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解与乳化第七章溶液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高锰酸钾和碘两种物质分别加入汽油中都能形成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来推理,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只有液体可以作为溶剂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刷子刷去墙壁上的污渍 B.用砂纸打磨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4.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纳
C.硝酸铵 D.味精
5.从200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
A.5% B.9.5% C.10% D.9%
6.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面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7.下列有关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汽油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渍 B.用擦干放置在干燥处的方法保存菜刀
C.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 D.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
A.用热的纯碱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沾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机修工手上的油污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
9.如图所示,U 型管中左右两边的红墨水液柱位于同一水平面,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则 U 型管中液柱出现的现象是
A.右高左低 B.左高右低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1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B.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经常饮用有益健康
C.使用洗涤剂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D.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11.某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之一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食盐溶液”.下列是某同学的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A.计算需要氯化钠4g、水50g
B.将氯化钠放置到托盘天平右盘称量
C.将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用玻璃棒搅拌加快食盐溶解
12.下列厨房中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 B.白醋 C.麻油 D.白糖
13.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饱和溶液
D.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纯碱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但是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_______;
②硫酸铜溶液_______;
③锌和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_______;
④澄清石灰水_______;
⑤95g水和5g酒精混合_______;
⑥食盐水_______。
17.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活中可________使硬水变成软水
(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块
(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18.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
19.如图所示,A、B、C、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现将四种固体: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按顺序分别加入 A、B、C、D 四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之完全溶解,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液柱下降的是_______,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
三、简答题,共2小题
20.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请以冰糖晶体溶于水为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并说明理由。
2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故A正确;
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加入汽油中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
C、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洗洁精中含乳化剂,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C正确;
D、溶液具有稳定性: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故D正确。
故选B。
2.B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溶液加水稀释过程,溶剂的量增多,但溶质的质量不会改变,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溶剂最常见的是液体,但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可以看成溶剂为氮气,溶质为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溶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用刷子刷去墙壁上的污渍,使污渍胶落,不是乳化;
B、用砂纸打磨除铁锈,使铁锈脱落,不是乳化;
C、用汽油清洗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不是乳化;
D、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所以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
故选D。
4.C
【详解】
氯化钠和味精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明显降低,故选C。
5.C
【详解】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从200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10%。
故选C。
6.D
【分析】
此题根据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进行判断。
【详解】
A、由溶液均一性的特征可知,下面的蔗糖溶液和上面的浓度一样,应该一样甜,故不符合题意;
B、由溶液稳定性的特征可知,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有蔗糖析出,故不符合题意;
C、由溶液均一性的特征可知,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蔗糖溶液,故符合题意。
7.C
【详解】
A、衣服上的油渍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菜刀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用擦干放置在干燥处的方法保存菜刀;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铁质容器不能盛装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能发生化学反应: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因碱性条件下能加快油污的水解,则热的纯碱溶液中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即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错误;
B、肥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故B正确;
C、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C错误;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利用了机械外力,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B。
9.A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体膨胀,进入U形管,所以U 型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即右高左低,故选A。
10.C
【详解】
A、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只是除去了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及异味,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其中不含矿物质,经常饮用会造成人体无机盐等物质的摄入不足,有损健康,选项错误;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乳化油污,使用洗涤剂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选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选项错误,故选C。
11.D
【详解】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4%=2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g=48g,所以A不正确。
B、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左物右码,所以B不正确。
C、溶解氯化钠要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C不正确。
D、玻璃棒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麻油和水混合后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味精、白醋、白糖都可以形成溶液;
故选C。
13.D
【解析】
A、分子间有间隔,所以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2L,错误,B、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应小于2g,错误,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所以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不会溶解,仍然得到1g氯化钠饱和溶液,错误,D、根据硫燃烧的方程式:S + O2点燃SO2中S和O2的质量关系为1:1,所以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正确,故选D
14.D
【详解】
A、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15.D
【详解】
A、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C不符合题意;
D、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比如H2O和CH4都是质子数为10,但不是同种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详解】
①稀硫酸中溶质是硫酸,化学式是:;
②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化学式是:;
③锌和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化学式是:;
④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
⑤95g水和5g酒精混合,溶质是酒精,化学式是:;
⑥食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是:。
17. 煮沸 ② 2H2+O22H2O
【详解】
(1)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可煮沸使硬水变成软水
(2)面粉在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而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冰和水是同一物质;故填:②;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发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答案:
(1)煮沸;
(2)②;
(3)2H2+O22H2O。
18. CaCO3(或碳酸钙) CuSO4(或硫酸铜) 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
【详解】
(1)四种白色固体NaOH、CuSO4、NaCl、CaCO3中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因此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CaCO3;
(2)硫酸铜的水溶液呈现蓝色,因此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CuSO4;
(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无现象,因此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升高(或不变),可鉴别出 NaOH(或 NaCl)。
19. B C AD
【详解】
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因此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B,液柱下降的是 C,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D。
故填:B;C;AD。
【点睛】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20.溶解时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溶解越快;
溶解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搅拌可加快微粒的运动速率,能加快冰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冰糖的溶解速率;
溶解前,将冰糖晶体研碎,可以增大冰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详解】
溶解时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溶解越快;
溶解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搅拌可加快微粒的运动速率,能加快冰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冰糖的溶解速率;
溶解前,将冰糖晶体研碎,可以增大冰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21.否,因为生理盐水属于溶液,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详解】
生理盐水属于溶液,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试卷第5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