
8
如图,∠A=30°,∠C′=60°,△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
C
1
【中考·天津】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D=BD B.AE=AC
C.ED+EB=DB D.AE+CB=AB
2
D
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E=BC,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E+BE=AB,最后根据等量代换可得答案.
【点拨】
【2020·哈尔滨】如图,在Rt△ABC中,∠BAC=90°,∠B=50°,AD⊥BC,垂足为D,△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B′,则∠CAB′的度数为( )
A.10° B.20° C.30° D.40°
3
A
因为∠BAC=90°,∠B=50°,
所以∠C=90°-50°=40°.因为△ADB与△ADB′关于直线AD对称,所以∠AB′B=∠B=50°.所以∠CAB′=50°-40°=10°.
【点拨】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与AD关于直线AC对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CA平分∠BCD;②AC平分∠BAD;③BD⊥AC;④BD平分AC.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4
因为AB与AD关于AC对称,所以AC垂直平分BD.所以CA平分∠BCD,AC平分∠BAD,BD⊥AC,无法判断BD是否平分AC.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
【点拨】
【教材P118做一做变式】如图,若△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于点O,则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C=A′C′ B.AB∥B′C′
C.AA′⊥MN D.BO=B′O
B
5
小华在镜子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时间最接近8时整的是( )
6
D
镜子中看到的钟面与实际情况是左右对称的,利用这一点可判断出D中时间为8:05,最接近8时整.
【点拨】
7
如图,点P在∠AOB的内部,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线段MN分别交OA,OB于点E,F.
(1)若MN=20 cm,求△PEF的周长;
解:因为点M,N分别是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 所以ME=PE,NF=PF.
所以PE+EF+PF=ME+EF+NF=MN=20 cm, 即△PEF的周长是20 cm.
(2)若∠AOB=35°,求∠EPF的度数.
解:如图,设MP与OA相交于点R,
PN与OB相交于点T.
由(1)知ME=PE,NF=PF,
所以∠M=∠EPM,∠N=∠FPN.
所以∠PEF=2∠M,∠PFE=2∠N.
因为∠PRE=∠PTF=90°,
所以在四边形OTPR中,∠MPN+∠AOB=180°.
因为∠MPN+∠M+∠N=180°,
所以∠M+∠N=∠AOB=35°.
所以∠EPF=180°-(∠PEF+∠PFE)=180°-2(∠M+∠N)=180°-35°×2=110°.
8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点D落在点G处.
(1)试说明:△FGC≌△EBC;
解:由题意知∠GCF+∠FCE=90°,
∠FCE+∠BCE=90°, 所以∠GCF=∠BCE.
又因为∠G=∠D=∠B=90°,GC=AD=BC,
所以△FGC≌△EBC(ASA).
(2)若AB=8,AD=4,求四边形ECGF(阴影部分)的面积.(共28张PPT)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D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9
10
11
12
C
A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答 案 呈 现
13
【教材P116议一议变式】观察图①~④中的左右两个图形,它们是否成轴对称?如果是,请画出其对称轴.
1
解:题图①②③中的左右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题图④中的左右两个图形不成轴对称.题图①②③中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如图所示.
【教材P131复习题T1变式】【中考 重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
D
如图,将四边形纸片ABCD沿AE向上折叠,使点B落在DC边上的点F处,若△AFD的周长为24 cm,△ECF的周长为8 cm,求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
3
解:由题意可知,△ABE和△AFE关于直线AE成轴对称,所以AB=AF,BE=FE.
因为△AFD的周长为24 cm,△ECF的周长为8 cm,即AD+DF+AF=24 cm,FC+CE+FE=8 cm,
所以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为AD+DC+BC+AB=AD+DF+FC+CE+BE+AB=(AD+DF+AF)+(FC+CE+FE)=24+8=32(cm).
【2020·自贡】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的度数是( )
A.50° B.40° C.30° D.20°
4
C
【2020·苏州】如图,在△ABC中,∠BAC=108°,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若点B′恰好落在BC边上,且AB′=CB′,则∠C′的度数为( )
A.18° B.20° C.24° D.28°
5
C
6
【中考·重庆】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
(1)若∠C=36°,求∠BAD的度数;
解:因为AB=AC, 所以∠C=∠ABC.
因为∠C=36°. 所以∠ABC=36°.
因为BD=CD,AB=AC,
所以AD⊥BC.
所以∠ADB=90°.
所以∠BAD=90°-36°=54°.
(2)试说明:FB=FE.
7
解:因为△ABC,△BDE均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BE=BD=ED,AB=CB,
∠ABC=∠EBD=60°.
所以∠ABE+∠EBC=∠CBD+∠EBC.
所以∠ABE=∠CBD.
如图,已知△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
试说明:BD+CD=AD.
8
C
9
【2020·怀化】如图,在Rt△ABC中,∠B=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C,垂足为点E,若BD=3,则DE的长为( )
A.3 B. C.2 D.6
A
10
如图,A,B,C三点表示三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计划新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在图中确定学校的位置.(简要说明作法)
解:如图所示.
连接AB,BC,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则点P就是所要确定的学校的位置.
11
【教材P123习题T5变式】如图,A,B两点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找一点C,使点C到点A,B的距离之差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如图,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并延长交l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
理由如下:
在直线l上任找一点C′(异于点C),连接CA,C′A,C′A′,C′B.
因为点A,A′关于直线l对称,
所以直线l为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则有CA=CA′.
所以CA-CB=CA′-CB=A′B.
又因为点C′在l上, 所以C′A=C′A′.
在△A′BC′中,C′A′-C′B12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在△ABC外部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DB和等边三角形ACE.若∠DAE=∠DBC,求△ABC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因为△ADB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DAB=∠CAE=∠DBA=60°.
12
所以∠DAE=∠DAB+∠BAC+∠CAE=60°+∠BAC+60°=120°+∠BAC,
∠DBC=∠DBA+∠ABC=60°+∠ABC.
因为∠DAE=∠DBC,
所以120°+∠BAC=60°+∠ABC,
即∠ABC=60°+∠BAC.
又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12
所以∠ABC=∠ACB=60°+∠BAC.
设∠BAC=x°,因为∠BAC+2∠ABC=180°,
则x+2(x+60)=180,
解得x=20. 所以∠ACB=∠ABC=60°+∠BAC=60°+20°=80°.
所以△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0°,80°,80°.
12
在等腰三角形中,只已知一些角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告诉角的度数时,通常可以建立方程求解与角度有关的问题.
【点拨】
1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比∠B的2倍少50°,求∠B的度数.
解:设∠B为x°.
因为∠A比∠B的2倍少50°, 所以∠A为2x°-50°.
因为∠A+∠B+∠C=180°,
所以∠C=180°-(2x°-50°)-x°=230°-3x°.
当AB=AC时(如图①),有∠B=∠C,
则x=230-3x,解得x=57.5.
当AB=BC时(如图②),有∠A=∠C,
则2x-50=230-3x,解得x=56.
当AC=BC时(如图③),有∠A=∠B,
则2x-50=x,解得x=50.
综上所述,∠B为57.5°或56°或50°.
本题要求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内角,这类问题通常要分类讨论.怎样讨论是解题的重点和难点.本题巧妙地采用设未知数的方法,使得三个角都能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再根据等腰三角形顶角、底角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点拨】(共14张PPT)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北师版 七年级下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5.4
1
2
3
4
5
B
A
6
7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C
C
B
【教材P131复习题T2变式】用一张正方形的红纸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斜边上的高对折,得到的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上剪出一些花纹,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将它铺平,小明一下子就猜出了这个图案至少有( )条对称轴
A.0 B.2 C.4 D.6
B
1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是一种剪纸的方法.如图,先将纸折叠,然后剪出图形,再展开,即可得到图案.
下面四个图案中,不能用上述方法剪出的是( )
2
C
要在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坛,要求花坛图案(阴影部分)为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设计符合要求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
A
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办法有( )种.
A.3 B.4 C.5 D.6
C
4
除右上角和左下角两个小正方形,其余均可以.
【点拨】
如图,图⑥是由图①~⑤中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的,则这两种基本图形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⑤
5
B
以给出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设计一个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轴对称图形.举例:如图①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请在图②中画出与之不同的一个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的解说词.
6
解: 能.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
7
将一个正方形按照下列要求分割成4部分:
(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
(2)所分得的4部分是全等图形.
请你按照上述两个要求,分别在如图①②③中的正方形中画出3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分割线画成虚线,不写画法).
解: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