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解与乳化第七章溶液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胡椒粉 C.汽油 D.氯化钠
2.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必须:溶剂一定是水
B.生活常识:油锅着火用水来扑灭
C.人体必需: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实验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B.天然水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不属于溶液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得20mL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某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A.1:3 B.3:1 C.4:1 D.1:4
6.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7.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生理盐水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钠分子
C.生理盐水是一种混合物 D.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某温度下蔗糖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C.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9.有一瓶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钾稀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钾固体
10.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味精 C.食盐 D.面粉
11.下列洗涤过程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沐浴露搓澡
B.洗衣液洗衣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1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泥沙 B.蔗糖 C.面粉 D.橄榄油
13.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矿泉水 B.糖水 C.泥水 D.自来水
14.小明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①冷水中溶解蔗糖、②热水中溶解蔗糖、 ③将蔗糖研碎、④搅拌,可以采取的是: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小岗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a.只用冷水 b.只用热水 c.在冷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作用。
②小岗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的原理与洗涤剂的不同。汽油可以________油污。
17.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水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形成溶液(写序号)。
18.某小组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的信息,你认为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搅拌。
(2)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烧杯编号)与进行对照。
(3)选择和同时进行实验时,小科发现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结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选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______。
19.在化学实验室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曾接触过许多溶液。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完成下表。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_______ _______
碳酸钠溶液 _______ _______
澄清石灰水 _______ _______
医用酒精 _______ _______
生理盐水 _______ _______
碘酒 _______ _______
三、简答题,共2小题
20.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_______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
李佳回答:“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热量的变化吗?”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
(3)针对李佳的问题,他们一起设计实验: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振荡。
①“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_______溶液,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③装有NH4N0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21.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水,测得水的初温为,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固体,振荡.
“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______.
装有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泥土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胡椒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把胡椒粉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是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C、汽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把汽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能溶于水,把氯化钠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选项B不正确;
C、食盐溶于水既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 选项C不正确;
D、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A、实验室溶剂一般选择水,除了水之外还有乙醇等,故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面,燃烧的更旺,故不符合题意;
C、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符合题意;
D、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正确;
B、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溶液,故B错;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 mL;故C错;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水等,故D错。
故选A。
5.A
【详解】
设溶液的质量为m,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25%=0.25m,溶剂的质量为m-0.25m=0.75m,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0.25m):(0.75m)=1:3。
故选:A。
6.D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份溶液中可有多种溶质,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的糖或食盐),可以是液体(如溶于水的酒精),也可以是气体(如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氨气等),所以只有D正确;
故答案为D。
7.B
【详解】
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所以生理盐水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即各部分一样咸,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A
【分析】
【详解】
A、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正确;
B、溶液具有稳定性,故某温度下蔗糖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错误;
C、溶液中溶质不是只能有一种,可以含有多种溶质,错误;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故选:A。
9.C
【分析】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详解】
A、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溶液浓稀程度相同,错误;
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溶液浓稀程度相同,错误;
C、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瓶内各部分溶液的密度相同,正确;
D、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变,不论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不会自动分离,故瓶底不会有固体析出,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A、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由于面粉不溶于水,加入中不能形成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用沐浴露洗澡,是因为沐浴露对油渍具有乳化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洗衣粉洗衣服,是因为洗衣粉对油渍具有乳化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不是利用的乳化作用,故C符合题意;
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A、泥沙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B、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橄榄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
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
【详解】
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物质颗粒大小和搅拌等;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速度,也就能加快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物质的溶解速率;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如升高温度,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将固体研成粉末状,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搅拌,物质溶解的速率加快,所以,②③④正确。
故选:D。
15.A
【详解】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选项错误;
D、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1)d
(2)高
(3) 乳化##C 溶解##B
(1)
油污不溶于水,只使用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不能把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掉.所以方法a、b清洗效果很差;使用冷水滴加几滴洗涤剂,由于水温较低,微粒运动速度慢,乳化则需要较长时间,清洗效果不理想.所以方法c还不是效果最好的方法;d方法,综合了上述几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不足,使用热水滴加几滴洗涤剂的方法,温度高微粒运动加快,使乳化更快、更彻底.所以,在以上四种方法中,d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洗涤最干净,故选d。
(2)
以上对比实验说明温度越高涤效果越好。
(3)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②汽油属于有机溶剂,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17. ①⑤ ②④
【详解】
橄榄油是液体,不溶于水,加入水中振荡,能形成乳浊液;肥皂水中有难溶于水的小液滴分散在其中,加入水中振荡,得到的是乳浊液;醋、白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它和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悬浊液;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故形成乳浊液的是:①⑤为乳浊液;形成溶液的是:②④。
18.(1) 温度 固体颗粒的大小 是否搅拌
(2)E
(3) 错 水的温度没有控制相同
略
19. 硫酸铜CuSO4 水H2O 碳酸钠Na2CO3 水H2O 氢氧化钙Ca(OH)2 水H2O 酒精乙醇C2H5OH 水H2O 氯化钠NaCl 水H2O 碘I2 酒精乙醇C2H5OH
【分析】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溶于液体,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论量多量少,一般都是将水作为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一般默认为水溶液,水作为溶剂
【详解】
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故溶质①为硫酸铜,溶剂②为水
碳酸钠溶液为碳酸钠的水溶液,故溶质③为碳酸钠,溶剂④为水
澄清石灰水为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故溶质⑤为氢氧化钙,溶剂⑥为水
医用酒精是乙醇水溶液,故溶质⑦为乙醇(或酒精),溶剂⑧为水
生理盐水为氯化钠的水溶液,故溶质⑨为氯化钠,溶剂⑩为水
碘酒为碘的乙醇溶液,故溶质 为碘,溶剂 为乙醇(或酒精)
故答案为:①硫酸铜,②水;③碳酸钠,④水;⑤氢氧化钙,⑥水;⑦乙醇(或酒精),⑧水;⑨氯化钠,⑩水; 碘, 乙醇(或酒精)。
【点睛】
医用酒精浓度为75%(体积分数),生理盐水浓度为0.9%(质量分数)
20. 王华、李佳 植物油、汽油 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 氯化钠
【详解】
(1)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故王华、李佳同学的描述是正确的;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陈军同学的描述是错误的。
(2)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是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故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植物油、汽油。
(3)①震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水温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试管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④氯化钠溶液水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故温度变化不大。
21 加速固体的溶解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氯化钠
【详解】
(1)振荡可以加速固体的溶解。
(2)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
(3)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试管外部的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液化为小水珠。
(4)氯化钠溶液水温度几乎不变。
试卷第2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