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二课《腊八粥》
基础提优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à bā zhōu( )里面放了各种米、各种干果,如葡萄干、栗子,吃的时候有种tián nì nì( )的感觉。开始áo( )时,它是稀的,之后,小火炖煮, 越发nóng chóu( ),这时要拿着锅铲不停地jiǎo huo( )才不会糊。枣和赤豆不能放得太多,不然会变成shēn hè( )色。
二、查字典,完成练习。
查“腻”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在 画,用“腻”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面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③润泽细致,⑤黏;⑥污垢。
给下列句子中的“腻”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他吃面食已吃腻了。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3.婴儿的皮肤非常细腻,也非常娇嫩。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人合适的AABB式词语。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 )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2)八儿一个人( )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3)提到腊八粥,八儿嘴里立时生出一种( )的感觉。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他失常的举动感到十分惊异。
B.看到她有些红肿的眼睛,我猜想她肯定被批评了。
C.八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D.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预备腊肉、香肠等食物。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2.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腊八粥真是美味啊, 。(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2)爸爸今天买的橘子太酸了。(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课文提优
一、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1.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作者运用 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出 的状态,富有情趣,突出表现了 。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这句话中的“ ”“ ”两个词语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比喻生动,突出了八儿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腊八粥》的作者是 。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详写主人公
急切地 粥的情景,略写全家人幸福地 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我国 的传统习俗。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松劲---( ) 反抗一( ) 嘟囔---( )
2.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八儿要问的是 。
3.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惜撒谎说自己饿了,他不是个诚实的孩子。
(2)为了能多吃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讨价还价”。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4.“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这句话出现了两次,你觉得罗唆吗 为什么
拓展提优
一、小练笔。
课文第1自然段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以及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让人馋涎欲滴。请你照样子写种你喜爱的食物的制作过程。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泗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提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文中提到了茶峒人端午日 、 、 等习俗。
2.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 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的淳朴民风。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短文采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船和船的竞赛”部分属于详写,
(2)“众人连鸭“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城中的成军长官与民同乐的精神。
(3)第3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划船前的准备,不够简洁。
4.文中逐鸭一段“于是长深换了新的花样”。换了什么“新的花样”?请展开想象,写一写众人水中追赶鸭子的情景。
日积月累
把下列形容美食的词语补充完整。
肥而( )( ) 色味( )( ) 山珍( )( ) 口齿( )( )
( )( )有味 ( )( )三尺 脍炙( )( ) ( )( )无穷
二、把下列和腊八有关的俗语补充完整。
1.腊八腊八, 。
2. ,冻死寒鸦。
3. ,就把年来办!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二课《腊八粥》参考答案
基础提优
一、腊八粥 甜腻腻 熬 浓稠 搅和 深褐
二、月 9 1.③ 2.① 3.④
三、1. (1)糊糊涂涂 (2)进进出出 (3)甜甜腻腻 2. B
四、1.虽然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是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2.示例:(1)让人单是想想都要流口水 (2) 爸爸今天买的橘子太酸了,酸得我的牙齿都软了。
课文提优
一、1.拟人 熬煮腊八粥的过程中,花生仁和锅巴 腊八粥的美味和诱人
2.靠 斜立 粥吃得多、饱,吃得尽兴
二、沈从文 八儿 等 喝 腊八熬腊八粥
三、1.放松 对抗 嘟哝
2.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腊八粥
3.(1)× (2) √ 4.不哕唆。这么写突出了母亲说的话在八儿心中的分量之重,表现了母亲态度的坚决,也表现了八儿听到母亲如此回答之后心中的失落感。
拓展提优
-、示例:打好的鸡蛋液哧溜一下,从碗里滑落到锅里。猛然遇到热油的烤烫,鸡蛋液发出了哧啦的喊叫声,并迅速鼓起。西红柿块的加入降低了锅底的温度,鸡蛋渐渐塌下身,和西红柿块一起组成了一幅红黄相间的图画。不一会儿,锅里便飘出一阵浓香,美味的“西红柿炒鸡蛋”就新鲜出锅了。
二、1.穿新衣 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王”字划船
2.赛船、追赶鸭子
3. (1)√ (2)× (3)×
4.“新的花样”指水面各处是鸭子及追赶鸭子的人。
示例:只见水中成群的鸭子游来游去,被追赶的人吓得扑棱着翅膀嘎嘎大叫。而追鸭子的人则一阵阵地喊叫着、扑腾着,追逐鸭子。一时间,水里成了鸭子和人混合而成的道风景。
日积月累
一、不腻 俱全 海味 留香 津津 垂涎 人口 回味
二、1.冻掉下巴 2.腊七腊八 3.吃过腊八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