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北京的春天》课课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北京的春天》课课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15: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一课《北京的春天》
基础提优
一、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的白云观(guān guàn) 观(guān guàn)光。
2.腊月和正(zhēng zhèng)月 ,在农村正(zhēng zhèng)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3.除夕这天,妈妈打扫好家里的床铺(pū pù),铺(pū pù)上新被褥,准备迎接新年。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春节前,大人们把suàn( )瓣放到高cù( )里,封起来,为过年吃jiǎo zi( )用。孩子们则要买zá bànr( ),天一擦黑儿,就开始rán fang
( )鞭炮。一zhǎ yǎn( ),春节到了,xiǎo fàn( )们在庙外bǎi tānr( ),分外热闹。
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除夕真热闹。 ( )
(2)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 )
(3)这广告可不庸俗。 ( )
2.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无( )顾及 万( )更新 ( )火通宵
( )然不同 零七八( ) 独出心( )
(1)妹妹的包里装的都是些 的小玩意儿。
(2)祖国到处呈现出 的景象。
(3)人生就像一座山,站在山脚与山顶的感觉是 的。如果想要获得登上巅峰的快乐,就应当加倍努力。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根据“热闹”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 (景象)繁盛活跃:
(2)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2. 仿写句子。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有的 ……
3.我们有数不清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课文提优
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1.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这一画面反映了我国人民( )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填序号,多选)
A.崇尚自然 B.争强好胜 C.热爱生活 D.追求美好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炒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1)作者用词十分精妙,这句话中表示“都”的词语有好几个,请摘录下来。
(2)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中可以看出元宵节时灯的 多,从“各式各样”中可以看出灯的 多。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重点写了 、腊月二十三、 、
和 这几个日子,写得很详细,其他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的日子,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两个民俗活动。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chǔ chù)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jiān 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 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 选文中画“ ”的句子通过“ ”“ ”等词语,让我们体会到人们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它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选文中画“ ”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点明中心
5. 选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写出了除夕和正月初一鲜明的特点:除夕的特点是 ,正月初一的特点是 。
拓展提优
一、根据情境完成练习。
1.洛洛在外公家过年时发现了这样一幅年
画(右图),你知道它有什么寓意吗
2.洛洛想给王老师发条微信,表达自己的新年祝福,请你帮她拟写祝福语。(用 上两个带数字的成语)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年味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 年味是什么 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酒香味。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欢聚一堂:
(2)此起彼伏:
2. 短文中的“年味”指的是 ,代表 。
3.短文表现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运用的结构形式是 。
A.分一总 B.总一分一总 C.总一分
4.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短文第1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短文详略安排得当,详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墨香味。
5.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6.有人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日积月累
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形容心情愉悦的:
2.形容节日热闹喜庆的:
二、把下列描写节日的诗句补充完整。
1.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元日》
2.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一课一练
第一课《北京的春天》参考答案
基础提优
一、1. guàn guān 2. zhēng zhèng 3. pù pū
二、蒜 醋 饺子 杂拌儿 燃放 眨眼 小贩 摆摊儿
三、1. (1)喧闹 (2)招待 (3)平庸
2.暇 象 灯 截 碎 裁 (1)零七八碎 (2)万象更新 (3)截然不同
四、1.示例:(1)小朋友们在做游戏,好热闹啊! (2) 明天是我的生日,大家一起来我家热闹热闹吧!
2. 示例:像在蓝天上翱翔的雄鹰 像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像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泳的鱼儿
3.删去“数不清的"或“许多”。
课文提优
一、1. C D 2. (1)一律、清一色、通通 (2)数量 图案种类 又一个高潮
二、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三、1. chù jiàn pù 2. 除夕真热闹 3.万不得已 必定
4.A 5.时间 忙碌 休息
拓展提优
一、1. 莲花、鲤鱼表示连年有余,男孩和莲花里面的莲子表示子孙兴旺。
2. 示例:王老师,新年快乐!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十全十美。
二、1. (1) 形容欢乐地团聚在一起。 (2)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2. 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墨香味 热闹喜庆
3. B 4. B
5.照应开头
6.示例:我认为现在的年味没有变淡。虽然现在过年不再放鞭炮,但大多数的习俗还保留着。而且现在的过年方式更多样,发祝福短信、发微信红包等成为人们表达祝福和增进感情的新方式。
日积月累
一、示例:1.欢呼雀跃 笑逐颜开 喜上眉梢 2.锣鼓喧天 喜气洋洋
普天同庆
二、1.春风送暖人屠苏 2.清明时节雨纷纷 3.遥知兄弟登高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