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异域晨曦,风月同天
课程标准: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什么是“文明”?
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家玛格丽特米蒂在一次讲座中在下课前有一个听众提问:“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您怎么判断这个部落是不是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了?”
米蒂教授回答:“受伤后又愈合的股骨。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分工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矛盾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唯物
史观
私有制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过程:社会大分工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早期城市遗址
农业与手工业分离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据考古发现,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贫富分化的出现 B.阶级对立的产生.
C.国家机器的形成 D.生产能力的提高
D
当堂检测
中华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文明
约BC3500年
两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文明
BC3300年
中华文明(良渚)
BC3千纪
古印度文明
BC700年
古希腊文明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时空定位
类型: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古代 文明 地域 时间 文明的早期发展(成就) 政治 文化
巴比伦文明
埃及
文明
印度
文明
希腊
文明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部分岛屿
约公元前3500-公元1700
约公元前3500-公元3100
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
公元前2000-公元前500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实行君主专制(君权神授),颁布世界最早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君神合一,法老至上
形成种姓制度(印度教),影响至今
城邦制,寡头政治(斯巴达),民主政治(雅典)
世界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泥板书,史诗《吉尔伽美什》记录洪水传说,发明60进制。
象形文字,莎草纸,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体现数学和建筑水平)
佛教形成(宣扬平等),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创造数字0-9,提出按位计值
文学,历史(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四大文明古国”——北温带农业文明
2、多元的文明特色
(1)两河文明特色: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
(2)埃及文明特色:象形文字、金字塔、法老
(3)印度文明特色:种姓制度、佛教
(3)古希腊文明特色: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神话、哲学
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书写工具通常是芦苇杆笔,由于这种笔笔尖细、笔尾粗,所以把它往泥板上一压就形成一个笔划,而且呈楔形或钉子型。
——《世界文明之旅》,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第52页
法老图坦卡蒙安葬面具
埃及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人生而不平等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众生皆平等
种姓制度
冲击
佛教
时间:前6—前4世纪
创始人:释迦牟尼
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
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贵贱、等级分明
法律地位不平等
职业世袭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希罗多德
(西方“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在《雅典学院》的画面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A.独立发展,多地起源
B.扇形扩散,多元一体
C.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D.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A
当堂检测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同样的罪过处罚也较轻。如,若奴隶主贵族使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偿,而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受到严重惩罚。由此可见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法典内容全面且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D
当堂检测
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进行了天文学研究。这主要说明
A.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
B.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C.古代数学具有实用性特点
D.太阳历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
A
当堂检测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析文明之因:文明产生的条件
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特点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交通条件限制;
历史条件(各自的文化传统);
地理环境差异……
三、析文明之因:文明产生的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影响
山岭沟壑的地形
本地资
源
不
足
三面环水 海岸曲折 港湾众多
在三大洲交汇
海外贸易频繁
海外殖民活动
汲取亚非文明成果
适合农耕土地少
商品经济发达
有必要
航海与海军的发展
有能力
有基础
创造自己独特文明
文化:平等互利的观念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经济:促进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古希腊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
汲取、借鉴东方文明成果
雅典民主政治
自由民 168000;奴隶 200000;外邦人32000。
——哈蒙德《希腊史》
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法律至上
公元前 494 年,泰米斯托克利捐助了悲剧《米利都的沦陷》的演出。该剧中波斯侵略者的暴行和战败者的悲惨遭遇震撼了雅典民众,也为他赢得了反波斯斗士的美名,并于次年当选执政官。该事例
A.体现了雅典平民政治的特征
B.说明富人通过社会捐助攫取政治权利
C.体现了古希腊悲剧的艺术成就
D.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非理性发展特征
D
当堂检测
材料一: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
(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
材料二: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2)优点:直接民主;增加国家认同感。
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材料三: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3)依据材料三及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可吸取的教训。
(3)弊端:直接民主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内耗和混乱,危及国家前途。
教训:要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科学的决策性;要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
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君 主 专 制
民主政治
小结: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异域晨曦,风月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