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镇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城镇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3 08: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城镇化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2.理解世界城镇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4.结合实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能为城市管理提供哪些帮助。 区域认知:识别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综合思维: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人地协调观:通过实地调查,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本节要点 1.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3.世界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目前发展速度快。4.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失业率高、贫困等问题,需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5.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 城镇 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3.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 产业结构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 动力 。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 土地 、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 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 趋同 。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表现: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 稍被拉平的“S”形 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为 初期 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 低 、发展较 慢 。
(2)B为 中期 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 快 。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 劳动力 过剩、交通拥挤、住房 紧张 、环境恶化等问题。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 郊区 。
(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农村 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 减少 。
3.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 相反 的人口流动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 快 。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
(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 环境质量 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城市 人口规模 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 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2.区域差异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畸形发展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2)发达国家:主要是 环境污染 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 储存 、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 定位 、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 数据管理 、图层分析、 制图 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如可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合作探究·释疑难
知识点?
城镇化的意义
┃┃问题探究 ■
下图是同一地区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城镇发展情况。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此图中A~C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
(2)图示城镇该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A~C反映了城镇化过程。
(2)用地规模扩大,城镇等级提高,交通线路等基础设施完善等。
┃┃归纳拓展 ■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
3.动力机制
方法技巧:
┃┃典例剖析 ■
                    
  例题1 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2)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C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D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解析] 第(1)题,图示2001~200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大体在2%~8%,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农业人口的迁入。
┃┃对点训练 ■
1.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C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D )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 第(1)题,从表中数据看出,1985—2011年我国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比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高,故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城镇用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用地,而不是商业用地,A项错误。我国城镇化在不断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故乡村人口不一定会持续增长,B项错误。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城镇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等公共设施用地不断增多,农业用地会有所减少,D项正确。
知识点?  
城镇化进程
┃┃问题探究 ■  阅读材料和图,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同时,在空间上也逐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历史性共存这一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形态。下图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一阶段?
(2)我国的城镇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
(3)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反映了我国城镇化的何种特点?
提示:(1)处于中期阶段。
(2)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3)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
┃┃归纳拓展 ■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 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慢 快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变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图解
联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
                    
┃┃典例剖析 ■
例题2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D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D )
A.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 第(1)题,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现在已达70%以上,对应曲线①;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已达40%以上,且发展快,应对应曲线②;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已超过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所以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对应曲线③;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对应曲线④。故选D。第(2)题,分析曲线图可知,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在变慢;7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快;2010年世界城镇人口已达35亿左右,超过世界城镇人口一半;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故选D。
┃┃对点训练 ■
2.读右图,完成(1)~(2)题。
(1)城镇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 )
A.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B.再城镇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2)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镇化第Ⅲ阶段的是( C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解析] 第(1)题,读图,在城镇化第Ⅱ阶段,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加,城镇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导致城镇环境质量下降,A正确;城镇人口比重增长快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没有再城镇化现象,B错误;城镇化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错误;城镇化过程将自然环境转变为城镇环境,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A。第(2)题,城镇化第Ⅲ阶段,城镇人口比重在70%以上,表示城镇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标志之一。选项中发达国家只有德国,C正确,A、B、D错。故选C。
知识点?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探究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如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2)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提示:(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归纳拓展 ■  
1.城镇化对城镇环境质量的影响
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城镇环境,过快的城镇化就会使城镇环境质量下降。其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主要表现 成因 整治措施
大气污染 城镇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放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合理布局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垃圾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工地和社会生活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镇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2.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城镇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造成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镇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 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镇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具
就业困难,失业队伍增加 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技巧:图示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例剖析 ■
例题3 2019年6月,南方多地拉响暴雨预警,纷纷进入“城市看海”模式。读漫画“城市看海”,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 A )
A.内涝严重 B.交通堵塞
C.住房紧张 D.环境污染
(2)下列缓解图示城镇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D )
①居民出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建设下凹式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地面硬化使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严重内涝,A正确。第(2)题,读漫画可知,地面硬化及排水设施不完善是造成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可加强雨水的排放;建设下凹式绿地,可增强雨水的下渗,D正确。硬化城市路面会加重城市内涝;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会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对点训练 ■
3.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按照规划,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区,其主要目的是( D )
A.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B.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C.分散大城市的经济职能 D.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
(2)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主要作用是( B )
①净化城市空气   ②减轻酸雨危害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留有发展余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于北京市区人口过多,所以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区,其主要目的是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第(2)题,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作用一是美化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二是为北京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知识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 ■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警车。
(1)110指挥中心要掌握城市交通道路状况,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巡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提示:(1)地理信息系统。
(2)还要利用到摄像技术和视频传输技术。
┃┃归纳拓展 ■  
1.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举例说明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提供旅游景点、商业网点分布以及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等信息
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查询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或某时段某路段的车流量
城市抗灾减灾 在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建立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等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对城市多源环境信息包括大气、水、土地、植被、噪声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实现环境信息的共享
┃┃典例剖析 ■
例题4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D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 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A正确。第(2)题,智慧城市涉及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管理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城市发展合理化。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为服务功能,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服务功能。
┃┃对点训练 ■
4.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 )
A.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2010年与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C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 第(1)题,从选项内容可以看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城市水域面积、工农业生产总值三个方面都与城市交通图和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所形成的专题地图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只有商业网点选址必须考虑人口分布与交通。第(2)题,不同年份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会影响到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而计算交通流量、预测洪涝灾害、预测城市降水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素养培优·提技能
策略指导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方法总结]
(1)城镇化进程的判断
根据图中城市数量、面积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群等判断,图中城镇化进程为甲—乙—丙—丁。
(2)城镇化进程特点的分析
由甲图到丁图,城镇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到城镇发展为城市群。
(3)隐含信息的判读
由甲图到丁图,城市人口的增加,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功能区日益明显,中心商务区的地位更加突出。
考题展示  
下图为某城市20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直观看出的城市发展现象( C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
(2)该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 )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D.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直观看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在扩大,但看不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变化。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使城郊地区稻田面积缩小,而市场需求大的花卉、蔬菜生产规模扩大,故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化的发展可促进城市道路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会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故选A。
课堂小结·梳脉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