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提升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2节万有引力定律提升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5 16:3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并据此推广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借助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
D.据万有引力公式,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2.土卫六叫“泰坦”(如图),它每16天绕土星一周,经测量其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已知引力常量,1天为86400s,则土星的质量约为(  )
A.kg
B.kg
C.kg
D.kg
3.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其中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环绕星运动的线速度 B.环绕星运动的线速度
C.环绕星运动的周期 D.环绕星运动的周期
4.地球、月亮的质量分别为M、m。嫦娥五号从地球奔向月球过程中,当它所受到的地球、月球的引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与地球中心的距离和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  )
A. B. C. D.
5.要使相距较远的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下列办法不可行的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变成原来2倍,距离不变
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质量不变
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少原来的
6.下面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得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不仅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测量出了引力常量
D.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假设地球为密度均匀的球体,若保持密度不变,而将半径缩小原来的一半,那么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将变为原来的( )
A.2倍 B. C.4倍 D.
8.一个半径是地球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八十分之一的天体,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
A.4倍 B.1/5倍 C.5倍 D.20倍
9.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两颗质量相等的卫星A、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A到地心的距离是卫星B到地心距离的3倍。则A、B两颗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之比为(  )
A.1:9 B.9:1 C.3:1 D.1:3
二、多选题
11.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球位于边长为R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绕其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引力常量为G,以下对该三星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都为
B.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与三颗星球的质量无关
C.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都为
D.若距离R和m均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每颗星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12.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假设人们在逃离过程中发现一种三星组成的孤立系统,三星的质量相等、半径均为,稳定分布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三角形的边长为,三星绕O点做周期为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忽略星体的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B.每个星球的质量为
C.每个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D.每个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13.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定律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发现海王星和冥王星
三、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匀质实心球,半径为R。如果通过球心挖去一个直径为R的小实心球,然后置于相距为d的地方,试计算空心球与小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英国科学家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故B错误.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故C正确.万有引力公式,适用于两质点间的引力计算,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已经不能看为质点,故不能用公式计算引力,故D错误.
2.B
【解析】
【详解】
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其中
r=1.2×106km=1.2×109m;T=16天=16×24×3600≈1.4×106s,G=6.67×10-11N m2/kg2
代入数据可得
M≈5×1026kg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其中边上的一颗星受中央星和另一颗边上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解之得: ,选项A正确,B错误;
,故选项CD错误;故选A.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飞船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与到月球中心的距离分别为、,飞船质量为′,飞船所受地球、月球引力平衡
解得
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A.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变成原来2倍,距离不变,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故可行,故A错误;
B.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距离不变,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可行,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质量不变,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可行,故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公式
可知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少原来的,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变,不可行,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A.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故A正确;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C错误;
D.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微观、高速不再适用,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设地球的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物体的质量为m,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物体的重力为所以将半径缩小时,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将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8.B
【解析】
【详解】
在地球表面有,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解得重力加速度为:,因为一个半径是地球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八十分之一的天体,则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1/5倍,故B正确,ACD错误.
9.B
【解析】
【详解】
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为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依题意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得:A、B两颗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之比为
故选A。
1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几何关系知每颗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故A正确;
B.任意两颗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一颗星受到的合力
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
解得
与三颗星球的质量m成正比,故B错误;
C.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
解得
故C正确;
D.合力提供它们的向心力
解得
距离R和m均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每颗星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12.BD
【解析】
【详解】
A.如图所示,三星均围绕边长为d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故A错误;
B.设星球的质量为,星球间的万有引力,如下图所示
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
综合可得
故B正确;
C.星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结合
可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故C错误;
D.由
结合
可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故D正确。
故选BD。
13.ABC
【解析】
【详解】
A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AB正确;
C.卡文迪许首次在实验室里精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C正确;
D.科学家亚当斯通过对天王星的长期观察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每隔时间t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亚当斯利用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对观察数据进行计算,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后命名为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故D错误;
故选ABC。
14.
【解析】
【分析】
实心球挖去一个半径为的小实心球后,质量分布不均匀。因此挖去小实心球剩余的部分,不能看成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直接求空心球和小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困难。
【详解】
假设用与挖去的小实心球完全相同的球填补挖去的位置,则空心球变成一个实心球,可看作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则大、小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F=G
小实心球的质量为
m=ρ·π=ρ·πR3=M
代入上式得
F=G
填入的小实心球与挖去的小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F1=G=·=
设空心球与小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2,则有F=F1+F2因此,空心球与小实心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F2=F-F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