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4.《窦娥冤(节选)》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4.《窦娥冤(节选)》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2 20: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窦娥冤(节选)
知人论世
1.认识作者
姓名:关汉卿,号______ 生卒:约1230—约1300 籍贯:元代大都(今北京)
身份地位 元代戏曲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被誉为“曲家圣人”,简称“曲圣”。此外,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享有“中国的____________”之称;1958年入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关汉卿“自画像”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一枝花·不伏老》
创作情况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________》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
答案 已斋叟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莎士比亚 窦娥冤
2.探寻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贪污横行,冤案不计其数。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答案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初读文本
1.读正文,通文意
(1)下面是第三折的人物角色,请用连线形式画出正确的对应关系。
答案 
(2)课文是通过哪几个场景来刻画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的?请简要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去法场的路上痛斥天地,法场上与婆婆诀别,行刑前发三桩誓愿,死后两桩誓愿马上应验。
2.通文意,画导图
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画出本文的结构导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窦娥 dòu 嗟怨 jiē
刽子手 ɡuì 瀽 jiǎn
盗跖 zhí 罪愆 qiān
错勘 kān 湛湛 zhàn
邹衍 yǎn 苌弘 chánɡ
埋 埋怨 mán 卜 占卜 bǔ
埋没 mái 萝卜 bo
提 提水 tí 累 连累 lěi
提防 dī 劳累 lèi
煞 煞尾 shā
煞费苦心 shà
2.写对字形
词语 正确字 词语 正确字
亲juàn 眷 jiānɡ液 浆
ténɡ写 誊 船jiǎnɡ 桨
qiān陌 阡 yǎn旗息鼓 偃
xiān维 纤 都江yàn 堰
jiān灭 歼 yà苗助长 揠
3.辨析近义词语
顺水推船 都有“顺应趋势办事”的意思。 “顺水推船”为中性词,有时含贬义。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用作褒义,指根据形势加以引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应用 (1)老总知道李如意已经威名扫地,如今见他自动提出辞职,也就____________,让人给他结算了薪酬,打发他离开公司。 (2)不论是“垃圾兑换超市”,还是“绿色银行”,抑或“道德银行”,只有____________,才能进一步激发老百姓参与公益的热情,扩大公益的社会基础。
答案 (1)顺水推船 (2)因势利导
1.文学常识
戏 剧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可以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元杂剧
(1)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戏”或“旦本戏”。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称呼;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称呼。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官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
(3)剧本构成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构成。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介即科范,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等。
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别的人物自叙心里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2.名家评点
(1)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近代学者王国维
(2)窦娥是一个善良女子——具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人物所要求的那种善良性格。《窦娥冤》的悲剧性,单纯有力,像钉子一样,越敲越深,又像阶梯一样,越升越高。
——现代戏剧家李健吾
学习目标 1.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作品主题。2.分析人物语言,深入理解窦娥的性格及其悲剧。(重点)3.探讨浪漫手法,体会艺术魅力。
分析戏剧冲突,把握作品主题
1.阅读戏剧首先要把握戏剧冲突。结合本折及之前的情节(参见课文注释①),分析课文有哪些戏剧冲突,这些冲突是什么性质的冲突,有什么作用。
戏剧冲突 冲突性质 冲突作用
答案 
戏剧冲突 冲突性质 冲突作用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 底层百姓与社会上的地痞恶棍的冲突 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窦娥与太守的冲突 百姓与昏庸官府乃至腐败的司法制度的冲突 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
窦娥与天地的冲突 内心道德观念的冲突 反映了百姓善良而强烈的愿望
2.作者借戏剧冲突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现在封建社会中善良百姓的悲惨遭遇及反抗精神。
②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司法制度的丑恶。
③多个层面上的冲突,深刻地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自我解决的内在矛盾。
分析语言,把握形象
1.窦娥开篇诅咒天地的唱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窦娥为何要指斥天地鬼神?这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篇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感叹、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勇于反抗的精神。(2)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是她在绝望之中迸发出来的呼号,是她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3)这表现了她的不屈而勇于反抗的精神。
2.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同刽子手的对话和唱词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灵?在表现剧作主题方面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在表现剧作主题方面起到了衬托的艺术效果。这里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深重。这样与窦娥的反抗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丰满、鲜明;同时善良的被毁灭,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3.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是什么原因?窦娥同蔡婆的对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走前街走后街是因为走前街会经过自己家,她不愿让婆婆见到自己而伤心。
(2)窦娥同蔡婆的对话,完全是年轻媳妇对婆婆的口吻,自然真实,通情达理。它让人感受到窦娥临死之时对生命的留恋,而她对婆婆的要求之低,也表现出她在婆婆面前一贯善良和温顺的品行。
4.窦娥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造成窦娥悲惨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及主人公自身的原因等。①社会原因是主要原因,窦娥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官吏的压迫、贪赃枉法、草菅人命造成的,所以,她的悲剧的根源是糊涂官吏对她的迫害。②对封建文化宣扬的彼岸世界的迷信也是窦娥悲剧的一个无形的帮凶,窦娥不再相信现实社会能还她清白,因而寄托于鬼神,将自己对社会的满腔怨恨,化为惊世骇俗的三桩誓愿,这都是出于迷信思想中对鬼神的敬畏和鬼神掌着生死及人间公平的幻想。③窦娥所承受的一系列苦难和她最终的毁灭,是出于其自身的信念和理想准则。窦娥在封建道德的濡养下长大,因此在其心中传统的封建礼教
和贞节观念是不可改变的,这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原因。
探讨手法,体会效果
1.填写下表,深入理解三大誓愿所用典故及誓愿目的。
三大誓愿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及作用 誓愿目的
第一桩誓愿
第二桩誓愿
第三桩誓愿
答案 
三大誓愿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及作用 誓愿目的
第一桩誓愿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誓愿 六月飞雪 六月飞霜 让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让尸体洁白不染
第三桩誓愿 亢旱三年 东海孝妇 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
2.三桩誓愿在内容安排上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三大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桩誓愿在内容安排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三桩誓愿“示冤”的范围逐渐扩大:血溅白练,刑场上的人们看到了;六月飞雪,山阳县的百姓知晓了;亢旱三年,楚州人民为证了。
(2)三大誓愿的顺序不可以颠倒,因为三大誓愿在内容和语气上有从“示冤”到“惩处”的递进关系。在三桩誓愿中,窦娥的反抗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示。
3.窦娥发三大誓愿求助天地和前文她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是否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窦娥发三大誓愿求助天地和前文对天地鬼神的指斥还是有所矛盾的。前者指天斥地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是借指天斥地来斥责现实中的黑暗社会;后者则是无助之下的依靠和寄托,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自己的冤案。这正反映了窦娥这个人物内心的意志冲突。
4.这三桩誓愿的实现并不符合现实,如何理解剧中这种超现实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作品中却实现了,这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正是浪漫主义手法的使用,才使得窦娥之冤屈表现出了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表达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理想,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全剧的思想性,来打动读者的心灵,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感情的慰藉和少许的心理平衡。
请结合课文《窦娥冤》,以“窦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点评人物的话,100个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窦娥,我想对你说,你是个弱女子,但你勤劳、善良、孝顺,面对被卖抵债、丈夫早逝的悲惨命运,你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妇道,为了不让婆婆受罪,不惜违心地承认杀人的罪行。窦娥,你又是一个烈女子,你敢于抨击官吏们的腐败,敢于指责天地的不公,你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抗争的意义。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如椽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对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广泛反映,深刻揭露;对受迫害者的痛苦经历,他寄予莫大的同情,酣畅抒写;(    )。他的创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其剧作如“琼筵醉客”,汪洋恣肆,慷慨淋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民众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在文坛,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毕竟浃入肌肤,馀风尚炽,而俗文学则风起云涌,走向繁盛。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缔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观。关汉卿生活在这种特定的历史阶段,他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便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建设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行动和意识,他给予热情的颂扬
B.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他给予热情的颂扬
C.他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给予热情的颂扬
D.他对弱小者抗击罪恶的行动、见义勇为的意识,给予热情的颂扬
答案 B
解析 分析选项可知,应先讲“意识”,再讲“行动”,排除A、D两项。结合前面内容“对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广泛反映,深刻揭露”“对受迫害者的痛苦经历,他寄予莫大的同情”分析,句式应该为“……他……”,排除C项。故选B。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答案 D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把“雅文学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俗文学风起云涌,走向繁盛”的特征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A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的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结合“无边”“不尽”、“落木”“长江”、“萧萧下”“滚滚来”分析,句式对称,词性相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向东流。以水喻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解析 成分残缺,介词残缺,应在“建设”前加“在”;搭配不当,“建设”与“秩序”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建设”改为“建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存下去却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种抗议是非常深刻有力的。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④③①⑤⑥② B.④⑤⑥②③①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⑤①④③②
答案 C
解析 通读供排句可知,⑥是总起句,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故⑥应为首句。①④是窦娥“温顺”的具体体现,根据句意,应将④放在①后面。②中的“这最起码的要求”指④中的“生存下去”,故应将②放在④后面。③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补充,应放在最后。⑤在内容上紧承③,且⑤中的“她们”指③中的“窦娥这样的妇女”,故应将⑤放在③后面。故选C。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这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所以,看见不公,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答案 (示例)①对一个人的不公 ②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 ③我们要警惕制度
解析 第①处应该是解释孟德斯鸠的名言;第②处仿写孟德斯鸠的名言,根据后文内容的中心词“侮辱”可得出答案;第③处,根据第①处中的关键词“制度”可以推断出,此处所填的内容和前文内容是对举的。
6.仿照下面所给对联的下联,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为写作对象,拟写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汉卿杂剧一腔热血震古烁今
答案 (示例)窦娥刑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
解析 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对联的内容应与《窦娥冤》相关,拟写上联时,可以思考与窦娥相关的情节、《窦娥冤》表达的情感或者窦娥的形象特征等,比如窦娥的善良和反抗精神、对现实的怨恨等。
7.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一本的传统戏剧样式。
解析 首先确定宾语中心语“传统戏剧样式”,然后提炼材料中反映杂剧本质特点的有关内容,如“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四折本”“盛行于元朝”等,把这些内容变为宾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并合理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即可。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关汉卿(节选)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8.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为狱吏的母亲治病,感动了狱吏,他本想设法营救关汉卿,但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最终只得作罢。
B.舞台说明中“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由“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和甫人性虚伪的一面。
C.叶和甫借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故意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D.“怒”“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他重重的一记耳光”这些舞台说明,表现了关汉卿在与叶和甫对话时的情感变化。
答案 A
解析 “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错,从剧中来看,这是叶和甫对关汉卿的诬陷。
9.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这句话用笔洗练,“昂然”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关汉卿傲视权贵的形象特点。
B.“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这两句话,语言对仗工整,既凸显出关汉卿的文人气质,又流露出他正直、博大的胸襟。
C.作者安排叶和甫这一次要人物,既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又有利于刻画关汉卿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D.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选文的冲突主要有关汉卿与狱吏、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
答案 D
解析 剧中关汉卿与狱吏的正面矛盾冲突并不是作者要重点突出的。
10.“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选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的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征。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出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
11.《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来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解析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还有对比衬托。先依据文本举出例句,然后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