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 59 页例 1、第 60 页“想想做做”第 3 题
【教材分析】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 59~60 页 本课教材是以解决跳绳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 跳绳的情境,让学生解决“小红跳了多少下?”和“小军跳了多少下”这两个问题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45)和进位加(28+45),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探索两位数加法不同的口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100 以内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已经不存在困难。而口算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后面笔算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会影响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寻找一种简便的口算方式提高口算能力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我们知道要提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速度,通常要“直接从高位算”起,这样比较符合算式的观察和数的书写顺序。而学生却因为长期受笔算的影响,“直接从个位加起”的算法已经根深蒂固。为了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特意采用了“听算”这样一种口算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算的过程中,感悟“直接从高位算起”算法的优越性。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课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学生跳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在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中自主探究,体验算法多 样化,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中感悟最佳的方法,实现方法优化。
3、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谈论,独立思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讨论和交流中,让不同地见解、不同地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完善,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地全程对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能根据个位相加是否进位,估计出两个两位数的和是几十多。
2、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得一些书徐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增强数感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能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能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57+20= 23+40= 42+30= 35+6= 63+8= 46+7=
23+5= 45+6= 52+7=
提问: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真强啊!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是两位数加什么数?
谈话: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把复习旧知的过程隐含在揭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自然感觉到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让学生初步感知 “拆数”的计算方法,为探索新知识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探索新知
学习不进位
谈话: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同学们都在认真练习跳绳呢,请看 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用贴近儿童实际的“跳绳”的情境导入, 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
(1)小华跳了 45 下。(2)小红比小华多跳 23 下。(3)小军比小华多跳 28 下。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 1:小红跳了多少下? 生 2:小军跳了多少下?
提问:求小红跳了多少下?解决这个问题,你会用到哪些条件呢? 生:小华跳了 45 下,小红比小华多跳 23 下。
谈话:你分析的真好!怎样列式呢? 指生列式:45+23=
提问:求小军跳了多少下?解决这个问题,你会用到哪些条件呢? 生:小华跳了 45 下,小军比小华多跳 28 下。
谈话:你分析的真好!怎样列式呢? 指生列式:45+28=
提问:45+23= 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伴说说怎样算的?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环节。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轻松的交流氛围,并引导
学生在交流的过 程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多策略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汇报:
方法一、40+20=60 方法二、45+20=65
5+3=8 65+3=68
60+8=68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口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啊。通常笔算方法是十位加十位个位加个位,最后把两个和相加;而口算方法是用一个加数先加几十再加几。
谈话: 刚刚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小红跳了 68 下( 完成算式45+23=68(下)),最后还要写上答。边说边写 答:小红跳了 68 下。
学习进位
提问:45+28= 你是怎样想的 先想一想,想好后用身体姿势告诉老师。方法一、40+20=60 方法二、45+20=65
5+8=13 65+8=73
60+13=73
提问:口算过程说的真清晰啊,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小结: 为了口算方便, 我们会选择第 2 种方法。先算 45+20=65 , 再算65+8=73.
观察、比较,寻找异同点
提问:上面两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
小结:相同点: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不论是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一般都用第一个加数先加几十,再加几。
不同点:一个进位,一个不进位。
【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但是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吸取各种方法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
三、巩固练习
谈话:同学们刚刚学的都很认真,接下来,就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我是计算小能手
“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提问:每组前两题与第三题,有什么联系?
火眼精睛——“想想做做”第 3 题
谈话:同学们都是计算小能手,接下来,老师看看谁是火眼精睛呢?
摘苹果——想想做做第 2 题
谈话:同学们的都很厉害啊。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苹果哦,谁能摘下来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小红跳了多少下? 小军跳了多少下?
45+23=68(下) 45+28=73(下)
答:小红跳了
68
下。
答:小军跳了
73
下。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探索口算方法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同桌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全班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